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8日 星期一

燒香煙霧吸太多 肺細胞恐發炎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紫煙繚繞的廟宇或許帶來心靈上的平靜,但燒香往往散播大量的細懸浮微粒及有毒化學物質,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研究人員經科學試驗,證實這類物質引起肺細胞發炎。


過往研究已顯示,燒香影響呼吸系統健康,吸入太多煙霧改變肺部細胞結構,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甚至引發頭痛。


燒香、燒紙錢屬於信仰與文化的一部分,事實上不僅華人燒香,印度、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國家也有焚香的習俗,且焚香是生活的一部分。九成四的阿聯家庭每周都要焚香。


美國研究人員在室內焚燒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民眾常使用的兩種香三小時,並在室內置放人類肺細胞,靜置二十四小時,接著觀察肺細胞反應。結果顯示,這些肺細胞呈現發炎狀態,類似暴露於香菸後產生的結果。


除了人人聞之色變的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氣喘也與煙塵、細懸浮微粒有關。慢性阻塞性肺病主要危險因子除了吸菸,環境有害物質如粉塵、二手菸、有害煙霧、毒性揮發溶媒也可能誘發。廚房中煎、炒、炸等烹調方式也會產生大量油煙,如果不重視空氣流通,也會影響健康。


空氣污染是肺病、氣喘好發的重要因子之一。除了焚香,交通廢氣、工廠廢氣與懸浮微粒是重要致病因素之一。


細懸浮微粒(PM2.5)為空氣中氣動粒徑等於或小於二點五微米的粒狀污染物,最小約為頭髮直徑的二十五分之一寬,容易進入體內,隨血液流竄沉積。細懸浮微粒前趨物主要以碳、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氨及有機揮發氣體等構成。


美國一項研究指出,空氣中的細懸浮微粒如果減少,民眾平均壽命可望增加。哈佛大學研究人員日前針對美國五百多個城鎮進行七年的調查,發現細懸浮微粒減少的城鎮,平均壽命增加零點三五年。


除了燒香,北市聯醫胸腔內科醫師詹雲翔提醒,油煙和二手菸被懷疑是導致女性罹患肺癌的主要元兇。油煙中的致癌物成份包括異環胺類、多環芳香烴和硝基多環芳香烴等,往往是戶外新鮮空氣的百倍以上。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via UDN健康醫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