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0日 星期四

看立院靜坐聲援…靜坐 半小時換個姿勢吧!

【聯合報╱記者楊欣潔/專題報導】

動作示範/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


反對服貿協議,除了「占領立法院」,也有愈來愈多的學生包圍立法院,就地靜坐聲援。現場物理治療系學生教導群眾如何靜坐,建議在盤腿坐下時,可將重心往後,雙手向後延伸放置,每半小時變換坐姿,以減少肌肉傷害。














(左圖)靜坐常見盤腿而坐,最好有坐墊。 (右圖)靜坐時,可適時把腿伸直,若有坐墊產生高低落差,坐起來會比較舒服。 記者盧振昇/攝影


不過,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說,盤腿而坐時,膝蓋彎曲角度大,關節承受很大壓力,將雙手向後延伸,的確可減少膝蓋壓力,但也可能因為雙手向後撐,手腕必須承擔部分身體壓力,長時間壓迫手腕,可能造成腕隧道症候群,手部會有疼痛或麻木感,嚴重甚至可能造成動作障礙。


簡文仁說,不建議民眾以盤腿坐姿靜坐,若不得已要坐在地板上,可選擇側坐的姿勢,也就是兩腿彎向同一方向。側坐時,膝蓋彎曲程度較盤腿而坐小,但坐久了還是會有傷害,像髖關節以及膝蓋外側,腓骨下方的腓骨神經就會受到壓迫,若影響腓骨神經,導致腳板無法向上翹,出現垂足情況。


林口長庚醫院物理治療師陳貞吟說,坐在地板上的任何坐姿,都不符合人體工學,特別是跪坐對關節和肌肉傷害最大,不但會壓迫膝關節,也會使腳踝承擔很大的壓力,而盤腿坐會使大腿骨、小腿骨互相扭轉,膝關節也容易在起身時扭傷,且臀部也會承擔整個身體重量,盤腿坐姿若維持太長,除了造成肌肉痠痛、腳麻,也可能傷害坐骨神經。


簡文仁建議,靜坐民眾應每20至30分鐘就換一次姿勢,或定期站立走動,並攜帶坐墊減緩臀部壓力,避免血液循環不良或是關節、肌肉傷害。如果沒坐墊,就地取得書本、衣物、舊報紙也可以。陳貞吟也說,最好能以小凳子來替代直接坐在地上,非不得已要盤腿,就要定時交換腿盤。














(左圖)若不得已要坐在地板上,可選擇側坐,兩腿彎向同一方向。 (右圖)跪坐對膝蓋負擔太大,不鼓勵跪坐。 記者盧振昇/攝影







via UDN健康醫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