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K」肺癌致病基因新發現 基因檢測掌握個人化治療!
根據衛生署公布十大癌症死因,肺癌持續高居榜首,每年奪走約八千人的生命!肺癌不是發病率最高的癌症、卻是死亡率最高的一種,顯示在治療上有相當地難度。為了延長肺癌患者的存活期,確診後及早掌握致癌基因,規劃適合病患的個人化標靶藥物治療,是目前醫療體系正積極努力的方向。
台北榮民總醫院分子病理科周德盈主任表示,肺癌在病理組織學上可以分為小細胞癌和非小細胞癌(NSCLC),超過八成的病患是罹患「非小細胞癌」,其中又可再細分鱗狀上皮細胞癌、肺腺癌、大細胞癌;而台灣人最常罹患的就是肺線癌。
周主任表示,臨床醫師會依照患者肺癌的期數決定治療策略。除了手術切除、化學治療、放射治療外,近年更發展出透過基因檢測找到致癌基因,並結合癌症專科整合團隊研擬治療策略,來決定合適的標靶藥物。例如,非小細胞肺癌患若經檢驗後確認有表皮生長因子受器(EGFR)基因突變,則可選擇相對性的標靶藥物進行治療。
近幾年醫學界在肺癌治療上有最新突破,發現了另一致病基因:「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若ALK基因發生錯位,與其他基因(例如EML4)融合產生融合蛋白,將會促使癌細胞增生及轉移。
目前醫學上可利用螢光原位雜交法(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或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來檢測ALK基因是否錯位。若肺癌患者經檢測後確認ALK基因呈陽性反應,目前衛生署已通過最新肺癌標靶藥物,用於治療ALK陽性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提供患者其他的標靶治療選擇。
周德盈主任解釋,在治療的過程中,每個病患的反應會不一樣,醫師會在每個治療階段進行癌細胞分析、投藥設計,提供最適合病患的治療方式。「相信你的醫師最重要!」周德盈主任進一步指出,肺癌是一種非常複雜的疾病,光是提到基因檢測就有不同的分析階段,常讓病患難以理解,更別說做出選擇!
「醫學界從十年前開始更進一步探索致病基因,讓肺癌病患有『個人化』治療的突破,成功提昇患者的存活率,並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周德盈主任說,多虧精確醫學、對症下藥,才能讓肺癌治療再現生機。
周德盈主任提醒,大家都知道罹患肺癌早期幾乎是沒有症狀的,因此要提醒有家族遺傳病史,以及有抽菸和接觸二手菸環境的高危險群定期做健康檢查,若能早期診斷出癌症前期病變,便有機會有較完善的治療選擇。
via UDN健康醫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