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助提升飽足感 降進食慾望
許多人無時無刻都在注意體重,希望能吃少一點,避免熱量過度攝取讓自己發胖,讓食物份量不足外,味道還平淡無奇,有時只要其他食物的氣味、外觀、甚至形容好吃話語,都會影響心情;其實少吃不用犧牲味道,有研究證實要菜餚中加入味精,可以幫助飽足感提升,減少再次進食慾望,熱量攝取也較能控制。
吃味精比較飽!?
英國薩塞克斯大學大學發現,味道能幫助飽足感提升,若味道讓人喜愛,讓人更快得到滿足,進食量可以降低,尤其味精就是味道變好因素;研究人員召集27人,要求他們喝高湯並且詢問味道喜好和飽足與否,相較於沒有加味精的受測者,喝了有加味精的受測者,都說不但好喝,飽足感也比較高。
味精不適症難以證實
有另外一項研究也認為,蛋白質與味精交互作用,可以增加飽足感,降低進食量,但許多人認為,多吃味精對身體有害處,容易導致皮膚出疹、臉部腫脹、與偏頭痛,不過大多數是傳聞,沒有科學實證;另一項研究卻發現,體重超標民眾,味精攝取量是普通人三倍,意指味精可能是超重風險。
天然食材可自製味精
非常幸運的是,不需要人工味精也能夠增加食物風味;味精是日本科學家發明,他發現到昆布特殊物質能提升食物味道,因此只要熬煮海菜類食物,就可以自製天然味精;不僅如此,綠茶、火腿、蕃茄、干貝、馬鈴薯、黃豆中也都有類似物質,只要善加搭配與熬煮,就能夠讓味道更好,不需要仰賴人工合成。
國內專家意見
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表示,味精應該在合適情況下使用,2012年曾在泰國有一項研究,10天內要求受測者採用味精飲食,發現每增加1公克味精,罹患新陳代謝症候群機率增加1.14倍,體重增加機率上升1.16倍,推測可能是味道比較好,讓人胃口比較提高,進食量因此增加,讓營養攝取過剩。
李婉萍強調,味精不是不能用,而是要在對的時機,當病患剛開完刀,胃口不佳可能營養不足,就可以藉著味精提高食慾,達到營養均衡目的,當食慾逐漸恢復,就可以減少味精用量,但是原本胃口就很好,進食量比較多,就不需要在菜餚中特別添加味精,反而會增加體重,提升慢性病罹患風險。
via UDN健康醫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