【聯合報╱記者余采瀅/沙鹿報導】
油品食安問題連環爆,民眾擔憂,中醫科醫師指出,油害傷身屬慢性中毒,難以察覺,應儘速排出,若有急性腸胃炎等明顯症狀要即早就醫;若無明顯症狀,可多運動適度排汗,或食用紅綠豆、注重消化系統平衡,避免毒物積存人體。
|
油品食安問題連環爆,民眾擔憂,中醫科醫師指出,油害傷身屬慢性中毒,難以察覺,應儘速排出,若有急性腸胃炎等明顯症狀要即早就醫;若無明顯症狀,可多運動適度排汗,或食用紅綠豆、注重消化系統平衡,避免毒物積存人體。
童綜合醫院中醫科醫師陳彥仁說,中醫排毒有「汗、吐、下」3種方式,醫師建議患者可多運動、洗熱水澡發汗排毒,使用麻黃劑發汗解藥也可發汗,將毒素排出體外。「吐法」利用催吐將不小心吃進體內的毒素排出,不過現代中醫較少使用。
「下法」是從大小便排毒,中醫會用瀉下劑,如大黃、芒硝、番瀉葉等,讓已下肚的毒物快速離開腸道,以免被腸道吸收積存體內,甚至損害腸胃道,如果平常排便較不正常,更要注重改善消化系統,以免排便機制無法發揮排毒功能。
民眾擔心吃到劣質油,毒素累積在體內,陳彥仁建議可食用紅豆、綠豆來解毒,腸胃不好的人,可再加等量的黃豆及兩三片的生薑一起煮。
陳彥仁表示,多選用「食物」而非「食品」,購買油品時可輪流選購不同廠牌以分散風險,盡量選擇成分單一的油品,少用調和油及精製油,較不會有人工添加物風險,烹煮時也盡量避免高溫炒炸,以免油品變質。
【2014/10/15 聯合報】
via UDN健康醫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