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7日 星期六

吃越多脂肪 屁股越巨大

【文、圖/摘自遠流出版《傅爾曼醫生教你真正吃出健康》,作者喬.傅爾曼(Joel Fuhrman)】












‧書名:傅爾曼醫生教你真正吃出健康

‧作者: 喬.傅爾曼(Joel Fuhrman)

.譯者:蔡孟儒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4/04/25


破壞減肥計畫最有力的方法,就是吃高脂肪的醬汁醬料。油是不含纖維的空熱量食品,美國人一天從油品攝取六十克脂肪,相當於五百卡以上的熱量。精製油或萃取油(比如橄欖油)熱量頗高,營養價值卻很低。

油百分之百都是脂肪,所有脂肪的熱量都是每公克九卡,比每公克四卡的碳水化合物還高,一滴點油熱量就很驚人。


身體只需要一點點時間,就能儲存橄欖油這類脂肪,直接原封不動堆到臀部和腰間,過程中甚至不太需要消耗熱量。假設我們做腰間脂肪的切片檢查,拿到電子顯微鏡底下一看,豬油、乳製品的油脂、橄欖油等,全都完好如初,平常吃進哪些油脂完全一目瞭然。果真是雙唇直達雙臀!尤其腰間囤積的脂肪比臀部更多,男女皆然。研究學者若想知道研究對象的飲食內容,與其花時間詢問對方(飲食回憶法),不如做脂肪切片檢查,所有食物都將無所遁形。


一湯匙橄欖油營養量表


熱量 120


纖維 0


蛋白質 0


脂肪 13.5克


飽和脂肪 1.8克


礦物質 0(微量,每種礦物質低於0.01毫克)


維生素 0(微量維生素E,低於1國際單位)


千萬別小看使用油烹調的料理,別小看裹了一層油的食物。再怎麼低熱量健康的食品,碰到油立刻變得肥滋滋。美國人本來生菜就吃得少,真要吃的時候,大概就弄個三片萵苣,立刻淋上大量油膩膩的沙拉醬。一湯匙的油等於一百二十卡,也就是說,吃盤沙拉會吃到四百卡的沙拉醬空熱量,和十八卡的萵苣。那不如直接灌沙拉醬還省事得多。為避免沙拉醬破壞減肥,吃沙拉請使用本書第九章的健康沙拉醬,或選擇低熱量低鹽的醬汁。


現在媒體和許多健康專家都在倡導橄欖油,宣稱減肥不必靠低脂飲食,只要把壞的脂肪(動物性食品的飽和脂肪以及加工食品的反式脂肪)換成橄欖油即可。這些訊息不但錯誤,還互相矛盾,讓人看得霧煞煞。橄欖油、沙拉油或其他炒菜用的油不但不健康,更不適合減肥的人。


橄欖油也不好!大量證據顯示橄欖油的單元不飽和脂肪對健康的危害,比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更小。但是低脂飲食的飽和與反式脂肪若是過高,就會比高脂飲食更危險。再說,如果為了追求低脂,反而攝取更多低營養的碳水化合物,比如麵包、白麵粉、義大利麵、白飯、馬鈴薯等,那根本是本末倒置。低脂飲食不等於營養健康的飲食。


一九五○年代地中海地區,尤其是克里特島的居民,身材苗條,心血管狀況幾乎都很理想。當地人的熱量有四成以上來自脂肪,而且多以橄欖油為主。但是,他們真正健康的秘訣在於食物:他們以水果、蔬菜、豆類為主,魚肉為輔,飽和脂肪只占脂肪總攝取量不到百分之六。他們的確吃很多橄欖油,但重點在於他們吃進的其他超級健康食材。除此之外,克里特島民勤於農活,每天走十四公里以上,不是在犁田就是操作其他農具。結果現代人只記得橄欖油神話,超級健康食物和驚人的運動量都拋諸腦後。


今天的克里特島民,和世上其他地方的人已經吃得差不多了。他們橄欖油照吃,蔬果豆類卻少吃了,取而代之的是肉類、起司和魚,運動量也一落千丈。罹患心臟疾病的人數直線上升,體重過重的成人和兒童人口皆超過半數。


荷蘭瓦郝尼罕農業大學的流行病理學家馬汀‧卡坦(Martijn Katan)和哈佛公衛學院的華特‧威勒特是非常支持地中海飲食的兩大學者,連他們都不得不承認,地中海飲食只對稍微超出理想體重的人有效。也就是說,大半美國人都無效。油使人發胖,營養又低,因此主打油的飲食怎麼可能是健康飲食?


橄欖油是世上最容易發胖、熱量最高的油品。一磅橄欖油比一磅奶油熱量更高(奶油三千兩百卡,橄欖油四千零二十卡)。


最重要的是,許多人的腰圍已經嚴重超標,糖尿病、心臟病等疾病的罹患風險也很驚人,此時此刻再吃橄欖油,只會讓情況雪上加霜。橄欖油含百分之十四的飽和脂肪,吃越多,血管阻塞越嚴重。我認為橄欖油只會讓低密度膽固醇(壞膽固醇)不減反增。膽固醇會隨著體重一起上升,如果我們以天然食物取代油,從中攝取脂肪和熱量,就能靠植物營養素和其他營養物質降低膽固醇,堅果、種子和蔬菜都是很棒的天然食材。別忘了,義大利人雖然吃的是號稱健康的橄欖油,但是比起低油飲食的日本人,他們的乳癌罹患率是日本的兩倍。


人們認為地中海飲食優於美式飲食,卻不知真正的功臣是蔬果,而非橄欖油。地中海人的橄欖油都用在蔬食料理,譬如沙拉和番茄,他們吃很多蔬果,才連帶使用大量橄欖油。地中海周圍的居民並非靠橄欖油維持健康,應該說,他們之所以吃橄欖油還能維持健康,全要歸功於健康飲食。


假如你身材很好,維持規律運動習慣,一匙橄欖油無傷大雅。但是對肥胖患者而言,最好一滴油也別沾。







via UDN健康醫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