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1日 星期日

子宮頸抹片「發炎」代表什麼?

【聯合報╱記者趙容萱/報導】

案例故事:47歲陳姓女子是公務員,她婚後每年接受子宮頸抹片篩檢都正常,去年因異常出血就診,卻發現已是子宮頸腺癌末期。還好她勇敢接受化療、電療,抗癌成功,她以自身經歷提醒婦女及早預防。


中山醫學大學附醫副院長、台灣女性癌症協會理事長曾志仁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到了2030年,癌症發生率將增長至75%,即每四人有三人罹癌,其中腺癌將成為癌症增長的罪魁禍首,諸如肺腺癌、乳癌、子宮頸癌等。


子宮頸癌分為鱗狀上皮癌、腺癌兩種,曾志仁表示,根據民國99年癌症登記報告,子宮頸癌發生率居婦癌第二位,國內一年新增1680名患者,平均一天有四名婦女罹患子宮頸癌,尤其腺癌,更不能輕忽。


子宮頸腺癌 死亡率不降反升


曾志仁說,政府從民國84年推動婦女子宮頸抹片檢查,子宮頸癌死亡率每年下降6%,顯示抹片篩檢成效,但下降以鱗狀上皮癌為主;反觀子宮頸腺癌因主要發生在子宮頸深處,加上腔內腺體黏滑,抹片易滑走,有確診的困難度,死亡率反而成長30%。


值得注意的是,子宮頸腺癌發病進程快,且癌細胞高侵襲性、易轉移,發現時多為二、三期侵襲癌,治療效果差,十分棘手。曾志仁指出,近年來有年輕化的現象,逾三成35歲以下發病,建議年輕女性也應及早預防。


抹片篩檢 輔以HPV疫苗接種


曾志仁則以長期的臨床經驗提醒婦女,由於子宮頸癌無明顯症狀,等到出現異常出血等症狀,往往錯過治療黃金期。由於抹片篩檢率為60%到75%,建議有性行為婦女除了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篩檢,可搭配輔助接種HPV疫苗,雙重防護。


蘇棋楓建議,在預防病毒感染上,由於很難完全避免HPV的感染,最好避免過早的性行為與多重性伴侶,平時生活習慣上,不要抽菸(包含二手菸)、多吃蔬果(以攝取必要之抗氧化營養)也很重要。


女生要知道


Q感染人類乳突病毒,一定會發病嗎?


光田綜合醫院婦產部醫師蘇棋楓說,人類乳突病毒(HPV)主要透過性行為感染,已證實和子宮頸癌有關,只要有性行為都可能感染,且越早有性行為、多重性伴侶,罹患率較高。通常HPV感染所引起的細胞變化會自然消失,不一定會發病。


Q什麼是子宮頸原位癌?治癒率如何?


蘇棋楓說明,子宮頸原位癌(零期癌)屬於癌前病變,癌細胞沒有超出組織基底層,屬於非侵犯性癌症。只要透過子宮頸椎狀切除手術,治癒率幾乎百分之百,只需每年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追蹤即可。


Q誰需要做抹片檢查?


蘇棋楓說,子宮頸癌尤其癌前病變,常無特殊的症狀,早期發現仍要靠子宮頸抹片篩檢,建議年滿20歲或開始有性行為的婦女,就要每年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


Q抹片結果判讀為「發炎」,代表什麼?


蘇棋楓說明,這代表疑似有感染發炎,或缺乏荷爾蒙,透過藥物治療發炎即可。不過,子宮頸上皮細胞若被較嚴重發炎細胞覆蓋,癌變就不易被察覺,建議民眾在藥物治療發炎三到六個月後,要再次追蹤預防,也可自費做電腦薄層分析確認。


抹片+疫苗雙重保護

已有性行為成年婦女 仍建議施打


目前衛福部核准之子宮頸癌疫苗施打對象是9到26歲(四價)、10到25歲(二價)女性,很多人好奇,疫苗對於更年長的女性,是否有效力?

蘇棋楓建議,有性行為的成年婦女,可以抹片加施打子宮頸癌疫苗雙重保護,由於乳突病毒分好幾種,施打後還是可以防堵其他類乳突病毒的感染,保護力可達70%~90%。


曾志仁建議,預防子宮頸癌疫苗有二價及四價兩種,兩種對子宮頸癌都有很好防護效果,以二價疫苗為例,高抗體對子宮頸腺癌有長效的保護力。

他認為,子宮頸癌為第一個擁有疫苗預防的癌症,目前全世界已有四億人施打。聯合國明定會員國符合施打年齡的女性都應在2018年前完成接種,台灣也應跟上國際趨勢,同步重視抹片和疫苗的必要性,才能降低子宮頸癌發生率。







via UDN健康醫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