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傳統中醫認為,牙齒色澤變化常跟身體疾病有關係。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風城醫師表示,通常牙齒潔白如玉且堅固有光澤,代表這個人的津液、腎氣都相當充足;牙齒潔白當中帶有一點黃,而且十分潤滑的人,多半身體健康長壽。
陳醫師指出,如果牙齒顏色太白、乾枯無光澤的話,多半肺活量不足、性格暴躁且壽命相對比較短;牙齒顏色變黑且無光澤的話,表示五臟六腑大虧,可能出現在病重者、不治之症患者身上;牙齒枯燥無光澤,而且乾枯枯骨者,中醫認為,這說明腎陽已竭以致於不能上榮,這個人可能患有難治之症。
陳風城醫師進一步指出,如果牙齒變黃、乾枯,代表胃氣不足、熱盛傷津液;如果牙齒乾枯、根部有垢,通常屬內火旺盛、損傷津液之象;如果牙齒變成橘黃色或綠色者,表示這個人可能患有肝膽毛病。
牙垢也可以反映身體狀態,牙垢顏色泛黃,通常屬熱盛陽明之證;牙垢顏色泛白,通常屬濕聚太陰之象;牙垢堅硬難以清理、牙垢多且帶有口臭,中醫認為,這類型的民眾多半具有實證;牙垢間有紅絲,多半是出血所造成;牙垢中央堅硬有顆粒,多半屬消化不良、罹患胃病。
另外,民眾睡覺時咬牙或磨牙,通常代表可能有胃痛、胃中有熱;民眾咬牙閉口、舌硬不縮,通常主風疾阻絡、熱盛傷風;中醫認為,啃咬牙齒也可能是濕熱動風之象,日後將形成痙病。痙病是中醫病名,是指筋脈失養所造成的病症,常以項背強急、四肢抽搐、角弓反張為主要特徵。
via UDN健康醫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