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黑心食品頻傳,民眾天天擔心病從口入,體內累積太多合成的食品添加物與毒素,無法排除而傷害健康。中醫師表示,飲食不節會影響腸胃道功能的消化和代謝功能,建議除體質調理促進氣血暢通之外,平日可飲用健脾袪濕茶飲,藉尿液和汗水排解毒素。
病從口入!生病3原因:食毒、水毒、瘀毒
日本漢方醫學家認為,「食毒」、「水毒」和「瘀毒」是導致人體生病的三大病因。所謂「食毒」,是指飲食不節造成胃腸功能虛弱,不能消化的食物在胃腸停滯,進而產生毒素。「水毒」是體內水分排泄障礙,水液留滯於體內而衍生各類疾病,如腹瀉、小便功能差等。「瘀毒」則是血液失去正常循環所產生的不適症狀,稱之為瘀血。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吳勇璋表示,以上三種毒都可能經飲食誘發。《黃帝內經》提到,飲食養生的基本原則是「食飲有節」,即進食和飲水要有一定的節制和原則,如果違背原則,養成五味偏嗜、飲食過量、饑飽無常、寒熱不調等不當的飲食習慣,容易造成腸胃蠕動變慢,久滯而產生毒素。
腸胃道累積的毒素太多,會引起全身性不適,症狀如頭暈、喘氣、喉中有痰、腹瀉、肌肉顫抖等。
中「毒」有多深?檢視舌苔和大小便
如何觀察自己體內的毒素累積程度呢?吳勇璋中醫師建議,可觀察舌苔和排泄物的狀態,分辨體質屬性,再綜合其他徵兆予以適當的體質調理,透過二便通暢、皮膚排汗的方式排除體內毒素,降低毒物對人體的傷害。
早晨刷牙前先照鏡子觀察舌苔的厚薄度,舌苔偏厚又帶有口臭,暗示體內毒素較多,屬於「痰濕較重」的體質,可考慮使用溫膽湯或三仁湯加減;若長期有便祕、經常飲酒、肉食主義、體型又偏肥胖,可考慮選用防風通聖散加減,但因方劑中含有麻黃,高血壓患者不建議服用。
水毒體質、小便不正常的患者,則會考慮選用八正散或五苓散加減治療。另外,常放臭屁、大便顏色偏深、較不成形、又帶有酸臭或腐臭味、小便混濁透明度低,也顯示體內環保不好,毒素較多,排毒前需由專業中醫師診斷再處方,切勿自行選方服藥,以免排毒不成反增毒。
陳皮、紫蘇葉、藿香、扁豆和生薑熬煮的「健脾袪濕茶飲」,有助於排除體內濕氣和毒素。(圖片提供/北市聯合醫院)
喝茶解毒!推薦一帖「健脾袪濕茶飲」
除了根據個人體質開立排毒處方之外,吳勇璋中醫師提供健脾袪濕茶飲一帖,取陳皮、紫蘇葉、藿香、扁豆各10克,以及生薑1小片,用2公升水煮沸後做茶飲用,每日適度飲用可幫助行氣,利尿排濕,緩解因毒素累積所引發的身體不適。需注意的是,若經常感覺大便乾硬者,應減少飲用量,以免體內水分排除太快,反而增加乾便的嚴重程度。
陳皮可調理脾胃;藿香和紫蘇葉具有外散濕氣的作用;生薑可透過辛散作用,打開皮膚表層的毛細孔,幫助排除體濕和毒素,且有助於穩定初期胃痛、噁心。扁豆具有利濕的作用,適合一般體質者;扁豆可用利尿效果更強的薏仁取代,但孕婦不宜使用。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華人健康網」】
via UDN健康醫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