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楊欣潔/台北報導】
調查發現,國內逾四成中壯年血壓偏高卻無感,加上國人工時長、壓力大,如此惡性循環,恐成為中風高危險群。
台灣高血壓學會與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昨天發布「國人血壓認知行為調查」,在超商隨機測量40到64歲,共312名中壯年男女血壓,發現41.6%血壓偏高,自認為血壓良好的民眾中,37%血壓值偏高,顯示國人對高血壓無感。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董事、台大老年醫學部主任詹鼎正指出,調查發現,自知血壓偏高卻未進一步檢查的民眾,高達七成血壓持續偏高;詢問原因,四成認為只是一時偏高,不會真的高血壓;二成一認為沒有不舒服,不需要就醫;二成一怕看醫師要吃藥;一成六回答太忙,沒有空。
工時長、工作壓力大,是中壯年忽略自己高血壓的原因之一。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陳文鍾說,主計處統計,國人每天平均工作10.8小時,但連10分鐘量血壓的時間都沒有。陳文鍾提醒,小心長期愈忙、血壓愈高,陷入血壓控制的惡性循環。
陳文鍾表示,知名期刊刺胳針「Lancet」發表研究顯示,導致全球殘障及死亡人數的排名中,血壓控制不佳居第一名,高於菸害及空氣汙染。
陳文鍾呼籲,若有高血壓家族史、飲食高油與高鹽、長期睡眠不佳,符合上述其中一項危險因子,即屬於「高血壓風險族群」,應注意血壓管理。
陳文鍾建議,高血壓多數沒有症狀,固定量血壓才能早期診斷,平時若有頭痛、頭暈、肩膀痠痛、視力模糊等高血壓可能症狀,更要留心。
【2014/08/21 聯合報】
via UDN健康醫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