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謝恩得/大林報導】
|
天氣逐漸轉涼,林姓中年婦人因頭痛到無法站立,原以為感冒,打針、吃藥仍未緩解,直到醫院檢查發現竟是腦動脈瘤破裂出血,趕緊開刀治療才及時挽回一命。
住在台南巿47歲林姓婦人表示,3年前曾頭痛過,那時候吃藥或打針就好,沒想到這次如此嚴重,原本還以為感冒,到附近診所打針吃藥,但後來竟然痛到無法說話、站立。
她到大林慈濟醫院經電腦斷層檢查,發現為典型的自發性蜘蛛膜下腔出血,因懷疑是腦動脈瘤破裂,打了顯影劑後再做一次電腦斷層,果然發現左邊的腦血管有一顆0.6公分大的腦動脈瘤破裂出血。
神經外科醫師吳宗憲說,通常3個病人中有1個會因動脈瘤破裂而當場死亡,腦動脈瘤破裂出血後,在24小時內再破掉的機會很高,若再破裂將會有3分之1死亡率。
吳宗憲指出,一般腦動脈瘤破裂常發生在45至60歲之間,多數患者都是在動脈瘤破掉時,出現了劇烈頭痛、複視、噁心、嘔吐、單邊肢體無力、昏迷等情況時才會發現,尤其是在季節交替的時候,加上氣溫變化大,使得血壓突然升高,提高動脈瘤破裂的機會。
他說,手術時以不影響其他腦組織下將動脈瘤夾除,同時利用顯微鏡輔助綠光顯影方式,即時查看血管及動脈瘤情形與位置,準確夾除動脈瘤,並確保周邊血管不受影響。
手術後林姓婦人笑著說「真的是福大命大,更感謝吳醫師把我從鬼門關拉回來,以後一定要發揮生命的良能造福社會。」
【2014/10/23 聯合報】
via UDN健康醫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