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4日 星期三

家有躁鬱者 讓人憂鬱

【聯合報╱記者鄭涵文/專題報導】

「在身心內科門診裡,很多病人覺得自己得了憂鬱症,追溯源頭才發現,原來是家人可能有躁鬱症,天天相處,備感壓力。」振興醫院身心內科主治醫師袁瑋如此解釋她的臨床觀察。


躁鬱症患者不容易意識自己出了問題,和他人相處不易,和自己相處也辛苦。袁瑋說,患者常自我感覺良好,覺得快樂、激昂,就算坐不住、無法專心、睡覺,也沒有意識到這些狀況和原本的自己不同,缺乏病識感,是最難突破的環節。


袁瑋表示,自覺自己不太一樣的躁鬱症患者,僅一到兩成,因此主動就醫的人很少,多數是患者周遭親友發現有異,或症狀已影響到他人生活,患者才有就醫的機緣。


其實只要不影響生活,輕微的躁鬱症可透過運動、睡眠充足來改善症狀。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黃三原補充,輕躁者容易有雄心壯志,做事效率極高,可以做很多事,但症狀若已失去控制或嚴重影響他人,就有就醫的必要。


要說服患者就醫,要有技巧,黃三原提醒,若發現身邊的人可能罹患躁鬱症,不建議直接跟對方說:「我覺得你可能得了躁鬱症,要趕快就醫。」這樣的作法並不適當。


黃三原解釋,一方面是一般人無法精準診斷,若懷疑對方生病,還說了出來,如同幫對方貼上躁鬱症患者標籤,恐讓對方更不願意就醫;另一方面,如果和對方沒那麼熟,有時也很難分出對方究竟是個性暴躁、一時低潮還是躁鬱症。


袁瑋建議,可以委婉告訴對方,我覺得你好像和平常不太一樣,讓疑似躁鬱症意識到自己可能出了問題;或可小施技巧,請對方陪你一起去看醫師,千萬別強迫對方。


【2014/09/25 聯合報】







via UDN健康醫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