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早餐三明治夾火腿蛋、午晚餐吃雞腿或排骨便當,不少人無肉不歡。台灣營養基金會調查發現,四分之一受訪者三餐都吃肉。營養師表示,飲食指南中蛋白質來源順序建議是「豆、魚、肉、蛋」,提醒民眾增加豆腐、豆干等植物性蛋白質攝取量。
台灣營養基金會針對500多名25歲以上成人進行調查,發現35%受訪者每天有兩餐吃肉,25%更是三餐都有肉,高達73%的民眾不瞭解蛋白質攝取優先順序。
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表示,肉類雖然是攝取蛋白質的重要管道,但飲食中若有過多蛋白質來自肉蛋類,會增加飽和脂肪與膽固醇攝取,恐提高心血管疾病罹患率。另外,大腸癌成為國人最好發癌症,也與愛吃肉類、少纖維質脫不了關係。
調查發現,有高達7成民眾每天外食,難以均衡攝取各類營養。吳映蓉說,外食族要少吃炸排骨、炸雞腿、焢肉等,改選擇清蒸、滷、油煎烹調食物。每日可適量增加豆腐、豆干、豆漿等豆製品,或毛豆、黃豆、黑豆等,取代魚、肉、蛋。
每個人每天約需三到六份蛋白質,建議動物性和植物性蛋白質來源最好占1:1。吳映蓉舉例,一顆蛋、一又四分之一片小豆干、半盒嫩豆腐、一杯260cc豆漿等,就算是一份蛋白質,如果吃魚、瘦肉,三個指幅寬就是一份;建議民眾計算蛋白質攝取量時,要同時控制肉類的份量。
via UDN健康醫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