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整理/記者鄭涵文】
讀者因椎間盤突出病變,接受開放性減壓手術,這是治療椎間盤突出常見選擇,可減輕患者痛楚。
不過,術後不等於換了一條新的脊椎,從此可為所欲為。勤做運動仍然非常重要,這類型病變導致的疼痛,運動可有效緩解,進而改善身體狀況與生活品質。
許多民眾擔心這類手術失敗,有全身癱瘓風險。手術的確有風險,但這類手術造成全身癱瘓的機率並不高,術後癱瘓的例子很少,除非手術過程中壓迫到其他神經。通常醫師只要經驗豐富,技術好、夠小心,失敗機率就很低。
此外,之所以稱為「背架族」,是因為術後脊椎比較不穩定,為了讓脊椎能固定、穩定生長,需要背架支撐。
不過,鐵做的背架穿久了,一直維持同樣姿勢,也有副作用。背架該穿多久、如何減少副作用,醫師會視患者狀況判斷,每個人所需時間並不一樣。
最理想的狀況是,減少其惡化,盡量不要到必須手術的地步。預防脊椎病變,建議應矯正不良姿勢或避免同一姿勢過久,平常多運動,把椎間盤突出的風險降到最低。
諮詢╱台北振興醫院骨科部主任敖曼冠
【2014/08/15 聯合報】
via UDN健康醫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