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被扭曲的蛋白質觀念 讓身體更不健康

【內容摘自《救命飲食:熱銷100萬冊,完整專業版(The China Study)》,作者T.柯林.坎貝爾 & 湯馬斯.M.坎貝爾二世,柿子文化出版】

關於蛋白質,有許多最基本的問題,其實很多人都搞不清楚,比如說:


1. 什麼是良好的蛋白質來源?


2. 一個人究竟該攝取多少蛋白質?


3. 植物性蛋白質質跟動物性的一樣好嗎?


4. 需不需要在某些植物性食物中加點肉,以獲取完整的蛋白質?


5. 該不該食用蛋白粉或胺基酸補充品? 尤其是活動量大的人或運動員?


6. 需不需要攝取蛋白質補充品,以促使肌肉生長?


7. 素食者從哪裡攝取蛋白質?


8. 吃素的孩子沒有攝取動物性蛋白質,這樣能不能適當地成長?


若與總卡路里攝取量相比,其實人體只需要5%至6%的膳食蛋白質去代替體內定期流失的蛋白質,一般大部分營養建議的蛋白攝取量都在9%到10%,以確保大多數人至少都達到5%至6%的需求量,但很多人的飲食常會超過這個建議量。


多數人究竟每天食用了多少蛋白質呢?答案顯然超過所建議的10%:美國人平均攝取達15-16%!如此是否會導致罹患癌症的風險?從動物研究的結果來看,答案是:是的!


蛋白質迷思


但是,蛋白質的文化偏見根深蒂固的進入了我們的生活——如果你是文明人,就會吃大量的蛋白質;有錢人吃肉,窮人的主食則是植物性產品,如馬鈴薯和麵包。有些人認為,社會階級低的人之所以懶惰無能,就是因為吃的肉或蛋白質不夠多。十九世紀蓬勃發展的營養學領域,隨處可見到這種精英論與傲慢觀點,它們滲透進入每個關於蛋白質的思考辯證中,讓所有人都認為越大越好、越文明、甚至越有靈性。


但是,到底什麼才是最能幫人體的蛋白質汰舊換新的食物呢?


答案是:人肉。人肉蛋白質的量恰到好處,最能符合人體所需要的胺基酸。不過,我們的男女同胞當然不是用來吃的,於是我們選擇「次佳」的蛋白質:其他動物。其他動物和我們蛋白質的量很相似,因為牠們所能提供的每一種必需胺基酸的量,與我們所需要的量非常接近。這些蛋白質利用起來非常有效,因此被稱為「優質」蛋白質。在動物性食品中,奶蛋類的胺基酸和人類蛋白質最為匹配,因此也被認為品質最好,而「低品質」的植物性蛋白質,可能會缺乏一種以上的必需胺基酸,但是就整體植物性蛋白質而言,依然具備全部的必需胺基酸。


上述所謂的優質,其實是指食物中蛋白質用來促進生長的效率,但「效率」及「優質」兩個詞是會誤導人的。其實,有許多非常有力的研究指出,「低品質」的植物性蛋白質雖然合成新蛋白質的速度較慢,但相對而言卻較穩定,可以說是最健康的蛋白質。但是現在一般人的觀念都是,某食物的蛋白質品質如何,端視於吃那種食物的動物成長多快,而的確也有某些食物的蛋白質效率比與價值都很高,這些食物就是動物性食品。


植物性蛋白質最健康


印度研究人員曾經以兩組老鼠做實驗,他們在其中一組老鼠的飼料中添加黃麴毒素和20%的蛋白質(動物性蛋白質,通常用酪蛋白),這種蛋白質的含量與西方飲食很接近;另一組老鼠飼料也添加了相同劑量的黃麴毒素,不過蛋白質含量只有5%。結果非常驚人:攝取20%蛋白質的老鼠組,都有罹患肝癌的跡象,而5%蛋白質組的老鼠則沒有一隻得到肝癌。


如果以相同的方式來檢驗植物性蛋白質,那麼其促癌效果是不是也和酪蛋白一樣呢?答案非常驚人:不會!實驗中,植物性蛋白質並不會促成癌腫瘤生長,即便攝取量很高也一樣。


如果我們只注重身體發育的效率,彷彿長得越快就越健康,那麼就會促使人們選擇食用最「優質」的蛋白質。
















一百多年來,我們都受到這種誤導人的語言所控制,許多選擇蔬食的人,到今天都還會問:「我要怎麼獲得蛋白質?」好像植物沒有蛋白質似的!就算現在大家已知道植物也有蛋白質,但是由於它常被認為品質不好,因此仍會引發疑慮,結果就是,每次用餐時都得煞費苦心從各種不同的植物性食品中去湊合蛋白質,來彌補彼此缺乏的胺基酸。

這真是矯枉過正!我們都知道,人體其實能夠藉由極為複雜的新陳代謝系統,來從每天所食用的各種天然植物性蛋白質中,取得所有的必需胺基酸,因此我們根本不必刻意吃下更大量的植物性蛋白質,或是費盡心力規劃每一餐。







via UDN健康醫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