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5日 星期六

手腳冷吱吱?5穴位摩擦生熱暖呼呼

【華人健康網╱記者洪毓琪/台北報導】

冷氣團來襲氣溫驟降,手腳冷冰冰好最難受。中醫師表示,想在冬天擺脫「冰山美人」稱號,除了多添加衣物保暖、適度進補外,不妨可以透過刺激、按摩位於手心、腳掌、背部的穴位,讓全身「暖呼呼」。


想要讓手腳不冰冷、有效暖身,除了多添加衣物保暖、適度進補外,不妨可以透過刺激、按摩位於手心、腳掌、背部的穴位,讓全身「暖呼呼


想要讓手腳不冰冷、有效暖身,除了多添加衣物保暖、適度進補外,不妨可以透過刺激、按摩位於手心、腳掌、背部的穴位,讓全身「暖呼呼


高雄天主教聖功醫院郭哲彰中醫師表示,現代人活動量不足,經常一坐就是6、7個小時。長時間下來,就會造成人體氣血瘀滯、氣血循環變差,容易出現畏寒、手腳冰冷、頭暈等不適症狀。


摩擦生熱!暖身靠搓揉比按壓更有效


想要改善手腳冰冷、體質虛寒的問題,擺脫「冰山美人」的稱號該怎麼做?郭哲彰中醫師表示,不妨選擇揉搓,或摩擦的方式,刺激有助促進人體氣血循環、活絡經脈,提升新陳代謝的穴位,來幫助改善。


為什麼要採取摩擦、搓揉方式,而不是大多數人所認知的按壓技法呢?郭哲彰中醫師強調,常言道「按摩、按摩。」事實上,在中醫中「按」與「摩」是兩種全然不同的治療、改善方式。


郭哲彰中醫師強調,常言道「按摩、按摩。」事實上,在中醫中「按」與「摩」是兩種全然不同的治療、改善方式。(攝影/江旻駿)


郭哲彰中醫師強調,常言道「按摩、按摩。」事實上,在中醫中「按」與「摩」是兩種全然不同的治療、改善方式。(攝影/江旻駿)


所謂的「按」需要耗費較大的力道,更有壓的動作存在,主要使用在有明確痛感,例如,緊痛、脹痛、刺痛等「實證」治療上。至於「摩」的技法則是使用在手腳冰冷、四肢無力、提不起勁、頭昏等「虛證」中,透過較為緩和的搓揉、摩擦方式來達到調理、改善的作用。而手腳冰冷也屬於「虛證」的一種,因此,郭哲彰中醫師建議,有手腳冷吱吱的人,不妨嘗試以有下而上、由外而內的摩擦方式來進行較為合適,以下提供5個有助暖身的穴位供大家參考:


【全身熱呼呼!必知5暖身穴位】


透過雙手相互摩擦、刺激勞宮穴的動作,不僅能幫助生熱,更能促進氣血循環,使身體逐漸暖和。(攝影/江旻駿)


透過雙手相互摩擦、刺激勞宮穴的動作,不僅能幫助生熱,更能促進氣血循環,使身體逐漸暖和。(攝影/江旻駿)


穴位1╱勞宮穴


勞宮穴,屬手厥陰心包經,不僅與人體心脈經絡相通,更是其氣脈之出口。加以刺激、摩擦位於手掌心正中央(手掌攤開食指與中指邊界往下2個指節寬)的勞宮穴,透過雙手相互摩擦的動作,不僅能幫助生熱,更能促進氣血循環,使身體逐漸暖和。


湧泉穴位於足底前1╱3處,屈趾時凹陷處,是人體腎經的一部分。(攝影/江旻駿)


湧泉穴位於足底前1╱3處,屈趾時凹陷處,是人體腎經的一部分。(攝影/江旻駿)


穴位2╱湧泉穴


「從腳底冷起來」常被許多人用來形容寒冷時的感覺,但為什麼人體會覺得寒氣是從腳底冒出呢?郭哲彰中醫師解釋,這是由於位於足底前1╱3處,屈趾時凹陷處的湧泉穴,不僅是人體腎經的一部分,更是其經脈的出口。


正因為湧泉穴是腎經的出口,也是人體感應外在環境的第一道屏障,一旦氣溫下降,第一時間也會從各處經脈的出口,例如,位於手掌心的心脈出口勞宮穴,腳底的湧泉穴感受到寒意。


透過2腳腳掌心摩擦來刺激湧泉穴,能藉由摩擦生熱的動作產生溫暖感。(攝影/江旻駿)


透過2腳腳掌心摩擦來刺激湧泉穴,能藉由摩擦生熱的動作產生溫暖感。(攝影/江旻駿)


而透過2腳腳掌心摩擦來刺激湧泉穴,除了能藉由摩擦生熱的動作產生溫暖感。最重要的是,湧泉穴歸腎經,腎臟為人體儲存能量、元氣的重要部位,刺激湧泉穴增加腎經經絡活動,自然有助人體釋放能量、產生熱能,進而不感到寒冷。


足三里穴,位於膝蓋外側下緣凹陷處往下3指幅寬的位置上,為足陽明胃經之合穴,足陽明胃經為人體一條多氣多血的經絡。(攝影/江旻駿)


足三里穴,位於膝蓋外側下緣凹陷處往下3指幅寬的位置上,為足陽明胃經之合穴,足陽明胃經為人體一條多氣多血的經絡。(攝影/江旻駿)


穴位3╱足三里穴


足三里,位於膝蓋外側下緣凹陷處往下3指幅寬的位置上,為足陽明胃經之合穴,足陽明胃經為人體一條多氣多血的經絡。正由於足三里穴歸胃經所屬,經常刺激、摩擦此穴不僅能疏通經絡,促進氣血循環使身體發熱,更有幫助改善身體脾胃的功用。


多刺激位於人體腰後背,脊椎兩側的腎俞穴,有助釋放儲存於腎臟中的能量,使氣血暢通,達到暖身溫體效果。(攝影/江旻駿)


多刺激位於人體腰後背,脊椎兩側的腎俞穴,有助釋放儲存於腎臟中的能量,使氣血暢通,達到暖身溫體效果。(攝影/江旻駿)


穴位4╱腎俞穴


腎俞穴,歸膀胱經,而膀胱經能入腎與人體腎功能能息息相關。多刺激位於人體腰後背,脊椎兩側的腎俞穴,有助激發腎元氣(人體內本就存在的先天之氣,中醫理論認為,腎臟是提供生理機能運作的能量、氣血的主要器官),釋放儲存於腎臟中的能量,使氣血暢通,達到暖身溫體效果。


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秋冬天涼之際,多按壓、摩擦膻中穴有助預防心肌梗塞的發生。(攝影/江旻駿)


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秋冬天涼之際,多按壓、摩擦膻中穴有助預防心肌梗塞的發生。(攝影/江旻駿)


穴位5╱膻中穴


位於胸部正中央的膻中穴,屬於人體經絡中任脈的一部份,經常按摩此穴除了有助女性維持乳腺暢通外,還能讓心臟跳動更有力、改善氣血循環不佳,所引起的手腳冰冷、虛寒等問題。除了有上述作用外,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秋冬天涼之際,多按壓、摩擦此部位也有助預防心肌梗塞的發生。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華人健康網」】





via UDN健康醫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