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莊琇閔/台北報導】
年假結束3天了,但不少上班族仍無法適應回到工作崗位的生活,覺得意興闌珊,精神不濟,面對接踵而至的業務,甚至感到焦慮,煩悶。精神科醫師提出「收假症候群」的5項指標,讓民眾自行檢測,建議盡速回復規律的作息,有助調適心態。
5項「收假症候群」的可能症狀包括:假期結束後,感到強烈的失落、沮喪與焦慮;不斷回想假期的美好;無法專注於眼前的工作,甚至對工作產生厭惡與倦怠感;因假期時生活節律的大幅改變,導致收假後產生失眠,疲勞等症狀。
最後一項是不斷質疑目前生活與工作的意義,甚至打算大幅改變生活方式。
北市聯醫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主治醫師洪敬倫解釋,精神醫學中沒有「收假症候群」這個病名,但面對長假結束,確實有不少人適應不良。5項可能症狀供民眾自我檢測,若有3項以上,且持續時間超過2周,就必須特別注意。
洪敬倫提醒,人們常習慣把例行生活與假期對比,感嘆兩者的落差。其實,每一天的經驗都有嶄新的一面,應試著仔細發掘生活中的新鮮面。
此外,收假通常伴隨著許多勞務與責任的回籠,可分階段逐步回復各項事務的執行層面,讓自己不要一下子就負擔過重。藉固定工作,運動與睡眠,讓自己回歸生活的常態。
※延伸閱讀》
‧易累、焦慮、低落…小心收假症候群!
‧熱敷肩頸、泡泡腳… 開工甩鬱卒
‧收心操6撇步 幫腦袋「重新開機」
‧開工收心妙招 按摩、伸展操助醒腦
via UDN健康醫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