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謝梅芬/高雄報導】
|
台灣小兒過敏率居高不下,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王志堯昨天指出,母乳是寶寶最佳的營養來源,母乳中的免疫物質還可防止過敏原通過腸黏膜進入血液,降低過敏發生。
「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及「台灣過敏氣喘暨臨床免疫醫學會」聯合年會昨天在高雄舉辦學術研討會,王志堯建議,預防過敏從出生做起,母乳是最佳選擇,一歲後可透過「部分水解蛋白配方」銜接。
王志堯指出,伴隨過敏症狀出現的不適,常見有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身上常隨處可見大大小小的紅斑、疹丘,或是抓破皮的痕跡,很容易影響外觀導致自卑。
還有,夜半因過敏性鼻炎、氣喘發作導致呼吸不順,睡不好,也可能影響白天的精神情緒;根據德國研究顯示,約24%過敏兒有情緒問題,等於每5個過敏寶寶至少就有1人出現情緒不穩。
為讓家長更了解嬰幼兒哺育的正確觀念,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學會推出「生命最初1000天的飲食建議─嬰幼兒營養與過敏預防指引」衛教手冊,針對嬰幼兒各階段營養需求提出建議。民眾可打電話到「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索取,電話:(02)2311-4670。
【2014/09/14 聯合報】
via UDN健康醫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