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30日 星期四

人工植牙 貪便宜小心出問題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近年來,植牙技術日漸普及,牙醫診所林立,因此治療品質也就良莠不齊,不少民眾選擇人工植牙時常無所適從,加上部分診所用低價吸引顧客,造成許多民眾以價錢做為第一考量。牙科醫師徐慶雲提醒,如果只以價格做考量,卻忽略醫療、植牙器材品質,很容易因小失大,不但增加往後醫療糾紛風險,出問題時,後續補救也會非常棘手。


徐慶雲醫師分析,牙醫診所如果要提供優良人工植牙治療,就得投入許多有形、無形成本。有形成本包括診間軟硬體設施、有廠牌、品質較好的人工牙根、骨粉、手術所需儀器設備、良好假牙材質等,無形成本則包含醫師的專業訓練、經驗累積,以及跟刀護理人員的專業經驗、技術,醫師也要提供後續服務、保固,這都是成功植牙不可或缺的因素,病患一定要多注意、多比較這些部分,若將所有焦點都放在價錢,結果植牙失敗或產生治療併發症,反而得不償失。


徐慶雲醫師表示,以人工植牙所使用的材料為例,出產國不同,品牌知名度高低,以及人體實驗、研發時間長短都會讓價格有所區隔。設計較精良、產品研發時間較長、是否可提供客製化服務等,都會反應在價格上。由此可知,人工植牙是「一分錢一分貨」。像患者植牙前常會使用到的骨粉,至少應經國家衛生福利部核可,最好還獲得歐盟及美國FDA專業認證,補骨效果才有保障,但是品質越好的骨粉相對來說成本也會比較高。


徐慶雲醫師指出,現在的牙醫診所已走向精緻化服務,因此專業牙醫診所大多採預約制,醫師在預約時段專注治療單一位病患,並使用獨立診間,同時保留充裕的手術、治療時間,才能維持一貫醫療品質。徐醫師另提醒,植牙完成後並非一勞永逸,後續保固也很重要。國外長期臨床報告顯示,植牙成功經五年使用後,人工植牙體仍存在比率達八到九成,如果重視清潔保養,甚至可以使用更久。因此,植牙治療效果要持久,需要定期保養、清潔,一般建議每半年應回診接受口腔健康檢查,順便洗牙,以徹底清潔假牙。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via UDN健康醫藥

黑斑變大以為癌變 原來是老人斑!

【台灣新生報/記者戴聖峰/新竹報導】

一名五十歲男性因手臂上原有幾顆黑斑,但半年來這幾顆黑斑變大且微微凸起,他害怕是黑色素癌,到醫院皮膚科看診,經醫師診斷為老人斑,他才鬆了一口氣。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皮膚科主任黃瑞雲醫師表示,這幾年來不分年齡人手一機,資訊爆炸,不少人看了媒體和網路資訊卻無法消化,反而弄得神經緊張,越看越慌;尤其談癌色變,很多人看到身上臉上有黑點變大,就很怕是惡名昭彰的黑色素癌,看了皮膚科門診才知是老人斑,虛驚一場。


黃瑞雲醫師指出,老人斑正式的名稱叫「脂漏性角化」,未必見於老人,二十幾歲的案例也有,只是常見於年長者,所以俗稱老人斑。很多看診者被告知是老人斑時,會疑惑地說:「它會凸起來。」事實上老人斑本來就是會凸起來的,還有人發現「表面摸起來粗粗的」,這也是老人斑的特色之一,大小從1毫米到幾公分大都可能;民眾如果真的很疑惑,可以到皮膚科門診鑑定求心安,老人斑不會變惡性,所以不須處理。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via UDN健康醫藥

水腫疲倦警訊 防心臟衰竭控好血壓

【華人健康網╱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

一名體型肥胖患有高血壓的30多歲網路工程師,因工作日夜顛倒,造成服藥時間不規律,1個月的降血壓藥當2個月吃,服藥不順從的結果竟造成嚴重呼吸急促需送急診,到院檢查發現有下肢水腫、心臟擴大伴隨心律不整導致急性肺水腫的現象,還好經緊急妥善治療,才撿回一命。


秋冬氣溫變化大,是心臟衰竭的好發季節,醫師提醒高血壓患者應積極控制血壓,以免增加急性心臟病的風險。


秋冬氣溫變化大,是心臟衰竭的好發季節,醫師提醒高血壓患者應積極控制血壓,以免增加急性心臟病的風險。


心臟衰竭警訊多:下肢水腫、氣喘和疲倦


國泰綜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周柏青表示,秋冬氣溫變化大,是心臟衰竭的好發季節,而下肢水腫就是常見的臨床表現之一。腿部血液因重力的關係,回流本來就相對困難,若又因心臟收縮或舒張功能不佳,加上體內水分滯留,心臟幫浦無法順利將血液打出去,血液蓄積在下肢,壓力變大滲到血管外組織,就會造成雙側下肢水腫。


其他心臟衰竭的徵兆,還包括疲倦、喘,甚至咳嗽。心臟衰竭患者,常因肺部血液無法順利回流至心臟,血液積在肺部,進而引發咳嗽或喘症。有些人甚至會出現「端坐呼吸」的現象,也就是平躺時下肢和腹腔血液較易回流至肺部,造成咳嗽或喘氣,此時常需墊高枕頭或端坐,藉著重力作用,減輕血液回流至肺部的壓力和速度來緩解症狀。


心臟衰竭多原因 高血壓成幫兇


哪些因素會造成心臟衰竭呢?周柏青醫師表示,誘發心臟衰竭的原因很複雜,包括心臟血管狹窄或阻塞,心臟肌肉病變,心臟瓣膜異常,心包膜疾病,心律不整,先天性心臟疾病,和體內過多水分滯留等。這幾種疾病到了晚期,可能合併發生和交互作用,加速心臟衰竭。


周柏青醫師表示,想要確保心臟健康,最好的方法就是控制好血壓。


周柏青醫師表示,想要確保心臟健康,最好的方法就是控制好血壓。


除了先天性心臟疾病之外,後天因素也會加重心臟肌肉、瓣膜和血管的病症嚴重性,特別是心臟血管的部分,現代人因抽菸喝酒、高鹽高油的飲食習慣、緊張的工作型態、家族遺傳等因素,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增加且有年輕化的趨勢,根據研究資料顯示高血壓患者發生心臟衰竭的風險是正常人的5-7倍,長期疏於照護,就會大大提高心臟衰竭的風險。


研究:血壓控制良好,心臟衰竭機率減半


周柏青醫師表示,若以國人十大死因的資料分析,可發現高血壓和連帶影響的心臟疾病和腦血管疾病,加總起來的死亡人數,與第1名的癌症相差不遠,可見高血壓對健康的影響巨大。若想確保心臟健康,最好的方法就是控制好血壓,過去有研究統計發現,若血壓控制良好,可減少50%心臟衰竭發生的機會。


高血壓有時候並無明顯的症狀,必須定期量測血壓,看看血壓是否過高,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測量時需避開運動後和吃完東西後,建議測量血壓前最好休息5-10分鐘,以免出現血壓偏高的不準確結果。一旦在醫院間隔量測血壓2次以上超標(140/90毫米汞柱),且在家每天早晚各量一次血壓持續4至7天有超標現象,確診為高血壓的機率很高,應盡快就醫尋求適當的治療。


規律服藥!降低高血壓合併心臟衰竭風險


降血壓用藥隨作用機轉不同而有多種選擇,但周柏青醫師表示,心臟衰竭合併高血壓的治療,除了必備的利尿劑之外,建議可參考使用ACI/ARB型的降血壓藥物,可同時減少心臟的負荷。研究發現,服藥規律可降低心臟衰竭的復發率,但若未規律服藥或治療,半年內的復發率高達5成,且發作的時間、頻率會增加,一旦心臟功能持續惡化,嚴重時恐無藥可救。


而一般高血壓的患者,初期若經醫師評估不用吃藥,有機會在體重控制、規律運動、飲食和生活習慣的調整下,讓血壓恢復正常。不過,若經醫師建議需服用降血壓藥,患者應避免自行停藥,以免增加心臟衰竭的風險,不可不慎。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華人健康網」】





via UDN健康醫藥

糖果零食黏性高 多吃小心蛀牙上身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每逢萬聖節,小朋友最喜歡穿著搞怪裝扮,挨家挨戶的「不給糖就搗蛋」,蒐集各式各樣美味的糖果、零食,大啖狂嗑一番。醫師提醒,糖果及零食都是黏性高的食物,不容易清潔,更會加速牙菌斑形成,建議吃完後馬上漱口,並在10分鐘內刷牙,呼籲家長最好少讓孩童吃糖果、喝甜飲。















糖果零食黏性高 多吃小心蛀牙上身




台北市牙醫師公會理事長、開業診所牙醫師蔡珍重表示,牙齒發生齲齒的原因,是由於食物殘渣長時間停留口腔,使口腔內的酸鹼值降低,加速牙菌斑形成,進而侵蝕牙齒表面的琺瑯質,就會造成蛀牙。


蔡珍重指出,尤其小朋友愛吃的糖果、零食及糕點等,都是含糖量高且黏性高的食物;若吃完後,沒有及時做好口腔清潔,更容易促使牙菌斑孳生,而侵蝕牙齒表面,增加罹患蛀牙的發生率,而蛀牙嚴重時,更會引發牙髓炎、蜂窩性組織炎,甚至敗血症。


「進食完,先漱口、再刷牙!」蔡珍重建議家長,要教導孩子養成吃完食物馬上漱口,並在10分鐘內刷牙的好習慣,每半年至牙科進行檢查,而1歲以上的孩子也可透過牙齒塗氟、窩溝封填等方式,有效降低蛀牙的發生率。


【更多健康資訊,請見「健康醫療網」】







via UDN健康醫藥

子宮頸抹檢 無法揪出子宮內膜癌


【聯合報╱記者鄧桂芬/台北報導】


羅太太停經後,陰道竟出血發炎,她求診吃藥遲未改善,到大醫院檢查後確診為子宮內膜癌。醫師指出,子宮內膜癌不像子宮頸癌可做抹片檢查,但許多人觀念有誤,提醒停經後婦女若仍有異常出血,應立即就醫。


子宮內膜癌(含子宮癌)位居國人女性十大癌症發生率第6位,發生率已超越子宮頸癌,每年新增約1700名病人,主要是雌激素過度刺激,導致子宮內膜的不正常增生,其高危險群包括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不孕、較晚停經、更年期後長期服荷爾蒙藥、肥胖等。


59歲的羅太太有糖尿病史,每年都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7年前邁入更年期後,她長期服用女性荷爾蒙藥物緩解不適;半年前,她發現內褲出現血漬,分泌物愈來愈多,趕緊求診,醫師誤認是停經後陰道乾燥導致發炎,只開立消炎藥物。


一個月後,羅太太出血情況仍未改善,她改赴國泰醫院,經超音波及子宮內膜切片檢查,確診罹患子宮內膜癌。收治羅太太的婦產科主治醫師陳思宇指出,有許多婦女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誤認為檢查結果正常就不用擔心子宮相關癌症,其實是錯誤觀念。由於子宮內膜癌的腫瘤長在子宮深處,和子宮頸有距離,單單在子宮頸做抹片根本無法發現異常。


陳思宇說,90%以上的子宮內膜癌患者都會異常出血,因此更年期女性比年輕女性能更早發現異常。另外,受環境荷爾蒙及飲食西化影響,子宮內膜癌患者也有年輕化趨勢。


陳思宇提醒女性一旦超過2周出血或出血量大,都要特別注意,並建議有服用荷爾蒙藥物婦女應每年追蹤健檢,有異常應盡快就醫。


【2014/10/30 聯合報】







via UDN健康醫藥

2014年10月29日 星期三

家有新手媽媽 勿觸五大地雷

【聯合線上企劃/新手媽媽 喬安】

今年中迎接家中第一個小寶貝的到來,原本初為人母滿心喜悅,但不知道是不是當了媽媽後特別敏感,我真的很不喜歡那個誰誰誰來評論我的寶寶,那個誰誰誰來教我怎麼帶小孩。尤其五大地雷,拜託,無論你是誰,哪位長輩,都別再踩到好嗎?


地雷一:寶寶好瘦小,怎麼都胖到媽媽?這句話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是對孕期中吃不胖的媽媽說的,就是媽媽那麼瘦,是不是只顧著維持身材,到底有沒有在顧寶寶的健康。


基本上每個人的體質都不一樣,有些人懷孕期特別容易胖,有些人反而因為嚴重孕吐反而瘦了,只要胎兒照著正常的週數成長,並且依照醫師指示定期產檢,在一定的體重範圍內,旁人根本不應該說風涼話。就像那位某某某阿姨,您都沒有懷孕還那麼不會控制體重,請問哪來的資格評論懷孕媽媽的身材呢?是吧!


地雷二:老公,小孩好像不是你的


雖然懷孕之後老公開始分擔了許多家事,但是不懂為什麼,爸爸對於小嬰兒都有重莫名的恐懼,特別是哭泣中的小嬰兒,因此,無論我在洗澡、吃飯、上廁所、拖地、洗衣服…,只要BABY有個動靜就會聽到「媽咪,寶寶醒了」;「媽咪,他哭了」;「媽咪,他要找你」…。請問老公,他哪張嘴說出要找媽咪了?


地雷三:餵個母乳被碎唸半天


現在媽媽都知道餵母乳最好,醫生在媽媽教室也都會說明母乳的棕櫚酸分布在sn-2的位置,與普通配方奶的脂肪酸結構主要分布在sn-1、sn-3位置不同,所以餵母乳的寶寶腸胃吸收、抵抗力都好,也不容易出現硬便便或有便秘問題。但公婆就是看不順眼我餵母乳,總是在旁邊一直唸,不知道小孫子到底喝多少?母乳到底有沒有營養?而且一定要我再補一點配方奶…雖然市面上的確有配方奶與母乳配方相近,但我就是想要堅持餵母乳阿!


地雷三:公婆衛生習慣…超傻眼


公婆搶著抱小嬰兒就算了,但是公公一從外面回來滿身大汗,把外衣一脫光汗水淋漓的上半身就搶著抱小孩真的很令人傻眼。除此之外,還曾經準備去拿奶嘴哄小孩時,奶嘴還沒拿到,已經看到婆婆把小孩抱起來,把自己的手指放到BABY嘴巴裡。噁!可以不要這樣對我的小BABY嗎!


地雷五:小姑、婆婆聯合起來教我怎麼帶小孩


因為小姑也有小孩,再加上婆婆覺得他把兩個孩子帶大也算是個老手,所以兩人總是聯合起來”教我”怎麼帶小孩,讓我跟小孩相處的時間總是不得安寧。拜託,孩子是我自己的,除非我有徵詢您的意見,否則可以不要那麼愛插手?空間,給些空間好嗎?謝謝!


雖然地雷很多,但是本新手媽媽發洩完畢之後,總還是笑臉迎人的對待所有的親朋好友、長輩們,畢竟我可以理解大家的無心,但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分享給更多人。小心,家有新手媽媽,請勿攜帶地雷進入!


了解更多>>







via UDN健康醫藥

跟上時代 建立長輩育兒新觀

【聯合線上企劃/文:陳 曦】

「在我們以前的時代,都很羨慕周邊有人買奶粉給小孩喝,那就代表他們是有錢人,家境很好,像我們沒有錢,只能給小孩喝母乳,聽說外面買的奶粉,營養都比較好,小孩也都喝得胖嘟嘟…」擔任居家保母林小姐,第一天前往黃家就聽了一整天老人家的回憶。


「自從媳婦懷孕後,其實我們內心也都一直很想給小孫子喝尚好的奶粉,好不容易也有點錢,花在小孫子的營養健康上是最划算的。但不懂為什麼大家都要媳婦餵母乳,連媳婦自己都很堅持,結果搞得小孫子總是黏在媽媽身邊,我們老人家都沒有辦法幫忙餵奶,小孫子又瘦巴巴,每次帶出去都給人見笑,其實我們兩老心內都不太高興。」黃家兩老總是這樣抱怨著媳婦堅持要哺餵全母乳。


林保母說,這樣的例子很常見,時代背景不同,老人家的舊觀念就是覺得配方奶粉比母乳好,而且對於小孫子會認人、黏媽媽更是沒有辦法接受,還曾經聽過長輩就當著媳婦的面前跟小孫子說,你那麼黏媽媽如果媽媽死掉怎麼辦?搞得媳婦不悅、小孫子也被嚇哭,整個家氣氛凝重。


擔任居家保母多年,每次遇到這樣的狀況,就必須花費好長一段時間與長輩們溝通,並且將新觀念慢慢傳授給老人家。事實上,上過專業課程,也經常與小兒護理人員交流,所以我們相當清楚,母乳的好真的很難取代,哺餵母乳可以讓孩子更親近母親,感受到母親的心跳、體溫,那種愛的傳遞,可以穩定孩子的情緒,這是沒有辦法取代的。


除了心靈層面之外,母乳和一般配方奶粉最大的差別就是在於脂肪酸的位置,配方奶脂肪酸多是在sn-1、sn-3位置,而母乳是在sn-2的位置,聽起來好像差別不大,但首要影響的就是寶寶腸胃吸收的狀況,所以喝母乳的小孩腸胃道都比較好,不會大那種一顆一顆的羊大便,也不容易有脹氣問題。


再加上現在黑心食品真的太猖獗,身為保母,我真的非常建議媽媽盡量哺餵母乳,才能真正放心又安全。如果真的沒有辦法全母乳哺餵,也需要請教專業醫師或藥師,找到能放心的替代產品,才是對寶寶最好的。


了解更多>>







via UDN健康醫藥

睡姿大NG!睡姿不對傷關節

【華人健康網╱記者洪毓琪/台北報導】

關節疼痛讓睡眠品質大打折扣,特別是肩頸痠痛更是影響睡眠品質的無形殺手;物理治療師強調,要避免關節老化或是疼痛,保持正確的睡姿很重要,建議民眾可利用簡單復健動作,或是調整枕頭高低,保護關節減少疼痛壓力,讓身體獲得充分休息,以達到顧關節、防老化目的。


擁有正確睡姿,不但是影響睡眠品質的重要關鍵,更是遠離肩頸痠痛的不二法則。


擁有正確睡姿,不但是影響睡眠品質的重要關鍵,更是遠離肩頸痠痛的不二法則。


物理治療師陳偉修表示,是否擁有正確睡姿,不但是影響睡眠品質的重要關鍵,更是遠離肩頸痠痛的不二法則。但究竟為什麼不良睡姿會加劇,甚至導致肩頸痠痛的發生呢?陳偉修物理治療師進一步解釋,這主要與人體熟睡時,頸椎長時間沒有得到適當的支撐有關。


以仰躺睡姿睡眠時,頸部枕骨應與枕頭貼合。(圖片/物理治療師陳偉修提供)


以仰躺睡姿睡眠時,頸部枕骨應與枕頭貼合。(圖片/物理治療師陳偉修提供)


睡姿有學問!仰躺、側睡大不同


一般人該如何判斷頸椎是否得到妥善的支撐,陳偉修物理治療師表示,依據仰躺、側睡等睡姿差異,在判別上也有很大的不同。以仰躺來說,由於人體臉部朝上躺下時,頸椎自然會呈現往前的曲度,若頸部肌肉(頸椎的部位)、枕骨(頭骨近頸椎端)有枕頭的支撐,不是處於懸空的狀態,就代表睡姿是正確的,不易對肩頸關節產生傷害。反之,則容易使頸部肌肉處於沒有支撐的狀況下,無法得到適當休息,導致肌肉拉傷而出現頸部痠痛等不適反應。


若頸椎處於懸空的狀態,容易造成頸部肌肉拉傷。(圖片/物理治療師陳偉修提供)


若頸椎處於懸空的狀態,容易造成頸部肌肉拉傷。(圖片/物理治療師陳偉修提供)


至於側睡的睡姿則與仰躺大不相同,並非頭部而是肩關節直接碰觸床面,若長時間未變換姿勢,肩關節在持續壓迫的情況下,將出現肱骨磨損、肩關節退化等問題,造成痠痛、痠麻等症狀發生,嚴重甚至可能影響日常生活。


側睡時肩關節會直接碰觸床面,若長時間未變換姿勢,持續壓迫下,易造成痠痛發生。(圖片/物理治療師陳偉修提供)


側睡時肩關節會直接碰觸床面,若長時間未變換姿勢,持續壓迫下,易造成痠痛發生。(圖片/物理治療師陳偉修提供)


一覺好眠!選對枕頭不痠痛


為避免肩頸關節、頸部肌肉在睡眠時受到傷害、造成痠痛等不適發生,陳偉修物理治療師建議,不妨針對個人的睡眠習慣、睡姿喜好,挑選合適的枕頭來支撐頸部,讓頸椎、肩頸部的肌關群得到完整的放鬆一覺好眠。


仰躺:枕頭不宜過高、太澎鬆,躺下時枕面應與頸部貼合、枕頭與肩線貼齊,讓頸椎有完全的支撐,才能真正放鬆頸部肌肉。


為減緩頸椎、肩關節的衝擊,枕頭宜挑選高度稍高、較澎軟的類型,較為適宜。(圖片/物理治療師陳偉修提供)


為減緩頸椎、肩關節的衝擊,枕頭宜挑選高度稍高、較澎軟的類型,較為適宜。(圖片/物理治療師陳偉修提供)


側躺:為減緩頸椎、肩關節的衝擊,枕頭宜挑選高度稍高、較澎軟的類型,避免肩關節直接正壓於床面,較為適宜。


【專家小叮嚀】:


許多人在肩頸部出現痠痛時,喜愛尋求各式按摩、推拿來舒緩、改善不適症狀。但陳偉修物理治療師提醒,頸椎肩部存在大量的神經組織,不建議在沒有專業諮詢的情況下,任意牽引、拉扯,以免造成拉傷,使症狀更加惡化。仍應尋求專業醫師、物理治療師協助較恰當。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華人健康網」】





via UDN健康醫藥

骨骼提早老化!別再翹二郎腿、趴睡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明明年僅30、40多歲的中壯年,骨骼卻經常卡卡、感覺痠痛,走起路來無力,小心是因為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骨骼提前老化,並加速毀掉骨骼健康!快來看看以下NG習慣,你中了幾個?喜歡彎腰駝背站或走路將手機或電話話夾在脖子上聊天?坐著時喜歡翹二郎腿?愛在床上趴著睡?


將一隻腳長期放在另一隻腳上,小心增加膝關節內部結構的壓力,使軟骨的營養障礙、磨損增加。


將一隻腳長期放在另一隻腳上,小心增加膝關節內部結構的壓力,使軟骨的營養障礙、磨損增加。


加速骨質提早流失或老化,容易發生骨質疏鬆,甚至有骨折風險


你的骨骼正在大崩壞中嗎?不良的生活習慣,不但無法保護骨骼健康,還可能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加速骨質提早流失或老化,甚至連臉部骨骼也難逃此命運。一旦無法保骨,很容易發生骨質疏鬆,想像一下,人體就如高樓需要鋼梁支撐,人體也需要骨骼支持,萬一骨鬆出現,除了身軀會變形外,也會增加髖部與脊髓骨折風險,甚至恐因此而奪命!


所以,想要「保骨抗老」,建議要趁早,並戒除以下不良的生活習慣:


【傷骨6大NG行為不要犯】


錯誤1/愛翹二郎腿


女性常愛翹二郎腿,將一隻腳長期放在另一隻腳上,以致被壓迫的那一隻腳會無形中承受重大的壓力,長期下來,不正常的外力容易導致膝蓋退化磨損,出現退化性關節炎「未老先衰」。蹺二郎腿會增加膝關節內部結構的壓力,使軟骨的營養障礙、磨損增加,對軟骨結構已經有退化的老年人來說,更會增加罹患骨關節炎的風險。


此外,長時間翹二郎腿極易造成腰椎與胸椎壓力分布不均,引起脊柱變形,有的則會導致腰椎間盤突出,形成慢性腰背痛。脊椎長時間彎曲容易勞損,還會誘發僵直性脊椎炎。所以,翹二郎腿可以說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趴睡會加大腰椎和頸椎壓力,恐造成頸脊的變形。


趴睡會加大腰椎和頸椎壓力,恐造成頸脊的變形。


錯誤2/躺臥姿勢不正確


你是否經常長時間頭側一邊講電話,或一邊講著一邊就在沙發上睡著了?將電話筒夾在脖子上講電話,肌肉會過度用力收縮,頸椎容易受傷。如果不得已必須這樣講電話,時間要縮短,絕不可講超過半小時以上,建議最好使用耳機或擴音模式。同樣地,側著身子在沙發上睡著了,如果長期往右側彎,右邊的椎間盤或關節容易退化。


還有喜歡彎腰駝背站或走的人也要注意,駝背時會使上半身的力量壓迫在腰椎上,長期下來容易導致腰痠、腰椎長骨刺或腰椎滑脫。


錯誤3/經常趴?睡


上班族平時有中午午休趴睡的習慣,其實趴睡會加大腰椎和頸椎壓力。由於人體正常的脊椎會呈現漂亮的S型,趴睡的時候脊椎的重量不但會壓迫內臟,此外中空的脊椎沒有支撐也容易導致變形,趴睡時.都會把頭向左或向右側躺,這樣更容易造成頸脊的變形。


錯誤4/坐椅子懸空


上班族在辦公室打電腦時,注意坐的椅子功能或設置,是否有照顧到腰背,最好讓腰背要有得靠。椅子要有靠背,特別要能支撐到腰椎第3節,才不容易使腰椎懸空。目前許多椅子設計有支撐腰椎的靠背,但要調整符合個人身材和姿勢,才能發揮支撐功效。所以最佳坐姿是身體往後靠,腰椎有靠墊支撐,才能讓脊椎處於正確姿勢。 


錯誤6/不當節食減重


你還在採取激烈的節食方法減重嗎?小心減成「紙片人」,若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小於18.5就屬於過瘦,常有骨質密度偏低問題。因為一旦盲目減肥,容易造成內分泌紊亂,並影響鈣吸收,長期缺鈣正是造成骨質疏鬆的主要殺手之一。鈣是構建骨質的重要成分,缺乏鈣會妨礙骨構建而造成骨質疏鬆。


不少年輕女性懷抱明星夢,卻錯誤節食減重,這也是造成骨質疏鬆年輕化的原因之一,背後隱藏的即是骨折的風險增加。


錯誤7/過度運動


不少人誤以為運動可以增加骨密度,所以熱衷的骨骼與肌力鍛煉,但是,因為未注意到運動要適合年齡與健康狀況,往往不小心造成運動傷害,例如,很多病人認為運動中「扭傷」了,休息一下會自然痊癒,這是一個危險認知。有的病人因為運動過度,造成半月板損傷,需要手術;有的病人交叉韌帶斷裂,需要專門治療。


還有愛好球類運動的人,因為運動傷害造成網球肘、膝關節韌帶損傷、肩袖損傷、跟腱斷裂等,對於骨骼都是一大傷害。不論進行任何運動,都要適時適量,在鍛煉後如果感到關節、肌肉等明顯不適,應儘快就醫。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華人健康網」】





via UDN健康醫藥

幼兒園塑膠用品 近2成含塑化劑

【聯合報╱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














中山大學與高雄醫學大學合作成立的「食安快篩平台」兩天內驗完近千件幼稚園玩具樣本,發現32.4%玩具及用品表面都含有塑化劑。

記者蔡容喬/攝影


中山大學、高雄醫學大學進行幼兒園用品塑化劑研究,自兩所幼兒園抽驗一千件塑膠用品,發現高達近兩成用品含有具環境荷爾蒙特性的塑化劑,醫師說,幼童摸過後咬手指、啃咬玩具,長期累積體內,恐造成男童雌性化、女童性早熟的風險。

中山大學、高雄醫學大學合作成立「食安快速篩檢分析平台」,八月間採取兩所幼兒園的玩具、用品,包括塑膠小魚、黃色小鴨玩具、溜滑梯樣本,以及橡皮擦、書包、止滑墊、拖鞋等市面上常見的玩具用品,做八種環境荷爾蒙塑化劑檢測。


檢測結果發現,高達19.8%含有2奈克(ng)以上塑化劑,只要觸摸到就會沾染,包括12.2%大於4奈克、2.4%大於10奈克。


中山大學化學系教授謝建台指出,樣本中以DEHP(鄰苯二甲酸二酯)及DINP(鄰苯二甲酸二異壬酯)二種環境荷爾蒙塑化劑檢出率最高,占了一半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軟質塑膠玩具,戶外的溜滑梯上竟也驗出高含量DEHP,謝建台說,研判是園方為避免小朋友玩樂時碰撞受傷,在溜滑梯外層包覆軟墊;至於塑膠地板、止滑墊、桌墊、儲物盒等用品,也驗出塑化劑,建議園方慎選材質或乾脆捨棄。


高醫大環境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家醫科醫師吳明蒼說,環境荷爾蒙塑化劑無所不在,即使含量低,小朋友以手接觸後,又拿取食物吃進口中,或是把玩具放進嘴巴等壞習慣,將塑化劑吃進肚,長期大量累積體內,恐影響內分泌及生殖系統。


研究證實,就算手上沾有高劑量塑化劑,以清水加肥皂洗手30秒以上,就可洗去九成塑化劑;建議外食族避免使用塑膠製品裝熱食,改用鐵製便當盒或玻璃容器,減少吃進塑毒機會。


【2014/10/30 聯合報】







via UDN健康醫藥

醫療奉獻獎/陳瓊雪 社區藥學一代宗師

【聯合報╱記者楊欣潔/專訪】














台大藥學系前主任陳瓊雪。

圖/記者曾吉松攝影、陳瓊雪提供


「老闆,我要買藥」,過去民眾踏進社區藥局,總是把開業藥師稱呼為「老闆」,藥局的負責人和一般店鋪老闆沒什麼兩樣,許多民眾根本不知道藥師可提供藥物諮詢,用藥觀念十分落後;而讓藥師的專業得到發揮,並與民眾關係更加密切,這一切的轉變有賴於台大藥學系前主任陳瓊雪,扮演幕後推手之一,她也堪稱是社區藥學的一代宗師。

走進台大藥學系的辦公室,小小不到10坪大的房間裡,堆滿了各式各樣藥學專業書籍,雖頂著一頭雪亮白髮,陳瓊雪依然精神奕奕,完全看不出來有近80歲的年紀。身為台大藥學系第一屆系友,資歷在藥學界數一數二,做人卻十分謙遜,直說「得獎很不好意思,自己沒做什麼,有更多有能力的人應該拿到這項殊榮」。
















陳瓊雪教授在社區藥局實習指導藥師培訓研習會中,鼓勵藥師投入社區藥學推廣領域。

圖/記者曾吉松攝影、陳瓊雪提供


陳瓊雪說,年輕時對人生其實沒什麼規畫,只因台大的工作環境簡單,沒想到在台大楓城一待就快一甲子。2000年,她任教屆滿43年榮退,但退休後每天仍到辦公室報到。

了解需求 藥學生實習


在1992年擔任台大藥學系主任期間,陳瓊雪深感於當時的藥學系學生,多半是到藥廠與醫院實習,實際與基層民眾接觸的機會太少,加上健保開辦在即,社區藥局也可領取處方藥物,促成她開始推動藥學生到社區藥局實習的計畫。
















陳瓊雪教授(右四)退休後,投入社區教學推展藥學知識計畫。圖為2005年全國藥學教育改進研習會與工作人員合照。

圖/記者曾吉松攝影、陳瓊雪提供


一開始難免有人潑冷水,陳瓊雪仍堅持學生應到第一線實際了解民眾用藥的需求,幸運的是,她有位學生畢業後就在全台連鎖博登藥局服務,進而牽上線,開啟了藥學生前往社區藥局實習課程,也提升了社區藥師的專業能力。

社大開課 授用藥知識


此外,陳瓊雪還擔任「社區教育推展藥學知識計畫」總主持人,引導藥師走入社區到全國60多所社區大學開授用藥教育課程。她回憶,當時完成教材後,剛好有名台大歷史系退休教授在學校當志工,幫忙校閱後,直說內容太過艱澀,「民眾哪看得懂?」經過多次修改後,再拿給非藥學專業的人反覆看過,才修成一般民眾也能看得懂的通俗版本。
















1992年台大藥學系首次與博登藥局合作,開設社區藥局實習課程。前排左二坐者為陳瓊雪教授。

圖/記者曾吉松攝影、陳瓊雪提供


在經過一年的籌備後,2003年社區藥學教育推廣就開始上路,甚至連離島地區也有專人到當地授課。陳瓊雪表示,當年因SARS疫情傳入台灣,全台民眾人心惶惶,不敢出入公共場所,那時大家很擔心課程會受到影響,講師和民眾不願出席課程,沒想到大家參與仍十分熱烈,課堂上也沒人因此缺席。

陳瓊雪說,基層民眾對此系列講座有不錯響應,課堂中還曾有比丘尼特地下山來聽課,一問之下才知道,該名比丘尼所處的寺廟每年都會派不同的人下山參與課程,也讓整個團隊大受鼓舞和感動。


培訓藥師 團隊受鼓舞














圖/聯合報提供


經過陳瓊雪及社區教育推展藥學知識小組的多年努力,至今已有逾500多名藥師培訓完畢,讓藥師的專業能力在國人心中大幅提升,團隊小組也將這些年來社區大學演講時,蒐集現場民眾詢問的相關問題,集結成冊並出版包含《用藥安全手冊—600題醫藥常識快問快答》、《小藥丸大學問》等書,提升國人用藥知識。

學生成就 成最大驕傲


「這次推薦人之一是衛生署(現已升格為衛生福利部)副署長蕭美玲,她是我藥學系第15屆學生,一畢業就投身衛生機關領域,服務公家機關30多年……」。陳瓊雪桃李天下,不少政府官員都是她的學生,她也對學生的成就如數家珍,「自己的成就不值一提,學生的成就才是我最大的驕傲」。


從年輕時投入藥學教育,如同當年在苗圃撒下的種子,如今眼見大樹已成林,陳瓊雪說,能看到藥師專業獲得民眾的肯定,是她最快樂的事。


【2014/10/30 聯合報】







via UDN健康醫藥

膀胱長出10公分憩室 解尿難「洩洪」


【聯合報╱記者王昭月/高雄報導】
















義大醫院泌尿科醫師吳俊賢收治一名病患,因攝護腺阻塞尿路,長期解尿不乾淨,檢查是罕見巨大膀胱憩室。

記者王昭月/攝影


51歲洪先生因工作關係常憋尿,5年來解尿都不順,近幾個月情況愈來愈嚴重,就醫赫然發現攝護腺阻塞尿道,以致膀胱長了罕見的巨大憩室,因此怎麼解尿都解不乾淨,所幸術後恢復了排尿的暢快感。

義大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吳俊賢指出,一般人膀胱的容量約350cc到500cc,像蘋果一般大,而洪先生的膀胱憩室,最長徑約10公分,比膀胱大很多,這個從膀胱壁外凸的憩室,有如膀胱的「違章建築」,成為洪男儲存尿液的另一個蓄洪池。


醫師發現,洪先生由於攝護腺阻塞尿道,不僅膀胱長出大憩室,右側輸尿管也嚴重扭曲,每次只能解出4成左右的尿量,膀胱結束收縮後,體內6成的殘尿又慢慢流到膀胱,因此永遠解尿解不乾淨。


「約有3%攝護腺肥大的男性會合併膀胱憩室」,吳俊賢指出,攝護腺阻塞尿道的病患,往往因需用力收縮膀胱排尿,久之膀胱壁肌肉不均勻增厚,排尿時又因尿路阻塞,尿液即往較薄的膀胱壁亂竄,結果往外凸出,形成大小不一的膀胱憩室,有人多達2、30個。


他表示,形成膀胱憩室的主因尚不明朗,推估與老化、神經性疾病、膀胱無力等因素有關。膀胱憩室因積尿排不乾淨,有可能引發慢性尿道感染,甚至產生膀胱結石或癌症,遇上不當外力,脹大的膀胱憩室也恐破裂。


吳俊賢指出,攝護腺肥大問題若不積極治療,會誘發腎水腫及腎功能病變。


【2014/10/30 聯合報】







via UDN健康醫藥

打嗝太頻繁 小心胃腸、腦血管病變


【聯合報╱蘇聰明/高雄市新復興中醫診所院長】


大多數人都曾有過「打嗝」,若是偶爾出現,倒也無妨,只要少吃易脹氣的食物及養成細嚼慢嚥的習慣即可;若頻率增加,且持續時間太長,可能是因器官病變、中樞或腦部神經異常等,不能等閒視之。


打嗝是由於橫膈肌痙攣所致,但其他疾病如胃腸神經官能症、胃炎、胃擴張、胸腹腔腫瘤、腦血管疾病、肝硬化晚期、尿毒症等,也會出現打嗝,應盡速醫。


曾有一名40餘歲婦女,半年來飽受打嗝困擾,合併胃酸逆流、胸口灼熱、胃腸悶脹不適而前來求診,經診斷確定為胃氣上逆導致「胃食道逆流」所致,給予處方「止嗝和胃散」等,服用兩個月後,症狀完全消失未再發作,在診斷時須詳加辨別,才能「對症下藥」恢復健康。


根據中醫觀點,打嗝原因雖多,但總與脾、胃、肝、腎有關,治療上必須著重於調整臟腑功能失調為主,再依據不同症狀,選用有降逆止呃作用的藥物配合治療,才能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打嗝在臨床常見的情況,可分下列四種:


1.脾腎陽虛:陽氣不足所致,以老年人或身體虛弱的人最常發生,患者常倦怠、食少、肢冷、便溏、腰膝無力、遇勞累會加劇,治療上宜健脾溫腎,降逆平呃。


2.胃中寒冷:胃中有寒所致,打嗝會連及胸膈間及胃脘部不適,遇寒冷尤易加重,治療上宜溫胃祛寒止呃。


3.胃火上逆:肝火犯胃引起,除了打嗝,也會口臭、心煩、喜冷飲、小便短赤或大便秘結,治療宜清肝和胃瀉熱,通腑止呃。


4.胃陰不足:津液虧耗所致,多因大病或產後引起,此類患者有心煩口渴、咽乾鼻燥、舌紅而乾或有裂紋,治療上宜滋養胃液,降逆止呃。


另外,也可在隔俞、膻中、足三里、內關、太衝等穴道針療,以幫助療效。


很多人求診醫師,卻忽略日常生活飲食習慣是很重要的關鍵,建議患者除接受治療外,也要重視自身調養,以避免復發。


【2014/10/30 聯合報】







via UDN健康醫藥

秋冬「酷酷嫂」 小心是氣喘


【聯合報╱記者蕭雅娟/屏東報導】


秋冬季節到,你咳個不停嗎?屏東縣40歲的林姓女子,咳嗽2、3個月,吃止咳藥仍無法徹底解決困擾,經醫師檢查,確診為成人型的氣喘,配合吸入型藥物控制病情,擺脫酷酷嫂行列。


林太太說,咳嗽症狀就像感冒,起初到診所求診服用止咳藥,卻都無法根治,晚上和清晨都會咳醒,影響睡眠品質,上班的地方需要安靜,突如期來的喉嚨癢,緊接一陣猛咳,讓她很尷尬。


衛福部屏東醫院胸腔內科醫師吳寬澧表示,經詳細詢問並安排胸部X光及肺功能檢查,確診她的慢性咳嗽是氣喘引起的。其實,呼吸道敏感的人在秋冬時節容易感到不適,有氣喘的病人也容易復發,而患者有家族病史,經吸入型藥物已控制病情,擺脫咳嗽的困擾。


吳寬澧強調,氣喘不是專屬孩童的病症,成年人、老年人都可能罹患,他解釋,三星期內的咳嗽稱為急性咳嗽,大部分是上呼吸道感染所造成的咳嗽。如果持續超過2個月,就是慢性咳嗽,如合併有呼吸困難、發燒、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等症狀,通常是身體出現警訊,應立即就醫找出病因。


他指出,九成的鼻涕倒流、氣喘,胃食道逆流會造成慢性咳嗽,必須對症下藥才能根除,鼻涕倒流使用抗組織胺藥物、胃食道逆流使用制酸劑、氣喘的病人用上支氣管擴張劑;而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肺腫瘤而咳嗽的則占少數,他呼籲,別輕忽慢性咳嗽,提早就醫找出病因,對症下藥,遠離「酷酷嫂」。


【2014/10/30 聯合報】







via UDN健康醫藥

檸檬水助健康 不當飲用反加重身體負擔

【健康醫療網/記者梁以辰報導】

現代人流行喝檸檬水,不僅可以美白也可消腫。雖然檸檬水好處多多,但是您知道檸檬水不適合每個人嗎?張湘寧營養師表示,錯誤攝取檸檬水,恐導致腎臟負擔加重、牙齒變黃,也可能引起反黑作用。















檸檬水助健康 不當飲用反加重身體負擔




張湘寧營養師說,檸檬含有檸檬酸,富含鉀、鈣、鎂等礦物質,以及多種活性成分,如維生素C、類黃酮,以及檸檬多酚等,可預防人體過氧化傷害,而義大利的研究也發現,從檸檬汁萃取出的檸檬膠具有抗發炎的功效。


檸檬可美白,是因其內含的維生素C有助於黑色素的代謝;另外,檸檬因為含豐富的鉀,具有利尿的功效,所以有消腫的功能。不過,檸檬皮的精油成分具有感光反應,張湘寧營養師呼籲,千萬不要直接用檸檬皮敷臉,若沒清潔乾淨,日曬後將引起感光反應而反黑。


值得注意的是,腎病和洗腎者絕對不能補充太多鉀,以免加重腎臟的負擔;張湘寧並指出,檸檬中的柚皮苷雖有降低血壓的功能,但可能會和某些處方藥物產生相互作用,使藥物功效增強或產生毒性,因此應避免與降血壓藥一起服用。


張湘寧營養師表示,喝檸檬汁時,一定要加開水稀釋後並用吸管飲用,飲用完後先漱口,30分鐘後再刷牙,以免酸蝕牙齒導致琺瑯質溶解讓牙齒變薄、變黃。


【更多健康資訊,請見「健康醫療網」】







via UDN健康醫藥

健保撒重金補助 護理人員不增反減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各大醫院長期面臨護理人力荒,健保署年年發補助款,但仍有五成醫院沒補人。 圖/報系資料照


健保署六年來發出91億元護理補助款,但去年花了25億元,新光、萬芳等醫學中心,護理人員卻不增反減;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表示,101、102年都有逾五成醫院領了錢沒補人,健保署撒重金,仍無法搶救護士荒。

健保署:補助款用在改善薪資、增加津貼等。


健保署表示,除了增聘人力,補助款還用在改善改善護理人員的薪資、增加夜班津貼等。另外,健保署追扣100年、101年醫院未將補助款用於提升護理人力品質,而用於護士節禮品、添購護理工作車、買制服等醫院固定支出項目,但兩年各僅追回約100萬元。


健保署98年至103年累計發出91億元的護理補助款,近幾年每年都有四、五百家的醫院領到補助款;但醫改會研發組長朱顯光表示,101年、102年領到錢的醫院,僅各有45%、49%增加護理人力。


醫改會以護士荒嚴重的醫學中心進行分析,發現新光、萬芳兩家醫院,去年各領了上千萬元補助,護理人員反而各減少35人、11人。


朱顯光說,如果不補人力僅發加班費等,等於是鼓勵血汗,本末倒置,如果不修改遊戲規則,這些補助款來自民眾辛苦繳的健保費,猶如丟進水裡,「補醫院不補護士」的情況還是會一再上演。


健保署醫管組副組長李純馥表示,補助款還運用在調整薪資、增加夜班津貼;一名剛從學校畢業的護理人員如果輪值夜班,一個月有4到5萬元收入,比一般新鮮人「薪」情好,但護理人員工作辛苦,新人流動率較高。


醫改會說,健保署追扣的「黑名單」,有抓大放小之嫌,領上千萬元補助款的醫學中心,健保署應一併揭露補助款使用情形。


遭點名的新光醫院表示,補助款除了用在提高護理人員薪資、加發獎勵金等,醫院還另撥3400萬元,用於護理品質專案。


【2014/10/29 聯合晚報】





via UDN健康醫藥

2014年10月28日 星期二

流感季報到 應預防流感+肺炎鏈球菌夾擊

【聯合線上企劃/受訪者:新北市政府衛生局疾病管制科李佳琪簡任技正】

新北市呼籲:1-5歲幼童應及早接種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


流感季到來 肺炎鏈球菌虎視眈眈準備趁虛而入

十月不僅進入流感的好發季節,同時也是肺炎鏈球菌容易作怪的時候,因此除了遠離流感外,也要特別當心可能引起肺炎鏈球菌續發性感染。當身體健康時,肺炎鏈球菌會先「按兵不動」,主要潛藏在幼童的鼻腔中暫時和平共處,但一旦小朋友感染流感,流感病毒可能會破壞小朋友的鼻腔黏膜,使肺炎鏈球菌有機可乘,大舉入侵而使小朋友出現中耳炎、鼻竇炎和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症狀,情況嚴重更可能造成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如肺炎、腦膜炎,甚至敗血症等重大疾病。一旦受到感染,病情往往在一到二星期內就會迅速惡化,每到秋冬季節經常都有孩子在感染流感之後,因為受到肺炎鏈球菌續發性感染而住院的情況,因此呼籲家長要特別注意。


確實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提升免疫力

肺炎鏈球菌的感染容易發生在人口密集的區域,如學校、兒童人數多的家庭、公園等等,孩童上學、出遊至公共場所都可能增加感染肺炎鏈球菌的機率。新北市政府衛生局疾病管制科李佳琪簡任技正提到,要降低幼兒感染侵襲性肺炎鏈球菌的機率,除了做好個人及環境衛生外,接種疫苗還是最有效的方法,肺炎鏈球菌共有90種以上血清型別,目前公費提供的肺炎鏈球菌疫苗涵蓋主要流行的血清型別,可達85%以上的保護效果,建議爸爸媽媽及早帶小朋友施打,提升免疫力。。 新北市目前1~5歲幼童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完成率已有8成,與去年同期比較,新北市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 每10萬人口的發生率由16降到8,以全國來看,全國IPD每10萬人口發生率也從15降到8,可以看出肺炎鏈球菌疫苗對於IPD的預防是有所幫助的,因此還沒接種過的幼童,建議入冬前盡快施打,免於遭受肺炎鏈球菌侵襲。


新北市提醒1~5歲小朋友應盡速接種 啟動完整防護

新北市自102年6月起擴大公費對象至設籍新北市1~5歲的幼童,中央自103年1月1日起跟進,將本項政策推廣至全國,只要是未曾接種或尚未完成接種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的幼童,依接種史可免費接種1-2劑肺炎鏈球菌疫苗,如果是98年出生已經年滿5歲的幼童,最遲可於103年12月31日前公費接種一劑肺炎鏈球菌疫苗。


「左流右肺」雙重防護一次到位 預防病毒細菌夾擊

103年公費流感疫苗接種已於10月1日開跑,在接種流感疫苗的同時,家長別忘了肺炎鏈球菌疫苗也是不可忽略的喔!不少家長會疑惑兩種疫苗是否可同時接種?答案是可以的,肺炎鏈球菌疫苗及流感疫苗都是不活化的疫苗,建議左手接種流感疫苗,右手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以「左流右肺」的方式獲得雙重防護,免於遭受流行性感冒及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等疾病威脅。


疫苗施打前後小叮嚀

李佳琪簡任技正也提醒,流感疫苗及肺炎鏈球菌疫苗都是屬於不活化的疫苗,基本上相當安全,施打後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包括輕微發燒、施打部位局部疼痛等,只要多喝水及多休息,這些症狀均會恢復;另外,若小朋友有咳嗽、流鼻涕等輕微感冒症狀,一般來說仍可接種,疫苗接種前都會有專業醫師評估是否適合接種,家長可以放心。







via UDN健康醫藥

小兒咳嗽糖漿 安慰作用大於療效?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綜合外電報導】

有些家長認為某些植物糖漿能滋潤喉嚨,紓緩幼兒咳嗽,但研究指出,其與安慰劑效果相當,換言之沒有實際療效。


美國賓州大學醫學院易安保羅研究團隊針對一百一十九名二至四十七個月大的咳嗽孩童,分別給予龍舌蘭糖漿、葡萄口味的水或完全不給任何飲品。結果顯示,儘管效果不大,家長都傾向認為兒童的咳嗽獲改善,代表家長出現心理安慰的效應。糖漿本身沒有治療咳嗽的效果。


近來氣溫起伏變化大,早晚有一定的溫差,兩類小朋友在此時常跑醫院,一群是經常感冒、打噴嚏、流鼻水、咳嗽,甚則引發氣喘的體弱小兒。另一群是一感冒就咳嗽好不了,拖了好幾週遷延難癒,晚上也睡不好而影響白天的精神及注意力的族群。


醫師指出,咳嗽的治療應該著重在緩解劇烈咳嗽、排除氣管分泌物以及將刺激物排除,不能單純壓抑咳嗽,依賴單純止咳方式,常造成咳嗽復發。須注意的是,大多數用來舒緩咳嗽的製劑都具有藥理作用,服用過量可能出現副作用。


很多民眾每到天氣轉涼就喉嚨發癢咳嗽,經檢查卻無特殊疾病,這類患者多為過敏性咳嗽作祟,臨床上可能出現怕冷、怕風、易咳、甚至容易感冒的傾向。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via UDN健康醫藥

好新「纖」!吃燕麥糙米排毒防腸癌

【華人健康網╱記者趙萱/台北報導】

大家都知道,防便祕要多吃蔬果,除此之外,吃對五榖雜糧,也能成為排便「高手」,並且遠離大腸癌的風險。五穀雜糧和蔬果一樣,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刺激腸道蠕動,讓身體能輕鬆排出毒素。如燕麥、糙米、蕎麥、小麥等營養價值,並不會比精緻白米來得差,而國外也有研究顯示,五穀雜糧能降低大腸直腸癌,甚至乳癌的機率。


以燕麥或糙米代替精製的白米,能讓你一邊吃飯,一邊排毒防癌。


以燕麥或糙米代替精製的白米,能讓你一邊吃飯,一邊排毒防癌。


食用油風暴中,許多人在不知情下吃進一大堆有毒食物,所謂「毒從口入」,且容易在腸道裡累積,因此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就增加了。美國已有研究證實,長期便祕的人是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高風險群,此外,三餐老是在外,或久坐不動導致腸道蠕動慢的上班族等,也都是大腸直腸癌的高風險族群。


膳食纖維助排便 五榖雜糧可替代白米飯


要改善便祕,就要多吃膳食纖維!根據衛生福利部建議,成人每天的膳食纖維攝取量為25~35克,但是台灣癌症基金會統計也發現,有90%國人沒有達到每日建議量,實在非常可惜。因為「愛吃飯」的民族,最簡單的膳食纖維來源就是從主食下功夫,尤其是五榖雜糧也可以替代白米飯當作主食。


台中榮民總醫院楊紋青營養師指出,以燕麥或糙米代替精製的白米,能讓你一邊吃飯,一邊排毒防癌。


燕麥中的膳食纖維,多半是水溶性,能夠增加糞便體積,也能穩定血糖和降低膽固醇,以及具有健胃整腸的效果,同時還可保護血管和心臟。


燕麥中的膳食纖維,多半是水溶性,能夠增加糞便體積,也能穩定血糖和降低膽固醇,以及具有健胃整腸的效果,同時還可保護血管和心臟。


燕麥水溶性膳食纖維多 可降膽固醇


根據食藥署資料顯示,每100克的燕麥就含有8克的膳食纖維,比起每100克的香蕉只有1.5克的膳食纖維多了將近5倍。而且燕麥中的膳食纖維,多半是水溶性,能夠增加糞便體積,也能穩定血糖和降低膽固醇,以及具有健胃整腸的效果,同時還可保護血管和心臟。


另外,燕麥中也含有β-葡聚醣,根據刊登於《免疫學期刊》的研究表示,β-葡聚醣的抗癌作用不僅僅是吞噬腫瘤細胞,也能調節淋巴系統、中性粒細胞和自體NK細胞的活性,提高病人本身抗癌能力。


哈佛大學公衛學院研究也發現,燕麥的抗氧化物比其他五穀雜糧多,其中燕麥中的一種多酚化合物燕麥醯胺「avenanthramides」,能幫助體內細胞抗氧化,減輕身體炎症,也可以攻擊自由基,降低癌症病變的可能。


糙米麩含抗癌物 誘導癌細胞凋亡 


糙米的膳食纖維沒有燕麥多,但是糙米所含的膳食纖維是白米的8倍,與燕麥一樣能增加飽足感,促進腸道健康的功能。一項研究為了調查亞洲米飯文化及大腸直腸癌比例的關係,發現糙米麩裡含有人體必需的酚,如苜蓿素、阿魏酸、咖啡酸等抗氧化物,比白米飯多出許多。這些酚類能抑制大腸直腸癌和乳腺癌細胞的增生。另有一研究也發現,糙米能誘導細胞凋亡,也能抑制白血病腫瘤細胞生長。


膳食纖維就像一個清道夫,促進排泄,並吸附毒素,以及減少腸道與致癌物質接觸的時間。


膳食纖維就像一個清道夫,促進排泄,並吸附毒素,以及減少腸道與致癌物質接觸的時間。


此外,糙米中還有硒,根據刊登於《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機構期刊》的研究指出,血液中含有較多硒含量的人,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率大約下降34%。


【健康小叮嚀】:


楊紋青營養師指出,膳食纖維就像一個清道夫,促進排泄,並吸附毒素,以及減少腸道與致癌物質接觸的時間。但是,高纖食物會增加消化系統的工作,不適合患有消化道潰瘍、腸躁症或腸阻塞等消化道疾病的民眾,以免造成腹瀉、脹氣或消化不良。另外,若是高纖食物吃得多,但是水喝得不夠多,反而容易造成便祕。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華人健康網」】





via UDN健康醫藥

南瓜連皮帶籽吃 助減肥6大好處

【華人健康網╱記者趙萱/台北報導】

萬聖節的明星食物非南瓜莫屬,西方人喜歡挖空南瓜雕刻鬼臉燈籠,再把南瓜從皮到籽烹煮成一道道好料理,在國內南瓜可食、可飯、可菜、可藥,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瓜類。根據研究,南瓜不僅是高纖低卡的減肥好食材,更有豐富的維生素,對健康好處多多,包括能抗癌好,也能降低糖尿病、預防白內障等的超級食物。


南瓜不僅是高纖低卡的減肥好食材,更有豐富的維生素,對身體好處多多,包括是抗癌好食物,也能降低糖尿病、預防白內障等的超級食物。


南瓜不僅是高纖低卡的減肥好食材,更有豐富的維生素,對身體好處多多,包括是抗癌好食物,也能降低糖尿病、預防白內障等的超級食物。


【南瓜都是寶 6大好處】


★增加飽足感


根據美國《CNN網站》報導,南瓜中含有豐富的纖維質,有助於減緩消化速度,延長飽足感。美國註冊營養師Caroline Kaufman指出,一杯市售罐裝的南瓜中就含有7克的纖維質,這樣的份量等於兩片全麥麵包所含的纖維量。


此外,南瓜熱量非常低,根據衛福部台灣地區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分析:100公克的南瓜中,含水分90.8%,熱量僅24大卡,脂肪也只有0.2公克。所以吃南瓜除了攝取纖維抑制肚子餓的感覺外,又能補充水分,增加飽足感,不容易肥胖。


★預防白內障


南瓜亮麗的橙色其實就是來自於豐富的β-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一旦進入到體內即可被轉化為維生素A,有助於視網膜對光線的接收與處理,而維生素A可被儲存於肝臟中,有抗氧、抗老化,還有防癌的功能。南瓜中也還含有葉黃素和玉米黃素,研究也證實這兩種抗氧化物質有助於預防白內障,甚至可能減緩黃斑病變的可能。


鋅主要存在南瓜籽殼內的膜上,所以食用南瓜時最好連皮帶籽一起吃。南瓜籽中也有豐富的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能幫助停經後的婦女抗乳癌。


鋅主要存在南瓜籽殼內的膜上,所以食用南瓜時最好連皮帶籽一起吃。南瓜籽中也有豐富的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能幫助停經後的婦女抗乳癌。


★提升免疫力


秋冬是病毒入侵的旺季,若想提高免疫力,不妨多吃點南瓜。南瓜有豐富的維生素A也能夠抵抗病毒入侵,降低疾病感染風險。另外人體在缺乏鋅的狀況下會慢性疲勞,免疫系統差,也有損小孩子學習能力,而南瓜中有豐富的鋅及其他礦物質,能夠改善這些問題。若是感冒了,南瓜也能提供充足的維生素C,幫助病人早日康復。此外,南瓜籽油也有助於對抗多種細菌和真菌的感染。


★肌膚抗老化


β-胡蘿蔔素的另一大好處就是有助於保護陽光對肌膚的傷害,使紫外線不在臉上留下「到此一遊」的皺紋。南瓜果肉也能做成純天然去角質面膜,只需要將1/4杯南瓜泥、一個雞蛋、一湯匙的蜂蜜和一湯匙的牛奶攪拌成泥狀,就可以敷在臉上20分鐘左右,用溫水洗去後,可以感受到改善膚質的效果。


★降低癌症風險


國外研究發現,南瓜中的β-胡蘿蔔素可抗癌,包括攝護癌和肺癌的風險較低。此外,南瓜含有豐富的植物固醇、木質酚、鋅等營養素,可舒緩攝護腺肥大,預防攝護腺癌。鋅主要存在南瓜籽殼內的膜上,所以食用南瓜時最好連皮帶籽一起吃。南瓜籽中也有豐富的植物雌激素,能幫助停經後的婦女抗乳癌,而也有研究顯示,植物雌激素能抗肺癌。


吃飯若再搭配南瓜,會吃進過量的澱粉,而澱粉轉化成糖份造成血糖飆高。


吃飯若再搭配南瓜,會吃進過量的澱粉,而澱粉轉化成糖份造成血糖飆高。


★降低糖尿病


有動物實驗顯示,吃南瓜能夠降低血糖、改善葡萄糖耐受性和促進胰島素分泌。光田醫院營養室營養師趙家容表示,糖尿病患者吃南瓜必須注意,臨床常發現許多平常血糖控制穩定的糖尿病患者,在大量攝取南瓜後,血糖值不減反增,因為南瓜等於「主食類」,吃飯若再搭配南瓜,會吃進過量的澱粉,而澱粉轉化成糖份造成血糖飆高。想吃南瓜時,可將四分之一碗白飯用半碗南瓜取代,熱量大約同為70大卡。


【健康小叮嚀】:


吃南瓜好處多多,美國《哈芬登郵報》網站也提到,南瓜籽中含有氨基酸色氨酸,能夠幫助血清素(Serotonin)的分泌,讓人產生快樂的感覺。但是吃南瓜減肥要注意,因為南瓜雖然熱量低又多水多纖,但屬於根莖類,澱粉含量高,食用應將其視為主食而不是配菜,以免攝取過多碳水化合物,轉化成糖份累積,導致肥胖或血糖升高,反而無法快樂起來了。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華人健康網」】





via UDN健康醫藥

醫療奉獻獎/施純仁制訂醫療法 政策奠基礎

【聯合報╱記者吳佳珍/專訪】












醫療奉獻獎得主、前衛生署長施純仁接受本報專訪時,秀出早年自己與妻子和聯合報系創辦人王惕吾的珍貴合照。 圖/記者鄭清元、本報資料照片


「做醫師就是要救人!」年逾九旬的衛生署前署長施純仁,榮獲醫療奉獻獎,雖然他已退休多年,但仍不時勉勵年輕醫師莫忘醫師的誓詞。由於是腦神經外科的權威,施純仁創辦了中華民國神經學學會、神經外科醫學會等重要組織,加上擔任衛生署長任內制訂醫療法,為台灣許多醫療政策奠定基礎,在他身上可謂是見證台灣近代醫療發展史的縮影。

施純仁為清初名將施琅的後裔,父親為小學教師,家學淵源使他自幼成績優秀,一路自日人小學、台中二中、台北高等學校,讀到了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抗日戰爭結束那年,施純仁正好升上四年級,台北帝大走路歷史,成為台灣大學醫學院第一屆畢業生。


醫師救母 走上從醫路














前衛生署長施純仁(左)曾獲邀擔任醫療奉獻獎頒獎人,頒給第十七屆特殊貢獻獎得主邱文達,今年施純仁則成為醫奉獎得主。 圖/記者鄭清元、本報資料照片


為什麼會走醫師這條路?施純仁說,當年台中梧棲有位名醫王銅鐘,總是騎馬到鄉下出診,這般威風讓年少的施純仁心生羨慕。還有一次,母親發高燒、胸部腫痛,家人半夜緊急用轎子送到彰化基督教醫院急救,所幸彰基創院院長蘭大衛及時切開化膿部位引流,才化解危機。施純仁打從心底激起對醫師救人的景仰,也埋下日後成為醫者的種子。

至於選擇相對冷門的腦神經外科領域,施純仁表示,讀台北帝國大學那幾年,正是日軍前線節節敗退的時候,也是觸發他選擇神經外科的重要階段。1945年美軍轟炸台北,身為醫學生的他到醫院裡幫忙救治傷兵,卻因當時缺腦神經外科醫師,造成不少死亡案例,他於是下定決心成為腦神經外科醫師。














四年前,衛生署舉辦三十九周年慶,時任署長的楊志良(右三)邀請歷任署長回娘家。 圖/記者鄭清元、本報資料照片


他說,在三總服務期間,「當時的醫病比約是一比九十,其中十個是重科重症病人。」在這樣的忙碌工作下,兩周才休假一天,往往回到家剛要躺下休息時,又被電話急催回醫院開刀。就這樣一次次席不暇暖就要出門,孩子也逐漸習慣在家中看不到父親的身影,施純仁說:「畢竟人的性命最要緊。」

首推戒菸 公部門帶頭














圖/聯合報提供


從三總退休後沒多久,當時的行政院長俞國華找上他,邀請他出任衛生署長。上任後他積極推動菸害防制、制訂醫療法、建立頭部外傷資料庫、腦死判定標準等,其中以推動戒菸、量血壓和騎機車戴安全帽入法,最讓他引以為傲。

施純仁在上任後,首要的施政目標是降低死亡率。以當年死亡率第一的男性肺癌為例,他認為吸菸是導致肺癌的禍首,於是他獨排眾議首推戒菸。上任後,看到衛生署、行政院的辦公室及會議室到處都有菸灰缸,認為政府部門不能帶頭鼓勵吸菸,他要求全面撤掉菸灰缸,雖然激起許多老菸槍的反彈,但他仍堅持到底。


籲量血壓 降低死亡率


另一個在國人死因排名第二的是腦中風,施純仁在任內大力推行全民量血壓運動,使得這些年來國內腦中風的死亡率遽降。他說,身為腦神經外科醫師,看盡無數年輕騎士因車禍而撞傷腦部,因此發出行政命令,強力推行騎機車安全帽運動,雖引發不少反對聲浪,但幸有高徒、台北醫學大學神經外科教授邱文達接棒,大力奔走倡導並完成立法,才有今日的成效。


談起父親對子女的影響,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主任施養性直說「身教重於言教。」他表示,父親很少對孩子說教,或指導孩子往什麼專業發展,但從小看著父親工作的態度,不知不覺也走上和父親相同的道路。「只可惜,兩人在不同醫院服務,沒有機會一起上刀」,但從幾次轉診和聊天的經驗,他對於父親的淵博的學問和手術技巧,佩服至今。


【2014/10/29 聯合報】







via UDN健康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