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2個月30例 4年最大疫情
【2014/12/05 聯合晚報】
|
2個月30例 4年最大疫情
疾病管制署研究發現,生吃或吃未熟的蛤蜊、生蠔及牡蠣,是造成國人罹患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的主因。研究人員透過病毒核酸檢測、基因定序,發現絕大部分患者病發前吃過帶殼海鮮。
疾管署署長郭旭崧指出,今年10月、11月本土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病例達30人,造成25人住院,比去年同期4人明顯增加許多,為近四年來最大一波疫情,防疫人員正進一步調查感染來源。
疾管署防疫醫師陳婉青指出,取得23名患者糞便、血液等樣本,進行核酸檢測及基因定序;發現其中19人的病毒基因極度相似,確定病毒源自於同一個感染原。
中研院院士陳培哲說,絕大部分五、六十歲以上民眾體內有A肝抗原、抗體,感染風險較低,一旦感染死亡率偏高。年紀較輕者幾無抗體,生食帶殼海鮮易感染病毒。
這次研究的30名A肝感染者平均年齡約30歲,最小才13歲,不少人為親朋好友,推論應一起生食過帶殼海鮮。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指出,每年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約60至80例,今年10、11月就出現30例,如出現不明原因發燒、全身倦怠、食欲不振、嘔吐及腹部不舒服,數天後黃疸,就應迅速就醫。
烹煮貝類 殼開3分鐘後再食用
郭旭崧說,少吃半生不熟的海鮮,貝類水產品要先烹煮,等殼開啟後三至五分鐘再食用。
【2014/12/05 聯合晚報】
via UDN健康醫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