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7日 星期五

從頭到腳 養生保健十三法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中醫養生就是一種綜合性的強身健體活動,其目的在於頤養身心、增強體質、預防疾病,進而收到最好的保健效果,讓身體因此而獲得健康,其中,孫思邈所提倡的養生十三法就是流傳到現在仍適用的一種功法。


專家看法


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中醫科醫師張盈瀅表示,養生十三法為藥王孫思邈所提出,主張宜從頭到腳進行養生保健,其目的是幫助人們可以健康養生、延年益壽,這位中國古代著名的中醫師相當懂得養生之道,所以才會提出一套貼近民眾生活的養生十三法,也因此,孫思邈不但是一位醫家,也是養生的實踐家,其論述至現在都有學者專家持續進行研究。


養生十三法 益處多


總計包括髮宜常梳、目宜常運、齒宜常叩、耳宜常鼓、臉宜常洗、頭宜常搖、腰宜常擺、腹宜常揉、膝宜常扭、腿宜常走、足心宜常搓、谷道宜常攝、玉津宜常漱等項目,從人體最上面的頭髮到最下面的足心,全部都包含在內,可說是一套完整的養生功法。


養生十三法項目


1.髮宜常梳:這個功法有助於防止掉頭髮。


2.目宜常運:眼睛經常轉動的話,可望消除眼睛的疲勞狀態。


3.齒宜常叩:每次叩齒約三十六下可以保健牙齒、幫助頭腦清醒。


4.耳宜常鼓:耳宜常鼓就是鳴天鼓之意,有助於加強聽覺。


5.臉宜常洗:這個動作可望促使臉部紅潤有光澤。


6.頭宜常搖:搖頭可使頭腦清楚及預防頸椎增生,但動作宜和緩以免感到頭暈。


7.腰宜常擺:這動作可以固腎氣、防止腰痛。


8.腹宜常揉:有助於幫助消化、促進腸胃的蠕動。


9.膝宜常扭:這個功法可以強化膝關節。


10.腿宜常走:經常健走可望促進氣血通暢,以及增加心肺的功能。


11.足心宜常搓:按摩足心湧泉穴可交通心腎,讓人較容易在夜間就寢。


12.谷道宜常攝:意思就是要常常提肛,有助於改善頻尿、遺尿的情形。


13.玉津宜常漱:舌頭攪動上下顎,然後等津滿嚥下,這個動作可間接強健腸胃。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via UDN健康醫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