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蘇聰明/高雄市新復興中醫診所院長】
大多數人都曾有過「打嗝」,若是偶爾出現,倒也無妨,只要少吃易脹氣的食物及養成細嚼慢嚥的習慣即可;若頻率增加,且持續時間太長,可能是因器官病變、中樞或腦部神經異常等,不能等閒視之。
打嗝是由於橫膈肌痙攣所致,但其他疾病如胃腸神經官能症、胃炎、胃擴張、胸腹腔腫瘤、腦血管疾病、肝硬化晚期、尿毒症等,也會出現打嗝,應盡速醫。
曾有一名40餘歲婦女,半年來飽受打嗝困擾,合併胃酸逆流、胸口灼熱、胃腸悶脹不適而前來求診,經診斷確定為胃氣上逆導致「胃食道逆流」所致,給予處方「止嗝和胃散」等,服用兩個月後,症狀完全消失未再發作,在診斷時須詳加辨別,才能「對症下藥」恢復健康。
根據中醫觀點,打嗝原因雖多,但總與脾、胃、肝、腎有關,治療上必須著重於調整臟腑功能失調為主,再依據不同症狀,選用有降逆止呃作用的藥物配合治療,才能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打嗝在臨床常見的情況,可分下列四種:
1.脾腎陽虛:陽氣不足所致,以老年人或身體虛弱的人最常發生,患者常倦怠、食少、肢冷、便溏、腰膝無力、遇勞累會加劇,治療上宜健脾溫腎,降逆平呃。
2.胃中寒冷:胃中有寒所致,打嗝會連及胸膈間及胃脘部不適,遇寒冷尤易加重,治療上宜溫胃祛寒止呃。
3.胃火上逆:肝火犯胃引起,除了打嗝,也會口臭、心煩、喜冷飲、小便短赤或大便秘結,治療宜清肝和胃瀉熱,通腑止呃。
4.胃陰不足:津液虧耗所致,多因大病或產後引起,此類患者有心煩口渴、咽乾鼻燥、舌紅而乾或有裂紋,治療上宜滋養胃液,降逆止呃。
另外,也可在隔俞、膻中、足三里、內關、太衝等穴道針療,以幫助療效。
很多人求診醫師,卻忽略日常生活飲食習慣是很重要的關鍵,建議患者除接受治療外,也要重視自身調養,以避免復發。
【2014/10/30 聯合報】
via UDN健康醫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