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8日 星期一

親子吹泡泡 教孩子動手也動腦


【聯合報╱劉姿伶/台東基督教醫院職能治療師】














記者陳立凱/攝影


間暇午後,跟家裡寶貝來個扮家家酒吧!只要是3歲以上孩子,都可以從「老闆,我要買吹泡泡!」這個親子互動遊戲,練習精細動作與購物概念。如果同時有兩個孩子以上,還可以增加輪替的遊戲概念。

材料:


1.圖畫紙或西卡紙


2.彩色筆


3.兒童剪刀


4.泡泡水一罐


手作步驟:


1.先在圖畫紙上,畫出數個直徑約5公分的圓圈或正方形,家長或小朋友都可以畫,必要時將圓圈的線條畫粗一點,方便孩子沿著線條剪下來。


3歲左右的孩子需大人陪同,帶領雙手操作剪刀,4歲孩子適合剪較粗框的形狀,5、6歲孩子可剪下細框圖形。


2.讓孩子在圓形或正方形中,塗滿顏色(3、4歲適用),或寫上阿拉伯數字1、2、3等(5、6歲適用)。


3.使用兒童剪刀,讓孩子沿著圓圈或正方形的框,慢慢地剪下形狀,鼓勵孩子努力剪在線條上。


4.剪下來的數字圓圈?、?、?或彩色方框等,可以當成扮家家酒的交易硬幣。


遊戲方法:


1.家長可以當老闆並擁有泡泡水,讓小朋友練習對老闆說:「老闆,我要買吹泡泡!」一個硬幣可以買一次吹泡泡,通常小朋友吹成功就算一次;如果一開始沒有吹出泡泡,可以讓小朋友試到成功算一次。


說明:把「購物對話、使用代幣購買」的過程融合在遊戲中,使小朋友明白交易如何進行。


2.如家中有兩個以上的孩子參與遊戲,一開始可先決定「購物順序」(利用猜拳、抽籤、禮讓等方法);接著每個人輪流買一次泡泡。吹泡泡的人可以開出條件,例如:對方可拍我的泡泡、或請對方安靜地觀看泡泡。


說明:練習遊戲的輪替模式、自我表達、尊重對方的意見,及克制衝動。


3.進階進行選擇買「吹大泡泡」或「吹小泡泡」。家長可指定硬幣,看孩子是否可給出正確的硬幣種類。例如:買大泡泡要用「?號」的錢或「兩個」錢、買小泡泡要用「紅色」的錢或「一個」錢等方法變化;家長可隨著每次交易變換規則,增加困難度與挑戰。


說明:


練習自己選擇喜好的貨物,練習指認出正確數字或顏色、正確點數能力,轉換規則的彈性。


「好玩」與「學習」是互動重點,孩子的學習,從遊戲中獲得,對孩子而言,遊戲也是最具有意義的生活活動。利用簡單的扮家家酒「親子互動」遊戲,同時練習孩子的精細動作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認知能力,更加培養親子相處的愉快感。


鼓勵家長與孩子們試試看,切記互動重點在好玩與學習,不是表現好不好、回答正不正確。過程中盡量避免負面回饋,只要強調孩子表現出好行為與熱情參與即可。


【2014/09/09 聯合報】







via UDN健康醫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