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1日 星期四

僵直性脊椎炎 易引發骨鬆

【台灣新生報/記者鍾佩芳】

台灣有高達約6-7萬僵直性脊椎炎人口。僵直性脊椎炎是長期發炎,由於脊椎受力、力學改變,也較容易發生骨鬆。所以少會開類固醇的藥物。


什麼是僵直性脊椎炎?


台中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陳信華表示,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是一種主要影響到脊椎關節的慢性發炎性疾病。患者脊椎附近肌肉、韌帶等軟組織容易因發炎而鈣化僵硬,慢性長期性的發炎可使脊椎成為失去柔軟度。而部分病患會變成嚴重駝背。


臨床上的表現:


一、晨間僵硬感;二、發病的期間超過三個月以上;三、發病年齡在40歲以下,最常發生在20歲左右;四、有明顯的家族病史。父親有HLAB27基因,只有1/5的會發病,帶有基因不一定會發病;仍有5%患者未帶有此基因。


僵直性脊椎炎不治療會變怎樣?


僵直性脊椎炎病情可能會於任何一個階段穩定下來。如果情況嚴重,脊椎及附近的關節會鈣化僵硬。如果不予治療,病發後期病人背部會嚴重彎曲,喪失活動度。(患者頸部前伸,胸腰椎變平直,整個脊椎僵硬,步態緩慢)


僵直性脊椎炎可能侵犯到身體其他部位:


眼睛病變、發炎性胸痛、肺部續發性感染、神經病變、心臟血管症狀、少數患者併發上肺部纖維化或腎功能異常。


約有20%的患者會出現眼睛病變-虹彩炎,進而影響到視力。有虹彩炎患者會有紅、痛、畏光等情形。陳醫師表示,有些人是因為眼睛病變檢查才發現自己有僵直性脊椎炎。而因骨折而壓到神經,也會使患者出現神經病變等。


當X光檢查有薦腸關節炎:


兩邊二級或一邊三級以上,且有下背痛、晨間僵硬,休息無法減輕,時間超過三個月,就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醫師表示,有些患者早期X光片不明顯(未符合僵直性脊椎炎的診斷標準),出現下背痛,會使診斷時間更長,建議可用核磁共振來輔助。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via UDN健康醫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