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陳雨鑫/台北報導】
|
病痛纏身43年,全身至少染上16種的疾病,最後還檢查發現身體有兩顆腫瘤,孫正春說「當時真的以為自己沒救了」,絕望之餘,決定脫掉鞋子到外頭「走走吧」,沒想到愈走愈起勁,還走出一條抗癌路。
孫正春說,從小就有「膏肓病」,也就是第四肋間髂肋肌神經病變,這種病無藥可醫,還引發其他病症,心律不整、胃炎、十二指腸潰瘍、類澱粉沉積症、頸椎神經壓迫等16種病症。
孫正春每天吃藥就像個藥罐子,光是吞藥就可以三分飽,1991年再添增病症,被檢查出頷下腫瘤與淋巴腫瘤,當下真的絕望透頂,絕望到想寫遺書交代後事。
他脫了鞋子茫然走在田埂間,腦中突然閃過「走去上班好了」,開啟了他赤腳行走這條路,沒想到走了100多天後,他再去看診,體內的兩顆腫瘤竟然完全找不到,就此展開他的赤腳生活。
孫正春說,20幾年前開始走到現在,一天比一天有精神。孫正春的女兒孫羽佩說,老爸自從迷上走路後,只要看到她和哥哥就會問「今天運動了沒?」
孫羽佩笑說,別人家的爸爸都是問「功課寫了沒」,但她家卻完全不同,也因為爸爸的緊迫釘 人,給了她最寶貴的「健康」禮物。
「走路後,身體的狀況明顯好轉」孫正春說,現在走路已成了生活一部分,不過,身體有問題仍會求助醫師,只是他罹患膏肓病,至今仍無藥可醫,為了活下去,每天至少要做一個半小時的敲打功,只要能站就不會坐,去任何地方都以「走」為上策。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謝瑞坤表示,走路是非常好的運動,絕對可以增強體內免疫力,但是若是單靠走路治療疾病是不夠的,還是得搭配正規治療才可能根治疾病。
【2014/12/10 聯合報】
via UDN健康醫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