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7日 星期一

說話不再鬧笑話!口吃靠團體治療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吃飯的時候,餐廳女服務生拿了一瓶酒上來,先生問:「多少錢?」小姐說:「2萬」;先生說:「開,開,開....」;小姐馬上把酒瓶蓋打開;先生突然又說了一句:「開,開什麼玩笑。」 這是一個有關口吃患者的笑話,現實生活中的確有因「口吃」結巴,造成人際關係、工作職場、日常生活與社交或工作適應等問題。


口吃者所透過團體治療,有同伴或團體互相分享與支持,能有效改善。


口吃者所透過團體治療,有同伴或團體互相分享與支持,能有效改善。


瑪麗蓮‧夢露、邱吉爾、牛頓 都有口吃困擾


除此之外,許多中外名人也都口吃的困擾,包括英國喬治六世國王、瑪麗蓮‧夢露、邱吉爾、牛頓,甚至像名嘴唐湘龍、南方朔等,其實有口吃的人既不笨,也不是情緒障礙,只要不斷地的鍊習,「口吃」結巴,其實是可以克服的。而最新的治療研究也指出,團體治療有更好的治療成效。


根據美國口吃基金會,口吃的發生率約5%,盛行率約1%,表示有75%至80%的口吃者會痊癒,有1%會持續變成慢性口吃者。口吃患者,大多羞於就醫,或是以消極態度面對;由於台灣也缺乏專門的口吃治療中心,因此也造成患者求助無門,甚至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


口吃團體班 讓說話不再是恐懼


口吃,需要同伴一起來!目前已經有復健專科診所開辦「口吃團體班」的密集課程,包括:成人班、兒童班、青少年班,重視口吃患者的個別性和團體經驗,並以小班4人制的團體治療,搭配個人治療的一對一密集課程,讓患者透過積極參與、同伴的相互支持與記錄、自我評估和靜坐呼吸等訓練活動;促進正向積極的溝通態度,不再害怕說話;學習接受各種情緒,並能確實練習、解決問題,讓說話不再是恐懼。


口吃患者,大多羞於就醫,或是以消極態度面對。


口吃患者,大多羞於就醫,或是以消極態度面對。


根據美國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語言治療所Michale P. Boyle博士,於2013年所做的研究,針對279位成年的口吃者所做的團體治療研究指出,如果有同伴或團體互相分享與支持,能更有正向的溝通態度及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並擁有較高生活滿意度和價值感。所以口吃患者在治療上的重點,不僅僅是言語的流暢性,還要兼顧如何處理伴隨的情緒和溝通問題。


一對一治療口吃 靜坐、腹式呼吸、語暢技巧都在內


復健科醫師曾清祥表示,口吃團體密集課程,結合口吃修正法和流暢塑造法之整合治療法,因患者、議題或口吃程度之不同,給予個別化一對一的治療方式,並搭配系統化的團體治療。治療過程包括:靜坐與腹式呼吸、語暢技巧、社交情境練習,特定情境式的對話練習,協助患者能更輕鬆自在地開口說話。


【醫師小叮嚀】:


口吃治療中心主任曾鳳菊指出,說話是言語、語言和情緒的神經生理的高度協調產品,因此針對大腦神經復原的可塑性,就需要重覆、密集和特定性的練習,才能有顯著的治療效果。早期介入治療,75%的患者,可在16歲前完成復原。越早治療,復原效果越好。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華人健康網」】





via UDN健康醫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