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元氣周報18日在高雄國際會議中心舉辦元氣健康講座,主題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許多家長都很關心,尤其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藥物治療「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該不該吃藥 家長最大疑惑
|
許多家長在會中提問,我的孩子何時該開始吃藥?吃多久會有成效?會不會有藥癮?這些對家長而言,都是難言的困擾。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醫師顏正芳認為,藥物治療多半是中樞神經刺激劑,用前額葉促進多巴胺等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提升工作記憶和衝動控制。顏正芳說,兒童在服用後會變得較安靜,「衝動」降低,注意力改善,但副作用主要是食欲降低或影響睡眠,所以避免睡前服用。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醫師劉黛玲說,外界不少人會擔心藥物濫用,她強調,這是錯誤的觀念,從文獻可看出服用中樞神經刺激劑治療者,長大後比未服用該藥物者較少發生藥物濫用。
與孩子溝通 一定要眼神接觸
面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許多家長最大的困擾是,「說了很多次,都聽不進去」,宛如「鴨子聽雷」。高雄醫學大學精神科臨床心理師陳鈺閔建議,家長在和孩子互動時,首先要注意的就是「給予有效的指令。」
1.減少分心的事物
她說,有效指令最重要是講話時要確定眼神接觸,不要一面做家事,一面和孩子對話,讓孩子感受到你是面著他說話,減少會引起分心的事物。
她舉例,如果孩子在看電視,你在旁交代事物,孩子的心根本就在電視上,應該先把電視關了,面對面和孩子交談。
2.談話要簡短具體
談話也要注意簡單、肯定,不要說了一大串,如媽媽上班很辛苦又要做飯,最後才要孩子趕快寫功課。
3.適度讚美別翻舊帳
要適度讚美孩子,讚美的技巧要立即、簡短又具體,也不要「翻舊帳」,說以前多不乖,現在變得很乖,更不要帶有諷刺的語氣。
別碰添加物 多補充ω-3和鐵
除了服藥,家長也很關心,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該怎麼吃,才能補充營養?
高雄醫學大學營養部營養師郭玉恆說,根據目前臨床研究,並沒有任何的營養相關研究證實可以治療過動症,但從部份研究發現,加工食品例如加工肉類、鹹味零食都和過動指數呈正相關。
她舉例,英國學者McCann發現食品添加物會引起孩童的過動及注意力不集中。他認為對過動兒可能有益的營養素是ω-3和鐵。ω-3脂肪酸主要來源是全穀根莖、豆魚肉蛋類、蔬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鐵質的來源,含鐵質高的食物包括動物肝臟、紅色瘦肉,還有紅色蔬菜、紅紫色水果。
她也建議飯後半小時,可補充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把握天天蔬果579的原則,2到6歲的學齡前兒童要有3份蔬菜加2份水果;6歲以上的學童、少女、成年女性應該要有4份蔬菜及3份水果,青少年及所有成年男性都必須要有5份蔬菜及4份水果。
總之,不論過動症的孩子還是一般孩子,都應該多吃食物並減少食品的攝取,這樣可以讓每個孩子健康長大。
過動症診斷標準
顏正芳說,「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診斷標準,必須在以下九項中、有六項或以上,且持續六個月以上才算是。
九個項目包括:
1.無法注意細節而常粗心犯錯。
2.無法維持注意力來完成工作或遊戲。
3.不專心聽人說話。
4.經常不能按指示將事情完成。
5.難以規畫工作及活動。
6.逃避需要全神貫注的任務。
7.常遺失物品。
8.易受外界刺激而分心。
9.日常活動經常遺忘事物。
via UDN健康醫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