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30日 星期二

新陳代謝不出錯 才是平衡好體質

【聯合線上企劃╱陳翌函】













圖/聯合新聞網 提供




2004年,美國著名調查公司ACNielsen曾針對28個國家進行『睡眠問卷調查』發現, 台灣人超過12點後才就寢者佔69%,而其中更有高達35%的民眾是超過半夜1點之後才上床睡覺,因而位居全球晚睡的第二名國家;此外,根據2010年的一項網路調查顯示,台灣民眾一天中睡眠時間不到6小時者約有35%,真正睡滿8小時的民眾卻不到10%;由此不難發現,睡不飽已經成為台灣人共同的現象,倘若再加上工作忙、壓力大、飲食攝取不均衡以及其他不良的生活習慣,長期累積下來就會出現許多健康小問題,而且好像反覆諮詢醫師專家也不見成效,這就是你的身體發出新陳代謝失衡的警訊,千萬別輕忽了!

雞精小分子胺基酸易吸收 有助於維持身體機能平衡


肯尚健康管理中心執行長陳韻帆營養師表示,當不好的生活型態長達兩年以上時,身體新陳代謝會開始出現問題,此時身體發出一些症狀,提醒你必須要立即做一些生活型態的修正,除了充足的睡眠、維持良好生活作息與規律運動外,因為身體機能的正常運作,最重要的是要以均衡的飲食補進身體所需的營養素,但這對於忙碌的上班族更是難上加難。


呼籲長期體力耗竭的上班族們,一定要把健康放在第一位,讓每天的飲食盡量達到營養均衡,「建議適時搭配含有小分子胺基酸的保健飲品來幫身體打底,譬如白蘭氏雞精富含多種有效成份及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必需胺基酸,且分子小易吸收,所以,白蘭氏雞精不僅能幫助加速疲勞恢復,給予良好體力和精神,持續飲用還能促進新陳代謝效率,幫助調節生理時鐘正常運作,維持身體機能平衡」,陳韻帆營養師指出,當身體有較好的新陳代謝率,所以擁有好精神與好體力時,身體在面對壓力之際,也能有較好的調節能力;同時,晚上也能獲得比較好的睡眠品質,身體保護力自然也隨之提升。


只不過,陳韻帆營養師建議民眾,在購買雞精時,一定要慎選有國家健康食品認證與科學實證的產品,「製程最好還要透明化公開,民眾看得到,才能心安,也代表產品品質更有保障。」


規律運動 能放鬆身心並減輕身體負擔、運作順暢


True Yoga瑜珈老師Eddy則分享自身指導眾多上班族,看到他們長期處於緊繃壓力下的身體失衡之經驗表示,面對工作與生活的雙重壓力,讓大多數的上班族無暇花心思照顧自己的身體,加上過度使用科技產品與缺少運動的情況下,造成身體肌肉隨時處於緊繃狀態,導致身體慢慢顯現大大小小的症狀,所以許多學員都是因為感受到健康正在點點滴滴地流失,而決定來瑜珈教室上課。


Eddy指出,想要改善身體失衡的狀態,就需要透過外在的保健,釋放壓力,讓身心靈都回到健康、平衡的生活方式,才能擁有美好的體態與健康;以調息、調身、調心三位一體的方式來達到舒展、放鬆、提昇身體含氧量。因此他建議上班族即使每週只有1-2個小時,依然可以藉由運動來紓壓,幫助身體維持健康與平衡。


「動一動流流汗,長期下來不僅可以放鬆身心、減輕身體負擔,還能讓身體運作更為順暢,這才是維持健康的方法。」看起來總是精神奕奕的Eddy還透露他的保養祕方,除了外在,內在機能平衡也很重要。運動過後適時補充雞精,加速疲勞恢復,更能調節身體機能,提升代謝力及保護力,維持身體舒暢平衡。有了健康,人自然就會容光煥發,達到內外平衡的健康狀態。












































共 0 篇回應文章 我要回應







社群回應載入中







via UDN健康醫藥

20%~30%健康兒童 帶有肺炎鏈球菌

【聯合線上企劃/聯合報╱記者楊欣潔/報導】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日前宣布放寬公費肺炎鏈球菌標準,由原本的二到五歲兒童,下降到一至五歲,醫師臨床觀察發現近來出現一股「緩打潮」,有部分父母想等到小孩一歲再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但這可能讓嬰兒暴露在感染肺炎鏈球菌的風險中。


誤判病情 最怕出現併發症


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














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


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說,肺炎鏈球菌是存在於鼻咽內的細菌,可潛伏在鼻咽內長達二到三個月,常侵襲二個月大到五歲的嬰幼兒及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且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主要流行季節為冬季至春季,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肺炎鏈球菌的盛行率約為每十萬人口10到100人。

肺炎鏈球菌發病開始多會以感冒作為表現,也使民眾容易輕忽,呂俊毅表示,感染肺炎鏈球菌會造成中耳炎、鼻竇炎和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症狀,嚴重可能引起嚴重的併發症,包括敗血症、肺炎、腦膜炎、關節炎等,死亡率也會因此上升,一般而言,若併發菌血症之肺炎,其致死率為10~20%。


注意衛生 但病菌防不勝防


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是預防肺炎鏈球菌最好的方法之一,不過,呂俊毅說,根據統計,約有20%到30%的健康兒童身上就帶有肺炎鏈球桿菌,因此常常防不勝防,若經濟能力許可,建議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


目前肺炎鏈球菌的疫苗分為兩大類,一為多醣體疫苗(PPV),另一種則為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呂俊毅說,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計有7價(PCV7)、10價(PCV10)、13價(PCV13)三種,較適用於5歲以下嬰幼兒;多醣體疫苗則僅有23價多醣體疫苗(PPV23),以65歲以上老人為主要施打對象。


呂俊毅指出,結合型肺炎鏈球菌一共有四劑,施打時程為出生兩個月、四個月、六個月、一歲到一歲三個月,完整四劑疫苗接種,保護力也會較完整。不過自費價格不斐,一劑要3千元,目前疾管署提供一歲幼童施打疫苗,因此若是家長要自費接種,需再花費九千元。


施打疫苗 遠離中耳炎威脅


目前幼童較常施打10價及13價的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呂俊毅指出,目前13價疫苗涵蓋的細菌種類較廣;但10價疫苗可同時具有不分型嗜血桿菌的保護力,而不分型嗜血桿菌是兒童最常見的中耳炎感染原因,若反覆感染中耳炎,容易影響幼童聽力,或使聽力終身受損,因而影響未來的學習、智力發展以及情緒控制等問題。







via UDN健康醫藥

林靜芸/歲月痕跡 脖子藏不住

【聯合晚報╱林靜芸醫師】

畫家畢卡索常畫他的女人,讓人印象最深的是他的第二任夫人賈桂琳‧羅可,下巴到脖子呈近乎直角的曲線,脖子很長;有人以為畢卡索在嘲諷賈桂琳,在我看來,畫家其實是在讚美,因為到這個年齡還擁有那樣的脖子,其實並不簡單。


一般人談美容,立即想到臉部的眼睛、鼻子和嘴唇,講化妝也著重五官,常忽略脖子,其實脖子是胴體之美裡很重要的一部分。我曾經參加一個旅行團到日本看藝妓,表演結束後,同團的阿公阿媽說藝妓化濃妝,臉醜沒關係,但是脖子一定要漂亮,大家的結論是:藝妓的頸項,是她全身最性感的部位!


年輕的時候,大家的脖子都不錯,為什麼上了年紀,就會變成堆滿皺紋的火雞脖子呢?原因不外乎下列幾項:


1.頸椎老化:頸椎承受頭部的重量,某些不良姿勢例如躺在床上看電視,整天盯電腦等等,會讓頸椎退化、椎間盤變性,頸椎變短甚至前傾。


2.軟組織老化:老化造成顎骨附近的唾腋腺肥大,淺層及深層的脂肪堆積,產生雙下巴。頸部肌肉包括頸闊肌、二腹肌,當脖子變厚變短,原本瓜子臉、細脖子的美人,就變成雙下巴、粗脖子的老人。


3.皮膚老化:頸部的皮膚很薄、皮下脂肪少,常曝曬容易老化,加上鬆弛的臉皮也會垂到頸部,嚴重的看起來就像蜥蜴的脖子,下巴與胸部連成一線。


頸部的美容,首重平日保養,尤其要注意姿勢,避免下巴內縮、脖子變短。頸闊肌是淺層的頸部肌肉,當下顎往下、往後縮時,就會用到它,頸闊肌幫人類把頭抬直,但某些緊張姿勢如用力抿嘴、瞇眼、咬牙等會用到頸闊肌,久而久之就形成火雞脖子。


頸部皮膚薄,平常就要注意保濕及防曬,如果頸部皺紋(頸圈)、雙下巴、火雞脖子、鬆弛等已經形成,就只能藉助整形,脖子的雷射、抽脂、拉皮,這幾年很流行,畢竟脖子的年齡是藏不住的!


(作者為聯合整形外科診所院長,本文由慈月基金會贊助刊出)


【2014/09/30 聯合晚報】







via UDN健康醫藥

中年發福 普遍睪固酮偏低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中年過後變成大肚男,不僅外表像「大叔」,代謝症候群、性趣缺缺問題等也跟著來。有醫師在門診中對中年微胖、三高患者普查,發現普遍有睪固酮偏低的情形;這些男性透過藥物補充、運動等調整,可有效改善活力,有助於找回性生活。


一名70多歲的企業老闆長年肥胖,長期服用大量三高的藥物壓制血糖、血脂肪,他希望還能有性生活,鼓起勇氣就醫。台中榮總泌尿外科主治醫師醫師陳卷書表示,這名男子經過檢測,確認是睪固酮低下; 在補充半年的睪固酮後,發現三高藥物也可以減量。


陳卷書表示,國內外研究發現,代謝症候群、性功能障礙、睪固酮低下息息相關。睪固酮是性腺分泌的性荷爾蒙,可調節男性生殖功能、改變體脂肪比率,但40歲後會漸漸不足。門診曾對中年發福、血壓、血糖、血脂等偏高的患者普查,發現普遍有睪固酮偏低的現象,可能是人體的荷爾蒙會相互影響。


他建議中年男性,可使用老化評估量表自評,如果最近一個月內,發現自己有性欲降低、比較沒有元氣、體力變差、身高變矮、生活變得較沒樂趣、經常悲傷或沮喪、勃起功能較不堅挺、運動能力變差、晚餐過後會打瞌睡、工作表現不佳等,只要10項中出現3項,建議到泌尿科抽血檢查。


睪固酮不足可透過藥物補充,包括於皮膚塗抹凝膠或是針劑的方式。陳卷書說,中年男性不要忽略了規律運動,對遠離代謝症候群,以及避免睪固酮低下都有幫助。


【2014/09/30 聯合晚報】







via UDN健康醫藥

3C普及 視力4大殺手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3C普及,手機上網停不了,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指出,手機螢幕字體太小,近距離看螢幕、以及通勤時仍緊盯螢幕不放、長時間忘記眨眼等,是視力的四大殺手。睫狀肌常處於緊張狀態,高度近視增加,若得白內障更可能引發失明危機。


10月9日是世界視覺日,眼科醫學會引用國外最新研究,呼籲民眾重視眼疾預防,杜絕可避免的眼盲。


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理事黃維仁表示,以手機閱讀網頁,字體大小平均僅報紙的30%至80%,字越小,越需要拿近一點辨認,眼睛要更用力對焦;一般閱讀書報時,眼睛與讀物的平均距離是40.6公分,用智慧手機時,平均僅距離32公分。


此外,不少人通勤時會利用空檔看手機,在晃動的情況下緊盯螢幕,眼睛需不斷的瞬間調整焦距,易造成眼睛不適,這些用眼習慣都會讓眼睛的睫狀肌不斷處於緊張狀態,還有長時間看螢幕,容易忘記眨眼,也會乾眼不適。


高度近視再增加 各種併發症恐致盲


黃維仁也說,現在的青少年沈迷手機,若高度近視,未來增加白內障、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等併發症風險。


他最近更收治一名53歲患者,原本近視1000度,三年內增到2000度,才發現是早發性白內障,而且視神經初期萎縮、周邊視網膜也變薄,除了進行白內障手術,還需長期點眼藥水治療,每半年更要追蹤視網膜變化。














圖/聯合晚報


【2014/09/30 聯合晚報】







via UDN健康醫藥

2014年9月29日 星期一

下巴立體美型 是完美臉型關鍵

【聯合線上企劃╱楊順平】

隆鼻兼墊下巴 五官比例立體有型















圖╱邱浚彥醫師 提供




演藝圈的美女如昆凌、Angelababy、林志玲,韓國美女明星炫雅、全智賢、金泰熙,以及男藝人金城武、阮經天等人,都是許多愛美男女打造完美五官時,最常指名仿效的對象,但多數人將整型焦點放在鼻子,其實下巴形狀也是臉型比例完美的關鍵。

墊下巴手術可以重塑臉型,通常下巴內縮的人,側臉下巴的線條並不好看,但只要下巴墊出來,臉型就會隨之改變。墊下巴手術不僅能改善側臉輪廓,還能襯托出鼻型,倘若隆鼻手術同時墊下巴,可使臉部五官整體更加立體,且側臉的整體線條也能呈現S曲線而有型。


高雄法泊時尚診所院長邱浚彥醫師表示,一般墊下巴手術,主要是針對下巴形狀明顯後縮後斜的人,以內開方式植入人工或自體材質,使下巴角度往前或往下延伸。手術不留外疤,復原期間照顧容易,手術效果永久。


目前常見的墊下巴材質包括醫療級使用的矽膠及卡麥拉,以及從自身摘取的肋軟骨。矽膠、卡麥拉等材質的優點是價格取向較低,缺點就是植入一段時間後比較容易產生莢膜攣縮。而自體肋軟骨的優點是無排斥性、來源多、硬度適中,但需先進行手術截取部分軟肋骨。


由於現代人越來越重視天然及無排斥性,選擇自體肋軟骨墊下巴的民眾日益增加。部分不適合開刀取肋軟骨,或是擔心手術風險而抗拒開刀的民眾,如今也有國外合法進口的異體肋軟骨供選擇,品質效果都與自體肋軟骨相當,但可以少挨一刀。


邱浚彥醫師指出,自體肋軟骨墊下巴手術技術門檻較高,因為胸腔取出的肋軟骨需要醫師雕刻後才能植入下巴。若醫師缺乏經驗,雕刻出來的軟骨形狀無法與原來的頭骨緊密接合,不僅術後下巴可能歪一邊,患者術後還容易疼痛,需要二次手術補救,因此,手術前仍是務必仔細慎選醫師,不建議總是以價格為優先考量,應取決於專業技術醫師、適合自身的材質為主。


至於有些人天生下巴特別短小,看起來明顯發育不良,需要大幅度的手術改善,這時,建議可選擇左右包覆範圍較大的人工骨墊下巴,植入後以骨釘固定住,就能達到理想矯正的效果。


墊下巴材質主要經口內植入下巴皮下,部分民眾因為皮下組織太薄,植入後可能植入物形狀太明顯,或是表皮產生不平整的現象,則可透過注射自體脂肪來修飾,使固定,以確保半年後周圍組織與植入物緊密結合前的這段期間,植入物不會滑動表皮恢復平整。


無論使用人工材質或是自體肋軟骨墊下巴,植入時會先利用人體可吸收線材縫合位移。因此術後復原期間,患者應避免用力推擠下巴。


邱浚彥醫師提醒,墊下巴手術傷口小,術後腫脹輕微易消退,約2至3週內傷口即癒合,下巴形狀就穩定下來。復原期間應注意口腔衛生,避免用力啃咬,或讓食物戳到縫合處,以免傷口破裂,延後癒合時間。若對術後效果不滿意,則可待2至3個月後,重新取出雕刻即可。


墊下巴可與隆鼻手術同時進行,讓追求完美五官的愛美人士覺得效果加乘,且又省卻一次手術復原的時間,建議想要靠隆鼻手術讓五官立體漂亮的愛美男女,不要忘了可考慮同時墊下巴,讓臉型每個角度看起來都比例完美。







via UDN健康醫藥

低熱量陷阱!缺營養不瘦反胖

【華人健康網╱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

正妹潮流當道,許多年輕女性刻意追求「紙片人」身材,飲食嚴格控制熱量和食量,且以多睡覺降低能量的消耗方式進行,長期造成營養不良、容易疲倦、肌膚凹陷等病厭厭的老化症狀。營養師提醒,減重不能一味追求低熱量,應配合個人每日能量所需,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才能維持良好的生理機能和代謝力,促進健康和理想體重。


許多女性為了快速減重,採取多睡覺、低熱量的飲食方式,長期造成身體代謝率低下,恐危害健康。


許多女性為了快速減重,採取多睡覺、低熱量的飲食方式,長期造成身體代謝率低下,恐危害健康。


低熱量飲食≠減重 營養不良恐更胖


多數有減重經驗的人,相信只要少吃一點食物,吃進身體的熱量低於身體本身所需熱量,自然就能減重成功,因此例如三日減肥餐、蜂蜜減肥法、斷食法、無澱粉飲食法等強調低熱量的減重偏方大行其道。不過,這樣低熱量但營養不均衡的方式,短期減重可看見成效,長期卻可能讓人賠上健康。


楊尚文營養師表示,上述舉例低熱量的減重方法,減去的不是身體脂肪,而是肌肉、水分、電解質與瘦體組織,只會使身體代謝率低下,身體需要的熱量減少,表示必須吃的更少,才能減去或維持目前的體重,即使有執行的超強意志力,過程也特別容易產生「溜溜球效應」,即為減重停滯和復胖,體重甚至比未減之前更胖。


長期採行低熱量飲食的失敗率高,且容易因營養不良,出現貧血、掉髮、肌膚膠原蛋白流失等老化現象;更嚴重的是,部分女性對於瘦身過於執著,吃完甚至進行催吐,最後導致厭食症,需由心理諮詢師介入輔導。


想要長久維持姣好的身材,減重時應把握均衡飲食和熱量控制的原則。


想要長久維持姣好的身材,減重時應把握均衡飲食和熱量控制的原則。


減重勝利法:均衡飲食第一、熱量控制第二


家醫科何信緯醫師表示,均衡飲食是最長久有效且健康的減重方法。世界上,沒有任何單一食物能符合人體需要的所有營養素,為了使人體獲取完整的營養素來維持正常生理機能,就必須多方攝取各類食物,不過量也不偏食,才能享有健康,所以在減重時,除了控制熱量外,更必須注意飲食是否營養均衡,才不會減了體重卻去了健康。


熱量控制部分,千萬不可一昧地追求低熱量,減重者應依據個人目前的身高、體重、年紀及生活型態等估算出每日的熱量需求,再從飲食中減少攝取250至500大卡,採循序漸進的方式調整低熱量但營養均衡的飲食,才能真正有效的減去身體脂肪,維持理想體重又能擁有健康。


反觀,若每日攝取熱量低於所需熱量的1000大卡,或成人每天只吃500大卡,長期就會因營養不良而耗損健康的危機。


食物營養功能各不同 相輔相成更甩油


更重要的均衡營養部分,五穀根莖類和油脂類可提供生理運作所需的熱量,奶類和豆魚肉蛋類可建造和修補身體組織,水果和蔬菜類則擔任調節生理機能的重責大任,缺一不可。


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所提供的每日飲食指南,建議正常體重的成人,每日應攝取1.5至4碗全穀根莖類、3至8份豆魚肉蛋類、3至5碟蔬菜類、2至4份水果、1.5至2杯低脂乳品、3至7茶匙油脂類及1份堅果種子類。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華人健康網」】





via UDN健康醫藥

超級營養素!天然維生素E怎麼選?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台灣人是全世界愛吃保健食品的國家中排名第三名,據報導指出,台灣人一年吃掉的保健食品量,相當於1.5棟的101大樓,其中台灣民眾最愛購買的保健食品以維生素類比例最高。


天然維生E 是從黃豆中所萃取出來。


天然維生E 是從黃豆中所萃取出來。


舉例來說,近年來天然保健人士視為「神奇營養素」的維生素E,即是熱門的保健補充品,維生素E是許多生化機能所不可或缺的營養素,根據研究指出,維生素E的抗氧化能力,具有幫助提升免疫力、降低身體老化的功效,以及可預防心血管、阿茲海默症等疾病。


維生素E是脂溶性而非水溶性,因此可在含有脂肪的環境下(例如細胞膜)發揮發揮作用,保護細胞膜與細胞內的酵素,不受氧化作用的傷害。舉凡醫藥製品、保健食品、化妝保養品中,都能看見它的身影,但你知道所挑選的維生素E是天然還是合成的嗎?天然或合成的維生素E差別又在哪裡?


天然維生素E VS. 合成維生素E


根據美國臨床營養期刊實驗研究證明,天然維生素E比起合成的吸收率高出3.5倍,也有數據指出,天然維生素E在體內的作用能力比合成品高出3~8倍,在體內保存時間也比較長,與合成品相比,天然維生素更符合人體的需要。


但是,要如何分辨天然維生素E或合成維生素E呢?其實只要注意所攝取的維生素E來源為何就對了。天然維生素E是由黃豆、油菜籽、小麥胚芽等植物油中萃取而出,而合成維生素E則是來自石油或松脂。雖然人工合成的維生素E對人體有功效,但遠不及取自植物萃取的天然維生素E。


多酚類物質與天然維生素E在體內可達到相輔相成的抗氧化作用。


多酚類物質與天然維生素E在體內可達到相輔相成的抗氧化作用。


天然維生素E很重要 抗氧化能力較高


天然維生素E含有合成維生素中所沒有的活性物質,而合成維生素只含有單一成分。例如天然維生素E中不只有α-生育酚,而是含有全部8種生育酚(α、β、y、 δ等),比合成維生素E能產生較強的效果,而且實驗還證明,天然維生素E的抗氧化和抗衰老力,都比合成維生素E多出10倍以上。


多酚搭配天然維生素E 發揮抗氧化效果


大家都知道多吃蔬菜、水果有益健康,而蔬果所含的多酚類物質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能與維生素C、E和類胡蘿蔔素等其他抗氧化物在體內相輔相成,發揮抗氧化功效,清除有害人體健康的壞分子─自由基。


營養師宋明樺表示,由於天然多酚大多數存在於植物的果皮和種子中,例如黑豆皮、可可果、山桑子等,故要攝取人體一日所需的量非常困難,例如:葡萄多酚存在於葡萄皮中,若要達到每日有效的葡萄多酚的攝取量,可能要吃掉420顆以上的葡萄(連皮及籽吃),同時會攝取過多的糖分及熱量,而且現代人因為忙碌、高壓的生活步調與西化的多肉飲食習慣,導致多酚類物質補充不足。


建議若無法透過飲食補充足夠多酚的民眾,可透過攝取適量的六多酚萃取物補給品來補充缺乏的多酚,從體內根本提升抗氧化力。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華人健康網」】





via UDN健康醫藥

老年族群 易感染帶狀皰疹

【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亞東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吳建陞表示,老年族群體虛者,免疫力、抵抗力也較差,若處在身體疲勞、有感冒等因素影響下,更易發病,造成身體皮膚性的疼痛、不適。


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吳建陞表示,整體而言,帶狀皰疹與水痘,都是由同一病毒所引起。水痘屬於原發性感染,而帶狀皰疹則是原來潛伏性感染的再復發。表現上,初期疼痛範圍沒有固定,從頭頂到腳底任何一處的神經都有可能發病,大約3~7天,皮膚上則可見一簇簇的紅丘疹,之後形成水皰、膿皰、疹子,排列成帶狀分布於身體的一個或兩個皮節,老年人症狀恢復要比一般成年人更長時間。


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吳建陞表示,門診中一名70歲的老先生,因為潛伏的病毒,侵犯到肢體神經,而出現出現四肢疼痛,影響神經節的疼痛,雖然腰部皮膚沒有明顯的水泡,但是出現有色素沉著的現象,稍微碰到一下也會疼痛,且之後延伸影響到出現左胸痹的疼痛。由於發作起來,經常感到劇烈疼痛,造成睡眠嚴重受到影響,往往皮損稍微消退後,卻又因為神經受損而再遺留疼痛的現象,反覆發作。


吳醫師表示,針對這名老先生,臨床進行治療時,先給予改善神經痛的藥物,並且加上貼片,之後並陸續配合局部的皮膚護理治療,幫助止痛,加強抵抗病毒能力等作用,避免病毒存在體內,易再復發。患者經過幾個月治療療程後,疼痛發作、復發狀況已經大幅改善。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via UDN健康醫藥

愛滋藥治癒伊波拉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28日電】

西非國家賴比瑞亞的伊波拉疫情仍然嚴峻,患者死亡率更高達七成。然而西方所能提供的疫苗及援助有限,當地人只能想辦法自救。當地一名鄉鎮醫生大膽將一種治療愛滋病毒(HIV)的口服藥物予伊波拉病人服用,竟然有效,大幅降低死亡率。


15病人服藥 13人好轉


美國CNN報導,在賴比瑞亞杜伯曼堡一間專門收容伊波拉患者的隔離中心,醫生洛根(Gobee Logan)兵行險著,讓伊波拉病人服用治療愛滋病的口服藥拉米夫定(Lamivudine)。結果15名服藥病人中,13人生還及病情好轉,只有2人死亡,死亡率約為7%。


23歲的生還病人昆都說,她原本胃部絞痛,嘔吐不斷,但服過拉米夫定後情況好轉。洛根表示,存活的病患均是於伊波拉發病五天內服用拉米夫定,不治的兩人是在發病後五至八天才服藥。他相信病人只要及早接受拉米夫定治療,存活率可更高。


有美國傳染病專家指出,拉米夫定與其他可望治療伊波拉的藥物屬同類,故洛根的想法值得一博。


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DC)表示,到明年1月伊波拉感染人數可能會暴升至140萬人。但疫苗極度短缺,即使美加藥廠加緊生產,也要到明年底才有約萬劑應巿。


洛根想到用愛滋病毒藥物治療伊波拉,是因他閱讀科學期刊後得知,伊波拉病毒和愛滋病病毒HIV在人體內複製的方式相似。他明白拉米夫定或會導致肝病及其他副作用,但現在是非常時期,疫苗又遠水不能救近火,惟有博一博。


【2014/09/29 世界日報】







via UDN健康醫藥

劣質油吃多 脂肪肝拉警報

【聯合報╱洪永裕/澳洲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員】












記者陳立凱/攝影


近年來,國人脂肪肝發生率偏高,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對9000名上班族做超音波檢查發現,罹患脂肪肝的比率高達43%。除了肥胖,高血脂(尤其是高三酸甘油脂)、酗酒、糖尿病控制不良、C型肝炎、藥物(例如類固醇、治療免疫風濕藥物)等,也是引起脂肪肝的常見原因。尤其是,長期食用以劣質油品烹調食物,所造成的潛在傷害,亦不能排除。

油品經過反覆高溫油炸,會裂解成游離脂肪酸,也就是它的「酸價」愈高,代表油脂「酸敗」的程度愈大,品質愈差;而在油脂酸敗的過程中,會產生「過氧化物」,人體如果攝取愈多,導致體內「自由基」增加,經年累月使得肝臟機能受損,造成FABP(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一種運送脂肪酸到肝細胞代謝的特化蛋白)的合成減少,終致脂肪代謝失調。


根據澳洲國家醫學研究基金進行的脂肪性肝炎(Steatohepatitis)病理及藥理研究,讓實驗老鼠餵食高脂肪液體飼料及連續15天施打經高溫處理的結核菌液,每兩日抽血檢測肝功能(SGOT, SGPT, LDH及GGT),滿15天後犧牲老鼠,進行肝臟灌流及病理切片。


結果發現,實驗動物顯現脂肪性肝炎的病徵。過度的肝細胞間脂肪囤積會造成組織的氧化傷害(oxidant stress),導致細胞的ATP(三磷酸腺苷)被排除,肝功能出現障礙。另外,從肝臟藥劑動力學研究,更可看到肝臟對藥物的代謝功能顯著的下降;粒線體是細胞的發電站,一旦病變,所有肝臟細胞的生化活動都會受到影響。從穿透式電子顯微鏡也發現,脂肪性肝炎之肝細胞粒線體,已出現結構變形。


除了上述病理現象外,劣質油品會產生「壞」的花生油酸(花生烯酸),人類若長期食用,會造成肝臟慢性發炎、肝硬化,最終造成肝癌。這段期間國人一定會擔心餿水油帶來的健康危害,基於脂肪肝炎目前無特效藥,建議民眾平常可多攝取含Omega-3的魚油來減輕傷害。理由是,酸敗的油脂會活化細胞中δ-5-desaturase,使花生烯酸的產量增加,而魚油中的不飽和脂肪酸—EPA可抑制此轉化酵素,使花生烯酸的產量減少,進而抑制壞的前列腺素(例如PGE2、PGF2、Thromboxane A2、LT),這些前列腺素會促進發炎反應、過敏反應、血小板凝結、血壓升高、組織水腫等),達到減輕肝細胞傷害的效果。


總之,在劣質油充斥的環境,且食品檢驗單位無法有效替消費者把關的情形下,個人如何自保就變成很重要。


【2014/09/30 聯合報】







via UDN健康醫藥

食補勝吃藥 秋葵、蓮子正當時


【聯合報╱李張亞芙/嘉義市】


蓮子、紅棗、銀耳,養顏美容,人人愛吃,秋季正是蓮子、蓮藕的盛產期,價廉物美。我常買來煮一大鍋,放冰箱冰起來,全家人慢慢享用。


聽說「秋葵」泡水喝有助改善血糖,我買不到才知,所謂「秋葵」,秋天才多,最近愈來愈多,有時候一條1元,便宜時1元兩條,想想,20條才10元,菜農真辛苦。


有次我到花市買了幾盆花,還買了木瓜、芭樂、秋葵,在樓下空地栽種,想不到都種活了,秋葵還採收了幾次,自己吃不完,分送左鄰右舍。


幾個月後,秋葵老了,我留了種子,今年再種,我變成了農夫,樂趣無窮;其實,秋葵的果實不僅好吃,而且開的花也很美麗。


秋葵有膠質,就像膠原蛋白一樣,對筋骨不無幫助。有病還是要看醫師,我有退化性關節炎,時好時壞,不敢貿然換人工關節,食補比吃藥、開刀好,我們全家人都愛吃秋葵。


至於蓮子,朋友曾請我們全家到白河吃「蓮子」大餐,12道菜,都和「蓮」有關,從花、葉、蓮子、根……每樣都可做成菜,真了不起,令人回味無窮。


【2014/09/30 聯合報】







via UDN健康醫藥

葉金川/超高齡社會的年輕銀髮族

【聯合報╱葉金川】

依據國發會今年新公布民國103至150年的人口推估,台灣人口將在民國110年開始負成長。台灣目前老年人口約280萬人,12%;但是很快到107年,就提高到14%,進入「高齡社會」;到民國114年老年人口比率更將高達20%,達480萬人,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事實上,台灣人口老化,現在就已經進入高峰期。


從現在到114年的短短幾年間,台灣將會增加200萬老年人口,這時期新增的老人多是年輕銀髮族(young old,65-74歲);不過,這一批人就像洪峰一般向前而去,2025到2035年間,同批人已經變成中年銀髮族(middle old,75-84歲);最麻煩的是2035年之後,增加的多是老年銀髮族(old old,85歲以上的老人)。


與現在的老人不一樣的是,他們多半受過較好的教育,他們經歷的富裕年代最長、累積的財富也是最多,也因為醫療科技的進步,遠比上一代的老人健康而有活力。


台灣社經另類轉機


這群人口約有300多萬人,這群人有智慧、有體力且經濟無虞,接受新觀念與學習新知識的能力強,在台灣經濟崩壞之後,他們如何以各種不同的形式能量適切地釋放,與正在職場上努力的青中壯年世代共同分憂與分享,可能是唯一可提供台灣社會與經濟的另類轉機。


目前的扶老比,也就是15至64歲人口扶養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現在是0.162;到了民國150年,將增加到0.814。事實上,15至64歲的人口不一定是實際勞動人口,問題的嚴重性不言可喻。


這種超高齡社會現象要解決,只能寄望在年輕銀髮族身上。未來所謂的要被扶養的「銀髮族」,必須拉高到75歲以上,這比較能符合超高齡社會的實際情況。


化被扶養為扶養人


面對即將發生的現實問題,要想減少依賴、減輕對社會的負擔,最好的狀況是,化被扶養人為扶養人,化負擔為產值。有幾個方法可以嘗試:


1.退休年齡延後:許多國家已在執行,有已經延到67歲的,甚至有的國家想延到75歲,或打算不設上限的都有。


2.延後足額退休金的發放:如果在法定退休年齡前退休,就不應該領足額退休金。


3.退休年金應有上限。


年輕銀髮族可以繼續工作,但不一定留在原職場、原職位上,轉為較無時間限制、沒有壓力、責任較小的工作是比較可行的安排。勞動參與的價值,可遠超過報酬的對應,許多人投入志工工作,貢獻能力、也成長他人;能力被應用,成就也能被肯定。


從事在地的旅遊、休閒、健康、養生、文藝等服務性消費,比起國外消費、奢侈品消費、不良嗜好消費,能夠提升生活品質,更可以將資源留在台灣,並讓青壯年人有經濟活動。


釋出資源助年輕人


許多人年輕銀髮族,累積了相當財富,特別是房地產。許多人也有閒置資產,事實上,退休生活可以轉至郊區鄉下或安養機構,不僅環境品質更適合老年,也可以將資源釋出、分享給仍在打拼的青中壯年族群,出租、出售、委託經營都好,給下個世代有更多選擇的機會。


閒置資金投資、捐贈、鼓勵年輕人創業也是可行的概念,下個世代年輕族群或許有更好的技能和創意,但缺乏資金,若是能以共同創業、提供資金的形式協助年輕人,可以是一種有力的共享。


也可考慮以成立基金的方式運作,集合更多力量,以多人力量設立育兒託嬰機構、老人安養療養設施等,不僅為年輕人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也為社會實際的需要找到一條出路。


年輕人礙於經濟條件及照顧嬰幼兒環境不足,不敢生小孩。如果老年人有能力,可以分攤後輩在生兒育女上的時間和財務負擔,這也是鼓勵生育的另一種方式。


種種思維需有心人現在倡議、建立,每個人都要負起一些社會責任,迎面而來的變化要靠大家一起面對。


(本文作者葉金川為前衛生署長、台灣血液基金會董事長)


【2014/09/30 聯合報】







via UDN健康醫藥

親屬曾器捐 移植排序提前

【聯合報╱記者楊欣潔/台北報導】












器捐中心日前請來藝人歐陽妮妮任器捐大使。「人體器官移植分配及管理辦法」新制十月上路,未來器捐者三親等若需器官移植,等待排序可提前。 記者鄭涵文/攝影


明天起,包括配偶的三親等以內親屬若曾經捐贈器官,患者等候器官移植的排序就可提前。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初估,約九十多人受惠。新制首開風氣,領先全球,且溯及既往,希望鼓勵國人捐贈器官。

「人體器官移植分配及管理辦法」新制於十月一日上路,器捐中心董事長、衛福部立台南醫院院長李伯璋指出,曾經捐出心、肝、小腸、眼角膜、皮膚、骨骼等的器官捐贈者,三親等血親若在等候器官,排序可加分,大幅往前,與罹患相同疾病的患者相比,可優先接受器官捐贈。


新制溯及既往,李伯璋說,法規修訂使器官捐贈「利人利己」的概念,更加具體,器官捐贈不只是幫助別人,也能庇佑家人,但活體捐贈及大體老師不在此列。


器捐登錄中心去年調查一百廿二個器官捐贈者家庭,發現器官捐贈者家屬認為,當初捐出親人器官的助力,第一名是「能幫助他人」,占三成五,其次則依序為「讓親人猶如尚在人間」、「順應遺願」,分別占二成七和一成二。


李伯璋說,按現行規定,器官捐贈者在捐贈的當時,若有家人等候器官,可以指定捐贈給五等親內親屬,但僅限當時、當次捐贈,之後若有其他親人等待器官移植,則沒有此項優惠,新制為是全球首創,親屬可一生受惠。


七十七歲的器官捐贈家屬趙麗娟說,五年前,她四十歲的小兒子因出血而腦死,突來的噩耗讓她難以接受,想到先生多年前住院時,許多病人等不到器官而離世,學佛多年的她,決定將小兒子可用器官都捐出去。在小兒子死後三年,大兒子因腎臟衰竭而洗腎,趙麗娟說,若能透過器官捐贈新制,大兒子接受移植器官就有更多的希望。














圖/聯合報提供


【2014/09/30 聯合報】







via UDN健康醫藥

赴陸換腎…中風 新腎報廢

【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台北報導】

國內器官捐贈風氣不盛,許多患者苦等不到器官,有人花光畢生積蓄到大陸移植器官,卻嚴重感染。醫師提醒,大陸死刑犯捐贈器官來源減少,赴陸移植器官難度升高,不可不慎。


一名六十多歲男子,拿出老本三百萬元到對岸換腎,手術雖成功,人卻中風,生命垂危,家屬緊急用包機將男子送回台灣,換好的腎也遭感染。


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董事長李伯璋昨天指出,這名男子因腎功能不好,曾在成大醫院登記換腎,但等待三年仍等不到腎臟。在友人安排下,男子拿出老本,到大陸武漢當地一家小醫院換腎,術後卻突然中風,意識不清,住進加護病房。


由於換腎醫療費用不包含中風治療及後續醫療照護,每天龐大的醫療花費猶如燒錢,後來家屬決定用包機將父親接回台灣。還好,經過密集治療與復健,男子的言語及行動能力漸有起色。


李伯璋說,器官移植術後必須服用抗排斥藥,但男子中風時,避免免疫力太低,醫護人員不敢使用抗排斥藥,導致感染,換好的腎臟也報廢,無法發揮正常功能。男子花了三百萬元,不但換來中風,腎臟功能也未改善,依然必須洗腎。


李伯璋說,早年不少人到對岸換腎或換肝,但如今費用高漲十倍,還不見得有器官,港澳民眾也納入大陸器捐等待名單,當地器官來源不夠,遑論分給台灣民眾。


【2014/09/30 聯合報】







via UDN健康醫藥

一人健檢…四兄弟查出攝護腺癌


【聯合報╱記者趙容萱/台中報導】


台中市一名六十五歲男子罹患攝護腺癌,醫師建議他的三名弟弟也抽血檢驗PSA(攝護腺特異性抗原),結果竟都確診為攝護腺癌。台中榮民總醫院泌尿外科主任歐宴泉指出,攝護腺癌與遺傳有關,有家族病史者建議在四十歲接受PSA篩檢。


歐宴泉指出,日前有一位企業的高階主管,健檢時抽血加驗PSA,發現數值逾正常值,超過四,進一步就醫檢查,確診為攝護腺癌第三期,他和家人都很訝異。


患者表示,家中五名兄弟,他排行第二,大哥十年前死於癌症,無法確認有沒有攝護腺癌,父母雙方家族因年代久遠,無法回溯是否有家族遺傳。


他平時運動,身體保養得宜,也沒有病痛,竟罹患攝護腺癌第三期,聽醫師說,有攝護腺癌家族病史者,罹癌機率是正常人二到四倍,他擔心三名弟弟也有攝護腺癌的家族遺傳,在醫師建議下,安排三名弟弟看診。


歐宴泉說,患者的三名弟弟經抽血檢驗PSA,並接受肛門指診等後續檢查,確診為攝護腺癌,由於及早發現,攝護腺癌期分別在一期、二期,四兄弟經過治療,病情已獲得控制。


歐宴泉說,攝護腺癌每年新增四千六百多名病患,死亡逾千人,在國內男性癌症排行第五,初期症狀不明顯,部分患者出現頻尿、尿不乾淨等症狀就診時,已非早期。


他建議,男性超過五十歲,有家族史者則提早至四十歲,可檢測PSA指數。


不過,PSA超過正常值不等於罹癌,雖然數值高代表罹癌風險高,但PSA升高可能只是良性攝護腺肥大或發炎。如果檢驗數值偏高,也要經過肛門指診等後續檢查,才能確診。


【2014/09/30 聯合報】







via UDN健康醫藥

為什麼有這麼多乳癌發生

【文、圖/摘自大塊文化《中西醫併治夾擊乳癌》,作者賈愛華、賴榮年】

我沒有體力與時間,和好友青梅煮酒閒話家常與時事,更沒有時間去討論天下誰是英雄與敵手,而是想趁著退休前的夕陽無限好,舉辦一次世界學術大會,完成讀書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為了國人的健康,將我畢生所學,和國際著名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介紹給國人,因為目前臺灣面對世紀塑化大戰,其嚴重程度不亞於清末的鴉片戰爭。


國人的飲食安全出了問題,我們是生產塑膠產品之大國,所以塑膠製品的飲食文化深入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學科學的我得了乳癌,一定會反覆的捫心自問:「為什麼?為什麼有這麼多的乳癌發生在周遭?」反覆思索,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整體環境的汙染、空氣汙染、水汙染、土質汙染、食物汙染、石油汙染……是我們把文明所帶來的方便當成隨便,毫不在意的糟蹋著生存環境,天作孽猶可違,那自作孽的苦果呢?


塑化劑的構造與類固醇荷爾蒙相似

若汙染,人體將造成體內生物鐘設定與啟用錯亂














‧書名:中西醫併治夾擊乳癌

‧作者: 賈愛華、賴榮年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4/08/25


參加過無數次的類固醇荷爾蒙快速反應的世界高峰會,知道遠古時代恐龍的脂肪幻化出來的石油產物,不小心吃到人體內,會干擾到體內細胞的新陳代謝與肝臟的能量轉換與解毒功能。由大會專家學者的口中得知:塑化劑的構造與類固醇荷爾蒙相似,會汙染人體,造成體內生物鐘的設定與啟用發生錯亂。

舉例說明,母體如何孕育身心靈一體的單一性別的胎兒?也就是胎兒有男性的生殖構造,在青春期時,大腦的性別生物鐘,會受睪丸素刺激啟動,發育成身心靈一體的男性。如果孕育期中受到環境荷爾蒙的汙染,干擾了大腦生物鐘的設定,當青春期經體內荷爾蒙再度啟動大腦預先設定之性別生物鐘時,可能就發生身心靈不一的性別認知和行為,步入不同常人艱難的人生。


我得了乳癌後,曾一度放棄自己,覺得生命快要打烊了,沒有什麼能引起我的注意與樂趣,我的心、我的夢都因為放棄對明天的期望而欠缺理想。自我一再萎縮、躲在心裡黑暗的角落中,任由孤寂吞噬心靈;不想與外界互動,聽不到任何的掌聲與喝采,覺得生命是多餘,我的存在與否對世界而言並無二致。直到無意間聽到迪克牛仔的〈最後一首歌〉,發現到我不可以放棄生活,放棄生命,因為生命會有奇蹟,我一定要有奇蹟和能力,去幫助與我相同命運的姐妹兄弟們,大家一起收拾生命的嘆息,努力在陽光下快樂地向前行。


我的學術研究發現,人類T 細胞表面上具有類固醇荷爾蒙的表面受器,當受到汙染源刺激時,就改變了細胞正常免疫的生理狀態,使它受到抑制,導致正常刺激訊息執行時,發生變異的反應。一般來說,細胞都有能力維持正常保持恆定的狀態,所以癌細胞與體內造就出來,絕非一天一日所能成就的,我懷疑食物與水受到類固醇荷爾蒙的汙染,可能是現代人癌症居高的原因之一。更何況北投區是盛產塑化劑的源頭,沒想到臺灣大學化工系畢業的高材生,居然將它摻入果汁、奶茶、咖啡、牛奶等等飲料中牟利,此外塑化劑也被加入在食物的製成中增加口感,使得麵包與澱粉更加軟Q,而這些使動物暴露於塑化劑雙酚A(環境荷爾蒙動情素的一種)的多寡,是為糖尿病好發的指標。


西班牙Miguel Hernández 大學Nadal 教授研究發現:動情素能快速的刺激胰臟β 細胞,使胞膜上之鉀離子管道關閉發生去極化,使胞膜上鈣離子管道打開,促使胞內鈣離子濃度快速上升產生震盪變化,不斷地持續刺激胰臟 β 細胞分泌胰島素。而塑化劑(雙酚A)會在母體懷孕時,增加胰臟蘭氏小島大量的分泌胰島素。而低劑量的雙酚A在體內只要1 nM,就等於女人懷孕末期動情素的濃度。


所以男性只要吃進些微量的環境荷爾蒙塑化劑(雙酚A)後,體內就會模仿懷孕末期婦女刺激胰島素的過度分泌,造成體內周邊組織對胰島素產生阻抗,結果造成男性第二型糖尿病的好發。如果母體懷孕時受到雙酚A 汙染,其子代則容易罹患小兒氣喘病、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及男孩早發糖尿病等。因此也特別呼籲大家,飲食必須對裝盛食物所使用的容器材質小心,要避免使用polycarbonate材質的塑膠製品,以防止其釋出的雙酚A 汙染,危及本身及後代之健康!


Nadal 教授還發現懷孕母鼠,餵食雙酚A 後,會導致母鼠脾氣變得暴躁,出現吃掉小鼠的行為。目前發現每人每天超過100 微毫克的雙酚A,就會危害身體,好在Nadal 教授的研究,進一步發現動情素的致效劑,可以成功的醫治糖尿病使患者血糖降低。







via UDN健康醫藥

哪些是乳癌高風險體質?

【文、圖/摘自大塊文化《中西醫併治夾擊乳癌》,作者賈愛華、賴榮年】

這些高風險的體質


不同於西醫,中醫看病一定要分體質,體質的因素有些是天生遺傳自父母家族,有些是後天環境、教育、生活觀及飲食作息所引起的。在《黃帝內經》的「靈樞.壽夭剛柔篇」中提到:「人之生也,有剛有柔,有弱有強。」

中醫師看診,首先需了解每個病人的先天稟賦,再加上後天因素的綜合判斷,擬出一個病人病情的走勢圖,來推測發生乳癌的機會及其可能的預後。


從乳癌細胞的表現,生長、分裂、吸收快速,新生血管侵入組織、滲入淋巴、血液遠行到別的器官,且可以快速生根、成長、茁壯,再把那個器官資源消耗殆盡、因而衰竭,中醫將這些乳房局部的變化歸屬於「陽證、熱證、裡證、實證」為主的診斷分類。


「陽證」體質














‧書名:中西醫併治夾擊乳癌

‧作者: 賈愛華、賴榮年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4/08/25


中醫學中所講的「陽」,意味著:在體表會產生熱、具有「能量」、動的特質。「陰」,相對的指在裡,有寒、靜的「津液、養分」特質,可說是「陽」的後勤支援。因此,中醫會將乳癌細胞的特性,多偏屬於陽的範疇。

陰陽的概念,源自古人觀察到自然界中各種對立又相聯的大自然現象,比如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晝為陽夜為陰、暑為陽寒為陰、動為陽靜為陰、男為陽女為陰、上為陽下為陰等。以哲學的思想方式,歸納出「陰陽」的概念。陰陽應該是相對、相依賴、彼此制衡的兩方,所以才有所謂「孤陰不生,獨陽不長」的說法。由此可知,乳癌細胞無限分化、增生、擴散,具有「陽」的特性,當然就需要有源源不絕的「陰」加以支援了。


沒有被壓制成功的乳癌細胞,將會消耗掉所有的人體資源,屆時病人就會因為虛弱、免疫力下降、易受感染、器官衰竭等原因而死亡。其實,並非是癌細胞直接將病人殺死,在乳癌病程中,中醫進而將乳癌病人的「陽病態」加以細分:


● 若「陽」過旺,而「陰」仍屬正常,此時定義為「實證」的陽病態。


● 若乳癌細胞的消耗戰持續時,「陰」終將不足,而轉為「虛證」的陽病態。


「熱證」體質


人是恆溫的動物,保持在36.5 度C 的體溫是維持身體正常運作的必要條件;當有外來病菌侵襲身體時,身體會不自主地發抖,強迫骨骼肌運動,以釋放熱量給身體,使全身細胞可以快速動員來抵抗外敵,此時可能表現出發高燒的病徵。中醫將此外來致病的原因,歸類為「表證」,臨床的表現診斷為「熱證」。


乳癌細胞乃是身體內部細胞的失控增生,中醫將此由內產生致病的原因,歸類為「裡證」,而乳癌細胞不斷增生、分化、擴散的過程,仍然產生出很多熱能,雖然沒有表現出發燒的病徵,中醫仍將此歸類為「熱證」。


陽性體質的病患性格上會較急躁、追求成功、自己平日時時努力學習,孜孜不倦做更上層樓的準備,聰明且執行力佳。由於有才能、有見地,常常也表現出好爭輸贏的個性;對表現不好的上司多有質疑或直言進諫等。


水是構成人體的重要成分,血液、淋巴液以及身體的分泌物等都與水有關,中醫將這些血、淋巴、口水、淚水、尿液等,統稱屬於「血」的範疇,約佔成人體重的60-70%,其中血液含水量約達90% 以上。當我們進食,吞嚥、消化、運送養分,以至排泄,各個環節都需要在血液循環中有水的參與,才能順利進行。


血除了能化生各種津液潤滑關節、防止眼球過乾、產生唾液和胃液來幫助消化外,血中水分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調節體溫,透過排汗、小便,帶走體內過高的熱量。當陽性體質的婦女,追求自己的理念並耗費太多時間執行時,身體所產生過多的熱能、廢料,是需要更有效率的身體代謝才足以勝任。


中醫的基礎理論,說明了構成人生理機能的兩個元素「氣、血」的關係,主張氣血的運行,保持著相互對立、相互依存的關係:


● 氣,為陽,是動能,是看不到的。


● 血,為陰,是津液水分,如血、淋巴、口水、淚水、尿液等,是看得到的物質基礎。


血在經脈中,能不停地運轉遍行全身,有賴於「氣」作為它的動力。氣行血亦行,氣滯血亦滯,所以中醫學會主張「氣為血帥」。但氣必須依賴血支援,才能發揮作用,所以又有「血為氣母」的說法。這就是中醫所說「陰陽互根」的道理。


一個熱性體質的產生,即為血的運轉開始發生「應付不來了」的狀況結果,進入此亞健康狀態,不過,這還不是最糟糕的變化;最糟糕的是,陽性體質的婦女,未體察到身體的變化,而繼續努力投入工作或計畫中,從未考慮回顧身體的健康,幾乎完全漠視要「如何增加身體更有效率的代謝」,堅持撐下去的結果,原本充足的血,被迫持續處理過多的熱能及廢料,一再的消耗,於是血開始也不足了,惡化了原來就已失衡的健康,身體早就不再是氣多血足的情形了。


這樣的體質,不排除有很大成分來自先天,不是想改一時片刻就能改得了。對於一位不喜歡運動、又屬陽性體質的婦女,對於世事仍然堅持力求更上層樓,不斷鞭策自己要好上加好,便會逐步發展出「裡證」的體質。


「裡證」體質


通常有「裡證」體質的人,自己常覺得喉嚨時有異物卡卡的感覺,真要吐,也吐不出東西;要嚥也嚥不下什麼,說話前常需要先清清喉嚨。由於聰明、敏感性強,看到不對或不順己意的事,或對能力比自己差,卻升遷快於自己的現象,更容易壓抑、鬱悶、長時間憋著和自己生氣。


千年以前的中醫古籍《黃帝內經》,就已提出「情志失調」,就是現代所謂的情緒壓力,是會損傷氣的運行,進而影響五臟功能的說法。在《內經素問.舉痛論》便提到:「百病生於氣」,又說:「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因此,越是聰明有才幹的女性,有時不注意壓力的調整,徒增了被自己氣卡住,血流循環不暢、脈絡運行受阻,種下形成「癥積瘀塊」的腫瘤病根。


「實證」體質


實證體質的產生,可分為好幾個層面,主要是「長期」累積出來的結果。


中醫師分析一位先天稟賦不足的婦女,加上她又有陽證、裡證、熱證、實證具足的體質,可預測她將成為一位準乳癌的候選人;罹癌的快慢,與她何時遇到一些相關發病條件,因緣際會下一拍即合。例如頻繁飛行於高空中的女性空服員、商旅女強人,暴露在輻射下,發展出乳癌;又如經常熬夜或輪班工作的女性,由於日夜的生理時鐘紊亂,身體細胞修復太慢……都增加了雀屏中選的機率。因此,中醫認為這些雖是由中醫的角度來做分析,讀者朋友們也大可回頭再檢視,西醫所找出來的一些危險因子,其中有很多道理是與中醫學的理論相通的,若把西醫所找出來的危險因子,再用中醫的診斷法進一步細分,比如西醫發現母親或姊妹有乳癌為一重要的危險因子;中醫師則會判斷,這位婦女的體質如何?與她罹癌的母親或姊妹們之間的體質差異為何?再辨證論治下斷語,或許如此的算病準確性是比較合理的,而且也可發展出更細膩的整合治病模式。


※請勿加工造就這些體質


●「 肝藏血」,一旦肝系統的藏血功能不足,加重了氣多血少的病態,更惡化了代謝不出去的熱能及廢料,容易形成陽證、裡證、熱證、實證具足的體質。


● 對於我們飲食中的甘甜味,中醫解讀為黏膩,抑制發汗,容易產生濕氣,導致濕氣停滯。濕氣若停滯會發生濕熱,進而發展出糖尿病的濕熱體質。


● 肥胖在中醫看來,與糖尿病的體質很相似,認為脂肪為濕痰的累積,所以肥胖的人,也同樣是陽證、裡證、熱證、實證等體質錯綜結合後所發展出來的濕熱體質。







via UDN健康醫藥

當我被確診罹患乳癌…

【文、圖/摘自大塊文化《中西醫併治夾擊乳癌》,作者賈愛華、賴榮年】

積極面對,搶救自己


我第一次讀到「乳癌」這個名詞,是在念小學的時候,由老師提供的《中國婦女周刊》上,看到這個新鮮的名詞。當年我才小學五年級,身體才正在發育中,所以對這個名詞感到非常好奇,原來,乳房長了叫「乳癌」的腫瘤,可能是會致命的。


原本,我們東方人有這個疾病的人很少,主要是流行於西方婦女的疾病。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日本婦女為例,發現移居美國的日本婦女罹患乳癌的比率遠高於日本國內的婦女,可能的原因是東方人本身,對肉類與脂肪的攝取量比較低所致。因此在我的腦海裡,乳癌應該跟東方人沒什麼關聯性,因為我們吃的食物不同。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有關乳癌的報導,不斷出現在廣播電視、報章雜誌上;乳癌居然在臺灣成了婦癌的第一名!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啊?在辦公室的長廊上,從盡頭的每個辦公室算起,男同事的妻子們,陸陸續續的發現體內乳房有了腫瘤的存在;樓上正上方的年輕女教授,也因乳癌而提早退休;辦公室正對面的新進所長,他的妻子也是我的學生,居然年紀輕輕的也得過乳癌......這些身邊同事不斷的罹癌的消息,真是駭人聽聞。


依照這個熱鬧程度,我心中不免嘀咕著:「我應該不會也在劫難逃吧?」但也因此,在2009年年底,主動向校方的護理站登記乳房健康檢查。沒想到報告出來,居然通知我:「乳房有異物,需要進一步做乳房攝影檢查!」


原來在臺灣的婦女們,年齡超過五十歲後,每兩年由國家健保支付,可以免費做乳房攝影檢查一次;校護通知我:「已為您安排了免費的攝影檢查,但是2009年的免費檢查國家配額已經用完,可以改安排您使用2010年的健保配額登記嗎?」


怎麼是這樣?有異物,需要進一步做乳房攝影檢查?看來我也輪到了──可能、乳房真的有問題了!生理學專業告訴我,該當機立斷去面對問題。在2010年一月中,就近到振興醫院做乳房攝影檢查,卻在那個星期的周末假日,接到醫院來的緊急電話:「有惡性乳癌,需要立即回診再做更進一步的檢查。」


超音波檢查的結果,確診是罹患乳癌,這個晴天霹靂的消息,真是狠狠的當頭一棒,打得我和全家人都震傻了。丈夫泛著淚喃喃自語:「沒有了妳,我要怎麼生活下去?」是啊,雖然孩子大了,展翅離巢,開創屬於自己的人生;但面對髮鬢斑白老伴的慌亂,依然是百般不捨,我該怎麼做才能救我自己?難道乳癌就是我生命盡頭的宣判?


身為一個生理學科教授,我很清楚將面臨的西醫療程與步驟,尤其是術後的調養,牽動著接下來要面對下一階段化放療的「體能作戰」。如果,不想讓自己一路飽受痛苦折騰,那麼──


在西醫的「除惡務必趕盡殺絕」下

是否該積極尋求將殺傷力盡量降低的「戰略」


拿起電話,我撥了正與我在一起合作做研究計畫的夥伴,傳統醫藥學研究所賴榮年教授的手機號碼:「我得了乳癌。除了西醫能做的治療外,從你所熟知的中醫學來看,有什麼可以幫我、救我的?」


賴榮年教授要我立刻去看他,而且一定要在手術之前,他嚴正的交代:「開始調養,準備作戰!」


家人有罹患乳癌經驗的同事,聽到我得了乳癌,一再好意來叮嚀提醒:「事不宜遲,盡快安排手術,趕緊摘除病灶。」而且得知訊息的諸親朋好友,相繼熱心的提供就醫所需的相關醫療資訊。這時的我,只能先拼命冷靜自己與家人,坦然地接受忠告、盤算如何立即付諸行動,把「克服癌症」視為我當下該緊急處理的第一件事,要求自己審慎不得有誤,要好好的面對處理。不期而遇的惡性乳癌,絕對不是我的人生目標!


我一輩子誠意、正心、明明德、位於大學之道、心繫於一地,努力於自己研究專業、尚未有所成,怎可甘心就此一蹶不振的挫敗,在往後的日子裡困坐愁城、暗自頹喪?我得抬頭挺胸、步伐昂然的勇往直前、迎向接踵而來的背水一戰。我當下便清楚的下了決定:同時接受一切中西醫的專業併治,需穩紮穩打,讓自己在乳癌的療程上得到更多的醫療照拂,專注每一步的進展,為延續自我的生命而奮鬥!


生理學科的資深教授告訴我:「台北市天母、士林、北投區,是台北市罹患乳癌比例最高的區域,位於台北市的第一名。」這可能與婦女的工作壓力有關,因為士林北投區是文教與大型的教學醫院等所組合的職場。因而這個區域的職業婦女比例比較高,生活壓力也比較大。工作壓力大家都有,難道就因如此,即可成就為乳癌的第一名嗎?


難道我真沒任何徵兆顯示或壓力

該懷疑自己得乳癌嗎


嚴格來說,第一是我的生活作息非常不正常,喜歡晚睡晚起,半夜還要來個豆漿燒餅宵夜。發病的前三到五年,升等的條件年年修改,水漲船高,條件越定越嚴格,為了要拼升等教授,趕寫升等用的學術論文速度得加快,晚上都得在辦公室待到三更半夜很晚才能回家。但是事情進行得並不是很順利,國科會計畫也不是很好拿,常常有一搭沒一搭的帶著學生做實驗,每天都在想,如何運用我科學邏輯的極限,用最少的時間,花最少的錢,探勘研究上的重大問題。


因為經費少,錢更需要花在刀口上,使得我常常需要費盡心思在國際學術的資料庫中探索,尋找靈感,寫論文的時候,需要更小心引用他人文獻於正確的討論。為了避免投稿時踩到地雷,讓審稿員提出更多要求,迫使我得花更多的研究經費,補充更多的實驗,才能脫穎而出獲得刊出;往往我需要耗盡好幾個夜晚努力工作,才能在網上找的到所需的一篇關鍵文獻,這才使我論文在「宅經濟」下,用最少的造價得以發表。這難道不是我的壓力嗎?







via UDN健康醫藥

2014年9月28日 星期日

全身上到下 都歸腦袋管

【聯合報╱記者吳佳珍/報導】

50多歲的男子,車禍撞傷腦部,雖然外表無異,生活功能也尚正常,但總會在煮中藥給太太補身子的時候,加入口香糖,而且煮完後不是拿給太太,而是拿去餵狗。男子這些不合理的行為,無從解釋,醫師說,這就是頭腦的奧祕。


大腦不正常 整個人就走樣


「你以為自己在主宰身體,其實我們都是被腦神經細胞所主宰。」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蔣永孝說,頭腦主宰人體一切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還有人們的感受、想法、欲望、心情,甚至所有決定,都是頭腦細胞的作用。要證明這個道理很容易,只要我們的腦神經細胞功能不正常,整個人就走樣了。


人的一生 都在追求多巴胺


蔣永孝說,我們窮極一生努力工作,追求成功,說到底就是為了滿足頭腦中幾個稱為「多巴胺」的激素,它是腦中的回饋中樞,當多巴胺釋放時,我們就會覺得快樂、舒服,在小鼠試驗中也發現,牠寧願捨棄最喜歡的糖水,也要選擇多巴胺。


「整個大腦的運作就像合唱團,少了幾個團員,合聲就不一樣了。」蔣永孝說,例如思覺失調症,大腦結構用影像學檢查都與常人無異,但腦中傳導物質出了問題,所以整個人的想法、感覺就異於常人,這樣的人想用意志力控制自己的思想也沒有辦法。關於大腦的小知識,醫師這樣說:


大腦需要休息


大腦和所有的細胞一樣都需要休息,睡眠可把腦中代謝物排除,所以每天都應有正常的休息,腦細胞才能繼續運作,所以在極度疲勞、睡眠不足的時候,常做出錯誤決定。


顏色可幫助記憶


所有感覺都可增進大腦記憶,例如視覺、聽覺、味覺、觸覺等,視當下接受刺激的程度,刺激愈大、記憶愈深刻,例如很多人會留著從小陪伴的小被子,因為當中有安全感的記憶連結。


大腦不會感覺疼痛


頭皮、腦膜會感到疼痛,裡頭的大腦就不會了,所以在開腦手術中,醫師在腦部進行許多動作,病人不會有感覺。


大腦有性別之分


已有研究發現,女性頭腦中的右腦與左腦的連結多於男性,表現在協調、統合、感受力等能力上。男女思維的主要差異仍來自於荷爾蒙,例如女性懷孕後,荷爾蒙跟著改變,腦中就會出現「安全」的需求;男性在青少年時期會比較躁動等。


大腦可以鍛鍊


的確,大腦網絡連結與小時候成長環境有關,比如說父母學音樂,會讓孩子從小接觸音樂環境,大腦中網絡中聲音的連結,就和沒有接觸這樣環境的人不同。重複暴露的確會讓記憶更深刻,但須注意力集中才會記得起來。


大腦細胞會再生


出生時腦細胞最多,約七歲以前腦中的連結會定型,沒有使用到的腦細胞就會死亡,目前知道記憶細胞會不斷新生,而運動可讓腦細胞活得比較健康,也幫助記憶細胞新生。


大頭未必比較聰明


體格與腦容量不相關,腦的皺褶越多表示腦表面積越大,人類是所有動物中腦皺褶最多者,所以可優於其他動物進行複雜的數學計算,例如從地球到火星、月球的距離都是計算出來的,非其他動物可及。


關於腦科學


大腦很神祕 我們懂得很少


「我們對頭腦的了解僅是冰山一角。」蔣永孝說,頭腦分為額葉、顳葉、頂葉、小腦、枕葉等,額葉體積最大,主要控制感覺、情緒、手腳活動;顳葉裡有海馬迴掌管記憶力、杏仁核掌控脾氣;枕葉也與記憶、視覺相關等,腦中沒有一塊區域是浪費的,只要某個區域的腦細胞功能不正常,就會引發疾病,例如負責語言的區域受損,就無法順利講話,即使聽得懂也無法回答。


對於腦科學的研究至今,僅能了解受傷區域產生的症狀,但是對於正常情況下,腦中感覺區的連結,例如看電影時除了視覺、記憶區連結運作外,其他區域如何運作,都待進一步研究。







via UDN健康醫藥

知道自己健忘 八成不是失智

【聯合報╱記者邱瑞杰/報導】

「醫師,這陣子常會忘記事情,我是不是失智了?」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神經內科主任甄瑞興近期發現,有些來看診的中年人,擔心自己出現失智症的前兆,他總是安慰他們「記得有忘記事情」這件事,就不是失智;但「健忘」也是身體發出的警訊,不能輕忽。


甄瑞興開設「記憶門診」,鎖定的服務對象是失智症患者,但也有察覺自己記憶力減退,或是有健忘症狀的民眾上門問診。


「自己走進來的,八成不是失智症。」甄瑞興說,真正的失智症患通常不會意識到自己的病情。但看到愈來愈多不是失智症患者,卻以為自己得了失智症的人,代表現代社會壓力大,健忘已是文明病。


歸納讓現代人記憶力減退的原因有三大項:


一心多用 活像八爪章魚


現代人因為工作繁忙,步調又快,常在同一時段做多件事。用右手按滑鼠開電腦收email時,左手可能握著手機在講電話;坐在辦公室開會,不忘低頭發簡訊;看到手機上又有人LINE來訊息,忍不住想馬上回覆。因為沒法用心去記每一件事,更談不上重覆記憶,有些事情自然會記不住。


人際複雜 壓力大煩惱多


職場工作壓力大和人際關係複雜,也是甄瑞興認為現代人容易出現健忘症狀的原因。因為30歲的男女忙著為前途打拚,可能面臨情感失利;到了40歲,事業稍稍穩定了,婚姻又可能出現問題;上了年紀後,又為了分家產、自身健康傷腦筋。煩心的事情這麼多,思考不能集中,忘東忘西更是難免。


不用大腦 什麼都靠手機


智慧型手機普及,也是助長現代人健忘的幫凶。以前記朋友的電話、記行程和記重要事情,都會用心去記牢,或是拿筆記下來,經過書寫的動作加深記憶。到如今,舉凡電話、行程、會議檔案,一概輸入手機,因可以隨時查閱、設定提醒,腦子自然就不會努力去記憶。


甄瑞興說,大腦越是常用會越敏銳,如果因為仰賴手機的功能,不讓大腦去記憶,或是去複習記憶,腦力是有可能退化。


﹝重複記憶﹞


記憶就像蓋郵戳 愈用力愈清晰


甄瑞興說,人的腦力和體力一樣,在不同的年齡層會有所差異。60歲的人不用跟40歲的人比腦力,40歲的人也犯不著想跟20歲的小伙子一樣。


記憶就像郵差蓋郵戳一樣,愈用力蓋愈清楚,愈是刻意重複記憶的事情也會記得比較牢。記憶也像學生準備考試一樣,考古題多讀幾遍,用心的背一下,經過重複記憶就會記得比較清楚。


會忘記事情還有一種可能,就是腦海那麼大,有些以前的記憶被擺在大腦皮質深部,找它需要時間,一時想不起來不用太緊張。正如我們在偌大的倉庫找貨物一樣,如果已忘了貨物擺在什麼地方,要找出它來可沒那麼容易。


因此,年過半百的人走在街上遇到久未謀面的老朋友,如果對方並不是你重複記憶的人,可能會想不起他叫什麼名字,此時不要以為自己失智了,其實你只是一時之間沒找到記憶他的所在,或許過一些時候回到家又想起來了。


﹝喚回記憶新生活﹞


現代人面臨諸多讓人健忘的因子該怎麼辦呢?甄瑞興認為,有些病是不需要打針吃藥的,想要避免健忘症狀找上身,不妨重新檢視自己的生活習慣。


●去運動 放鬆心情


別老宅在家裡,有時間出門去爬山、去游泳,或是去學打太極拳、做瑜伽,只要適度的放鬆心情,健忘的症狀就可減輕。


●正確吃 遠離三高


調整心理狀態可防止健忘,保養好身體也是良方。甄瑞興說,不管生活多麼繁忙,三餐都要注重均衡飲食,多吃蔬果、魚類、少吃紅肉,透過正確的營養攝取,避免出現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維持身體健康。


●別熬夜 不碰菸酒


最後,甄瑞興仍要苦口婆心的勸民眾不要熬夜,不要沾染菸、酒習慣,只要排除可能造成腦力衰退的因子,加上妥善運用腦力,就能免受健忘之苦。







via UDN健康醫藥

穿鋼絲胸罩得乳癌?十大迷思全都露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姐妹們,不要只看重內在美,更要小心乳房健康!台灣乳癌年發生人數已經突破萬人大關,但是許多女性對於乳癌仍然存在一些迷思,常見包括:「穿鋼絲胸罩會罹患乳癌?」「塗抹止汗劑會增加乳腺癌危險?」


穿鋼絲胸罩會增加乳癌危險?常見乳癌迷思別搞錯。


穿鋼絲胸罩會增加乳癌危險?常見乳癌迷思別搞錯。


台灣乳癌好發於40至50歲婦女,雖然乳癌發生率較歐美低,但診斷為乳癌時的平均腫瘤大小卻較大。顯示女性的乳房自我檢查率較低,且傳統保守的觀念經常忌諱求醫,甚至有些人即使做自我檢查發現了乳房腫塊,卻常因沒有症狀而不以為意,錯過早期診斷的機會;其中也不乏有錯誤的迷思觀念,影響及早就醫診斷。


美國《Health健康》雜誌整理出以下常見「乳癌十大迷思」,希望姐妹們不要自己嚇自己,也不要過度大意,忽略乳癌早日檢查發現的重要性。


迷思一/穿鋼絲胸罩會增加乳癌危險?


錯!這種說法缺乏科學依據,因為胸罩的類型和材質及鬆緊度,與乳癌之間並沒有關聯性。


迷思二/大多數乳房有硬塊即是有乳癌病變?


錯!其實大約80%的女性乳房腫塊為良性囊腫。


迷思三/隆乳的人比較容易罹患乳癌?


錯!研究發現,隆乳的婦女並不會比未做隆乳手術的婦女,有更高的機會得到乳癌。不過,隆乳的婦女可能需要接受定期乳癌X光檢查。


迷思四/塗抹止汗劑會增加乳腺癌危險?


錯!美國癌症協會表示,這種說法暫時沒有科學依據。


每年接受乳房X光檢查,輻射會增加乳癌危險?錯!乳房X光檢查只產生少量輻射,但不足以致癌。


每年接受乳房X光檢查,輻射會增加乳癌危險?錯!乳房X光檢查只產生少量輻射,但不足以致癌。


迷思五/乳房切除之後不會再復發乳癌?


錯!乳房切除之後,乳癌復發率會降低90%,但是一些患者依然會在疤痕處出現乳癌復發。


迷思六/有乳房纖維囊腫的婦女罹患乳癌風險更大?


錯!乳房纖維囊腫是由於乳腺囊泡增生而產生的結果,可能與荷爾蒙失調有關,並不等同於乳癌。不過乳房出現囊腫應至醫院檢查。


迷思七/每年接受乳房X光檢查,輻射會增加乳癌危險?


錯!乳房X光檢查只產生少量輻射,但不足以致癌。美國癌症協會建議,女性年過40之後,每年應接受1—2次乳房X光檢查。


迷思八/不孕症用藥會造成乳癌嗎?


錯!治療不孕症所使用的藥物雖然可能會導致女性內生性雌激素與黃體素濃度的變動,但不至於導致婦女發生如乳癌或卵巢癌等癌症。


迷思九/乳房大罹患乳癌機率大?


錯!常有人認為乳房較小,罹患乳癌機率較低,或是認為乳房大,較有機會罹患乳癌,這些都是錯誤觀念。因為乳癌與胸部大小無必然關聯。


迷思大/父系有乳癌家族史,不會增加自己罹患乳癌風險?


錯!事實上,父系和母系乳癌家族病史同樣重要,都不可掉以輕心。


罹患乳癌有高危險群 「練5功」防乳癌


罹患乳癌的高危險群包括:過去曾有乳癌病例者、家族中有人得過乳癌、年過35歲才懷第1胎、不孕、初經在12歲以前,停經在55歲以後、過度肥胖等。


乳癌是可以早期診斷的疾病,治療的成績也相當不錯,因此定期乳房自我檢查和乳房篩檢就顯得相當重要。每位女性都應定期做乳房自我檢查,停經前婦女在每次月經結束後一星期左右檢查一次,停經後及懷孕婦女則每月固定一天實施,一旦發現腫塊就應該立刻就醫。


【健康小叮嚀】:


對於觸診無發發現的早期乳癌,可透過乳房攝影、乳房超音波來做乳癌篩檢。台灣癌症基金會提醒,癌症的發生與生活習慣密切相關,呼籲全民落實「練5功」,包括平常在生活中攝取足量、多色蔬果,保持規律運動、控制體重,以及遠離菸害,並定期做癌症篩檢。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華人健康網」】





via UDN健康醫藥

運動後不能吃?錯!2小時吃正餐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有的人在運動後都不禁喊著:「我好餓喔,好想吃東西」,但是,對於運動後到底隔多久時間,適合進行飲食,卻有許多不同的說法,有人說運動後千萬別再吃東西,可能會吃的很多;醫師建議,運動後兩個小時食用正餐,是運動減肥法的最佳模式。


運動也會大量消耗肌肉組織內的肝醣,刺激胰島素分泌,降低血糖,而產生飢餓感。


運動也會大量消耗肌肉組織內的肝醣,刺激胰島素分泌,降低血糖,而產生飢餓感。


運動後不進食 感覺疲倦肌肉痠痛


為什麼運動後會感覺特別飢餓?由於運動也會大量消耗肌肉組織內的肝醣,刺激胰島素分泌,降低血糖,而產生飢餓感,一般人認為激烈運動辛苦燃燒掉的卡路里,會因為運動結束吃東西又再度補回來,所以都忍著飢餓不敢吃,深怕減重計劃因此前功盡棄。


其實不然,運動後若不進食會加速能量耗損,若不進食會加速能量耗損,疲憊感增加,不利於減重計畫的維持,容易復胖。如果運動後都不吃任何食物,第二天可能會感覺非常疲倦,甚至精神無法集中、肌肉痠痛,不利健康。那麼運動後多少可以吃東西?吃多少東西?吃什麼東西?」最能幫助減肥?


醫師:運動後兩小時 可以食用正餐


整形外科醫師邱正宏表示,在回答以上這一些問題之前,大家應該先了解肌肉與血液之間的關係。運動後肌肉的血管擴張,血液大量流往肌肉。此時肌肉對血液中的熱量分子吸收力最強。血液中的葡萄糖和三酸甘油脂是主要的熱量分子,不運動的人這些熱量都被脂肪細胞吸收變成油脂,而運動的人肌肉會先將這些熱量分子吸收,進到肌細胞內合成肌肉的肝醣和脂肪。


整形外科醫師邱正宏表示,運動後兩小時,可以食用正餐。


整形外科醫師邱正宏表示,運動後兩小時,可以食用正餐。


所以常運動的人肌肉會結實,強力運動甚至會變粗大就是合成增加的關係。但是這種競爭吸收血液中的熱量分子,效應只能維持兩個小時左右。所以運動後應該在這種競爭效應還沒消失之前用餐,而且是食用正餐,才能讓本來每天都要吃的熱量進到肌肉去燃燒或貯存,不要被脂肪細胞抓走變成油脂。所以,運動後兩小時內,可以食用正餐。


研究:運動後補充優良蛋白質為佳


邱正宏醫師在其出版新書「101個有科學根據的減肥小偏方」中也曾提到,「喝咖啡對於減肥最好的飲用時機,就是在運動後來一杯!」這是為了解決運動後口渴,又能促進減肥的建議。主要是因為咖啡或茶鹼可以讓促進燃脂的腎上腺激素,對於有助減肥的效果增長。


此外,美國《華盛頓郵報》也曾經推荐,運動前後最佳搭配飲食,可以幫助抵消運動完強烈飢餓感,並為身體適當補充所需營養。運動前適合吃好消化的食物,例如香蕉就可以迅速補充身體熱量;推荐像是雞蛋、牛奶這類優良蛋白質來源的食物,則很適合在運動後食用,2顆水煮雞蛋加上1小把堅果杏仁,就可以幫助身體修補肌肉;低脂又有豐富營養的雞胸肉也是很好的選擇。此外,喝一杯300c.c.的低脂牛奶也可以達到抑制飢餓感,避免運動後暴飲暴食。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華人健康網」】





via UDN健康醫藥

吃苦當吃補 你誤會苦瓜了

【聯合報╱整理╱記者鄭涵文】

許多人對苦瓜有迷思,總認為愈苦愈好,把吃苦當吃補,苦瓜本身的營養價值很高,但苦瓜的營養價值和苦味沒有太大關係。


山苦瓜是苦瓜的一種,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C以及礦物質,熱量也低。特別的是,苦瓜含有一種能減少醣類吸收的成分,能讓血糖上升較慢。不過,若要減重,不宜靠單一食物,還是要從整體飲食和總熱量調整才行。


中醫觀點認為,苦瓜性寒,適合體質燥熱的人,不適合體質虛寒的人,尤其不適合脾胃虛寒者。不過,苦瓜的「寒」,可藉由加熱改變屬性。舉例來說,將苦瓜加熱或加薑烹煮,會讓苦瓜屬性變得較溫和。其實,一般人還好,但胃虛的人吃太多苦瓜,可能會拉肚子。


山苦瓜可涼拌,也可煮熟食用,一般建議煮熟後食用比較好消化,對身體較好。


挑選苦瓜時,最大原則就是選擇顏色均勻、表面凸起處形狀一致且規則的。一般來說,水果形狀修長筆直,代表營養分布均勻,但此並非挑選苦瓜的必要條件。


(諮詢╱高雄長庚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王夢玲)







via UDN健康醫藥

陰毛卡卡 浪漫時刻好尷尬

【聯合報╱文/浪潮王子】

俗話說「狗嘴裡吐不出象牙」,但如果吐出陰毛來,這可氣氛尷尬。許多人常認為陰毛是麻煩製造者,就像是人體無用的裝飾品,尤其幫另一半口愛時,毛卡牙縫,或不小心吞下陰毛,咳嗽不止,萬分掃興。


九把刀電影新作「等一個人咖啡」賣座破億,男主角布魯斯出席謝票會時,穿上粉紅色比基尼,大方露出六塊腹肌,引起許多小女生尖叫。為了避免露毛礙眼,布魯斯事先動手除毛,刮鬍刀加泡沫,必除之而後快。


保護陰部 並非一無是處


但陰毛果真一無是處、可有可無嗎?


高雄醫學大學婦產科教授兼婦科主任鄭丞傑表示,和身體其他部位的毛髮一樣,陰毛也具有保護皮膚的作用,在性行為時,緩衝雙方肌膚的摩擦力道,減少過度摩擦引起紅腫不適。


就女性而言,陰毛還有一個特別功能,就是用來預防異物掉入陰道中,原理就像是鼻毛能過濾鼻腔吸入空氣中的懸浮物,保護呼吸道不受異物入侵;在阻擋異物進入陰道方面,陰毛發揮一定程度的保護作用。


做愛打結 醫師可沒見過


話雖如此,有些人在性行為過程中,陰莖仍有可能將陰毛扯入陰道內,主要原因是陰毛太長,加上性行為前又缺乏潤滑。鄭丞傑表示,一位70多歲的阿嬤因為陰道不適而就醫,檢查發現,原來裡面卡著多根陰毛,內診發現,她陰毛長度異於常人,很容易捲入陰道中,其實只要多潤滑,就可避免。此外,年紀這麼大還能擁有美滿的性生活,令人欽羨。


至於陰毛長且濃密,常被視為性欲強的象徵,有人就擔心自己陰毛太長,做愛時會不會打結,跟對方糾纏在一起。見過數十萬人陰毛的鄭丞傑表示,看過最長的陰毛差不多為十幾公分,不論陰毛捲不捲,從未聽說性行為過程中,兩人陰毛打結。


剃光又長 小心鋼毛扎傷


另外,常有人抱怨性伴侶陰毛特別長又濃密,口愛時很不方便,甚至常不小心吞下陰毛,要求對方剃掉陰毛。對此,鄭丞傑說,不用這麼麻煩,在口愛時,先撥開陰毛,即使含到陰毛,也無傷大雅。如果真剃了陰毛,還是會再長出來,而剛冒出來的陰毛有如硬鬍、鋼刷,容易扎人,稍有不慎,恐被刺傷。


有人想斬草除根,利用蜜蠟或膠帶強力拔除毛囊,以求永久除毛,鄭丞傑並不建議這種作法,他提醒,這種除毛方式需有專業人員從旁協助,妥善做好後續皮膚照護工作,因為毛囊拔除後,留下許多小傷口,很容易成為細菌感染的溫床,增加皮膚感染發炎風險。


修剪就好 剃刀易傷皮膚


事實上,陰毛應定時修剪、保養,就跟人體其他毛髮一樣,如果陰毛過長,造成困擾,例如,陰毛卡拉鍊、卡包皮,這時就需適當修剪。但切忌全部剃光,除非感染陰蝨,否則應留下部分陰毛,維持保護皮膚的基本功能。


就生理構造來說,女性陰毛長在隆起大陰唇上,表面並不平坦,容易刮傷。男性陰囊皮膚皺摺多,修剪陰毛時,稍有不慎,恐傷及陰囊,甚至睪丸。因此,想修剪陰毛,不宜自己動手,可請性伴侶以剪刀協助,至於藝人布魯斯以刮鬍刀、剃刀清除陰毛,則屬於錯誤修毛動作,因為常會刮破皮膚,且容易修剪過短,甚至刮光,並不建議使用。


清潔潤絲 自己高興就好


除了刮毛修毛,有些人洗澡時,常以洗髮精清理陰毛,甚至搭配潤絲精,勤於護毛,不輸於護髮。鄭丞傑指出,陰毛表皮與身上其他毛髮表皮一樣會分泌皮脂及汗水,需要每天清潔乾淨,只要不引起過敏刺激,清洗時,不管是使用一般肥皂、沐浴精或是洗髮精,甚至使用潤絲精,只要自己高興,都沒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陰毛本身不會產生氣味,若發覺私密部位散出異味,通常並非來自陰毛,而多半與性器官感染有關,女性可能為白帶或異常分泌物,最好及早請專科醫師進行詳細檢查,找出原因加以治療。







via UDN健康醫藥

抹片+疫苗雙護 遠離子宮頸癌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子宮頸癌的癌症發生率及死亡率,一直佔國內女性前10名。其實,子宮頸癌是最容易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癌症,因此我國政府鼓勵婦女至少1-3年做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然而,許多人對於子宮頸癌依然充滿疑惑,也不了解抹片檢查跟子宮頸癌的關連性在哪裡?


預防子宮頸癌,抹片檢查+注射疫苗,是不錯的防護。


預防子宮頸癌,抹片檢查+注射疫苗,是不錯的防護。


台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童寶玲表示,女性朋友可以先從子宮頸的解剖位置及生理功能來了解子宮頸癌發生的原因。子宮頸是一道隔絕陰道與子宮的大門,主要功能為:防禦病毒及細菌侵襲子宮及預防早產。人類乳突病毒是一種很普遍的病毒,一般經由性行為傳染。當感染的病毒量較高,具有較高危險性的病毒型態或被感染者的免疫功能較差時,病毒無法消除而呈現持續感染狀態,使得子宮頸細胞進一步發生病變,而形成子宮頸癌。


經由子宮頸抹片,即可取得子宮頸細胞,了解子宮頸病變程度,加以治療。因此,政府近年不斷推廣定期抹片檢查,以降低子宮頸癌的罹患率。


預防子宮頸癌 定期檢查不可少


子宮頸抹片檢查是預防子宮頸癌的重要步驟,在抹片檢查報告單上的「細胞病理診斷」,將抹片報告分成18個項目,條列從正常到各種不同程度的異常狀況,若是診斷結果為第1~3項,代表子宮頸細胞正常或發炎,只要定期一年至三年做抹片檢查即可;若診斷結果為第4~18項,就會被通知抹片結果不正常,需進一步檢查確認。


定期做抹片檢查及施打子宮頸癌疫苗,向子宮頸癌和癌前病變說掰掰。


定期做抹片檢查及施打子宮頸癌疫苗,向子宮頸癌和癌前病變說掰掰。


生活中預防子宮頸癌的方法即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例如:安全性行為、單一性伴侶及戒菸等,而在定期做抹片檢查時,檢查前一天不要有性行為、當天不宜沖洗陰道、避開生理期及不要在感染的情況下進行抹片,否則會造成報告準確性下降。


雖然如此,抹片檢查的偽陰性仍高達30%,需要更積極的方法來預防子宮頸癌。在英國、美國、澳洲、歐洲等國家,近年不斷提出施打疫苗以預防子宮頸癌的論述。以疫苗搭配子宮頸抹片檢查,形成雙重防護,能更有效預防子宮頸癌!


抹片搭配疫苗 理想防護


根據國人資料顯示,每年抹片檢查結果97%為正常,3%為異常。抹片正常者,疫苗能提供93%的子宮頸原位癌(高度病變)防護效果。3%的抹片異常中有2/3是低或高度病變,在接受治療後施打疫苗,仍能提供相當理想的防護效果。


子宮頸抹片配合人類乳突病毒檢查也是一項不錯的檢驗方法,但一般人在病毒感染後,只要身體健康與免疫系統狀況良好,八成以上會自行康復,故不需太緊張。病毒感染若造成子宮頸輕度癌前病變,可以進行冷凍治療;中度或是重度病變可接受子宮頸錐狀切除,去除病毒感染的部分。治癒輕度病變之後施打疫苗仍有84%-100%的癌防護效果;而中度及重度病變治癒後施打疫苗也能有88%的效果。


疫苗提供最佳保護力的時機是在尚未有性行為前施打,而有性經驗者,則在子宮頸抹片結果正常時施打。建議女性越年輕打疫苗效果越好,而在抹片檢查及進一步子宮頸切片檢查發現異常者,在治療後更應立即施打疫苗,才可有效預防子宮頸癌。一般推測,當治療後,體內可能還殘留有少量病毒,透過疫苗產生的免疫力,可抑制殘留病毒並預防其他正常細胞的感染,從而達到預防子宮頸癌的效果。


徹底認識疫苗 確實符合自身需求


目前市面上的子宮頸癌疫苗中,有二價及四價兩種,差別在於二價疫苗施打後產生的抗體濃度,防護時間較長。且研究指出,其他高風險的病毒有交叉保護效果,因此預防子宮頸癌病毒感染涵蓋的範圍更廣,尤其是針對不容易以子宮頸抹片篩檢到的子宮頸腺癌,也有不錯的保護效果:至於四價疫苗則是針對16、18、6與11型等人類乳突病毒與菜花有防護效果。


全面預防子宮頸癌 女性要愛自己


據調查,台灣目前只有30%的女性會定期做抹片檢查,50%的女性每三年做抹片檢查。為了更全面預防子宮頸癌,應該更用心推廣子宮頸癌疫苗,把子宮頸癌疫苗帶進學校,輔以性教育宣導,才能更徹底的預防子宮頸癌。女性朋友,請記得照顧自己的身體,定期做抹片檢查及施打子宮頸癌疫苗,向子宮頸癌和癌前病變說掰掰。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華人健康網」】





via UDN健康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