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
中山大學、高雄醫學大學進行幼兒園用品塑化劑研究,自兩所幼兒園抽驗一千件塑膠用品,發現高達近兩成用品含有具環境荷爾蒙特性的塑化劑,醫師說,幼童摸過後咬手指、啃咬玩具,長期累積體內,恐造成男童雌性化、女童性早熟的風險。
|
中山大學、高雄醫學大學進行幼兒園用品塑化劑研究,自兩所幼兒園抽驗一千件塑膠用品,發現高達近兩成用品含有具環境荷爾蒙特性的塑化劑,醫師說,幼童摸過後咬手指、啃咬玩具,長期累積體內,恐造成男童雌性化、女童性早熟的風險。
中山大學、高雄醫學大學合作成立「食安快速篩檢分析平台」,八月間採取兩所幼兒園的玩具、用品,包括塑膠小魚、黃色小鴨玩具、溜滑梯樣本,以及橡皮擦、書包、止滑墊、拖鞋等市面上常見的玩具用品,做八種環境荷爾蒙塑化劑檢測。
檢測結果發現,高達19.8%含有2奈克(ng)以上塑化劑,只要觸摸到就會沾染,包括12.2%大於4奈克、2.4%大於10奈克。
中山大學化學系教授謝建台指出,樣本中以DEHP(鄰苯二甲酸二酯)及DINP(鄰苯二甲酸二異壬酯)二種環境荷爾蒙塑化劑檢出率最高,占了一半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軟質塑膠玩具,戶外的溜滑梯上竟也驗出高含量DEHP,謝建台說,研判是園方為避免小朋友玩樂時碰撞受傷,在溜滑梯外層包覆軟墊;至於塑膠地板、止滑墊、桌墊、儲物盒等用品,也驗出塑化劑,建議園方慎選材質或乾脆捨棄。
高醫大環境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家醫科醫師吳明蒼說,環境荷爾蒙塑化劑無所不在,即使含量低,小朋友以手接觸後,又拿取食物吃進口中,或是把玩具放進嘴巴等壞習慣,將塑化劑吃進肚,長期大量累積體內,恐影響內分泌及生殖系統。
研究證實,就算手上沾有高劑量塑化劑,以清水加肥皂洗手30秒以上,就可洗去九成塑化劑;建議外食族避免使用塑膠製品裝熱食,改用鐵製便當盒或玻璃容器,減少吃進塑毒機會。
【2014/10/30 聯合報】
via UDN健康醫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