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1日 星期一

葉金川/全民健保 必須面對的致命傷

【聯合報╱葉金川】

台灣單一健康保險制度,當然是美國他山之石的範例,是美國學習的對象;但台灣全民健保制度仍然有許多需要積極改善的問題。


那麼,我們的健保制度的致命傷在哪裡?


醫療資源太浪費


有不少人質疑台灣為看病太方便,病人不懂得珍惜,但醫療資源的浪費並非台灣特有,而台灣確實必要用高端的資訊科技或統計分析去監督、去阻止、去減少醫療浪費和濫用的問題。


無效醫療也是舉世皆然,在臨終前的延命治療,事實上只是折磨病人。美國估計他們在醫療行為中,30%是浪費或是無效醫療。其次,新科技引進速度較慢,這點在聽證會上也說明過。


另外一個極需要改善的問題,就是護理人員的不足。目前台灣每千人口護理人數及護理人床比都遠低於開發國家;以每千人口護理人數在開發國家的最低標準是10來看,台灣卻只有5.8。


顯而易見的,照護的品質不好,可能半夜叫不到護士,或是護士太忙無法好好照顧好每床的病人,這些臨床狀況大家都可以看得到。弔詭的是,這並未影響到醫療的成果。


這就好比去到餐廳吃飯,也許餐點很好吃,但是服務並不周到,沒有達到應有的水準,餐點好吃和服務好不好這是兩回事,但可能有間接的影響,卻沒有直接的數字可以表現出來。


而這個現象受到兩個不同的因素影響,一個是護理人員的待遇及工作壓力,以及大小夜班排班問題,護理人員工作辛苦應該是主因,這也應該可以透過改善排班制度,或大小夜班費、固定班別制等方式解決。


護理人員要分級


另一個是人力結構的因素,也就是找不到那麼多的護理師,長遠來看,年輕人在減少,相對應護理人力就減少。


比較可行的方法是將護理人員分級,將護理人員現在的工作依專業程度作進一步畫分,在人員配置上可分成護理師及護佐,例如考不上護理師執照的護理畢業生,或經過短期訓練者,甚至引進國外的護佐,來彌補人口結構及程度不夠造成的問題。


另一個從數字上看不出來照護不足的問題,就是醫院值班醫師不足的現象。醫策會現在要緊縮住院醫師訓練的名額,做法很正確,但是卻少了配套措施。要鼓勵醫師去選擇困難科別,同時就要補助這些困難科的訓練或者調整待遇。


另一個欠缺配套措施的問題則在於醫院找不到醫師來值班,和做一些基層的醫療工作。


醫師助理制度化


我的主張是,把醫師助理的制度合理化,絕大部分醫院都有醫師助理的事實,但是假借專科護理師的名稱,在做醫師助理的工作;但是這也造成護理界的微詞,因為用的是專科護理師的名義,也占用了不少護理人力,實際上卻在做醫師助理的工作。


這個名稱是可以談的,叫醫師助理也好,叫佐理醫師也好,都必須要制度化、合理化;否則,就只是在打迷糊仗,這問題,今天不解決,過了五年、十年,問題只會更大,醫師助理制度化,更是重要的配套工作之一。


這個做法是否會讓人認為這是在培養密醫?事實上不必擔心,以現在台灣的醫療作業,密醫在醫師法嚴格控管及取締下,要生存也是非常困難的。以我來看,因為擔心密醫的問題,而把醫師助理的制度擱置不去面對,才是錯誤的想法。


醫療資源的浪費、新科技的引進延遲、護理人員不足及醫師助理制度政策不明,是台灣健保制度及醫療環境亟待解決的問題;除此之外,台灣的制度仍然是最好的制度之一,不只贏美國,還贏過很多公醫國家,如英國、加拿大等。


台灣醫院大都和健保特約,競爭壓力大,很多活力和創意都在壓力下產生;我們制度其實非常有效率、有品質。然而該解決的問題,我們也必須勇於面對這個健保制度下的致命傷。


(本文作者葉金川為前衛生署長、慈濟大學教授)







via UDN健康醫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