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0日 星期二

誤認成長痛 幼年型類風濕延誤治療恐殘疾

【聯合線上企劃/受訪者:成大醫院小兒過敏氣喘及風濕免疫科 王志堯教授】

一名6歲女孩每天起床就抱怨手腳痠痛,家人誤以為「生長痛」不以為意,用中藥進補一個多月,四肢反更加「紅、腫、熱、痛」、猶如「麵龜」,就醫後才知道罹患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收治上述病例的成大醫院小兒過敏氣喘及風濕免疫科王志堯教授表示,除成人型類風濕性關節炎外,i目前國內一年約有500名孩童罹患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常因誤認為生長痛、運動傷害而延誤治療,嚴重恐造成關節變形、殘疾。


王志堯教授表示,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於16歲以下孩童,ii平均每一萬人有1至2人罹病,其與常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同為基因變異或病毒感染,造成的自體免疫系統疾病,產生異常抗體攻擊正常身體結構。軟骨組織的關節為主要發病部位,發病時會出現「紅、腫、熱、痛」,一般成人型多出現於手腕或膝蓋等四肢關節;幼年型則從手腳指頭等小關節到脊椎等大關節皆會出現症狀,可細分為多發型、少發型與全身系統型。iii其中,全身5個以上關節患部的多發型除關節上表徵外,還會產生發燒、貧血等症狀;少發型容易導致虹膜結狀體炎;而系統型則會出現內臟器官腫大的現象。


王教授進一步指出,生長痛主要是因孩童身體軟骨組織仍在發育,在半夜時大量劇烈活動而造成的疼痛,但不像類風濕性關節炎聚集在關節,產生明顯的腫脹疼痛。而幼年型患者因常被誤認運動傷害或生長痛,歷經中草藥、按摩推拿等民俗療法才獲得確診,如上述6歲患者起床後總抱怨手腳痠痛、僵硬,隔代教養的祖父母雖曾帶其就醫,但仍自行抓草藥服用,過了一個月並無好轉,手腳腫痛更為嚴重,再度才確診、用藥,及時得到控制。


王教授也提醒,許多家長在孩子確診後常因擔心西醫使用類固醇治療影響發育而尋求非正規治療,但根據臨床數據顯示,幼年型患者若未即時確診治療,反而會影響生長發育,有不少未積極治療的患者「完全沒有再長高」,反倒是主動配合治療才正常發育,這類發病初期即積極治療控制者,成年後復發機率也大幅降低。


此外,此類患者與家族病史無直接相關,因此建議若發現孩子無運動傷害,卻經常在早上有關節痠痛、僵硬「晨僵」症狀持續1至2周就應就醫、及早治療。治療上,醫師也強調除了系統型患者會因造成高燒、紅疹與內臟等全身侵犯,需適量使用類固醇治療外,一般患者並不會使用類固醇。部分中草藥含有類固醇,其消炎效果易使患者在一開始感覺有效,但無法控制病情,反而影響生長。而傳統消炎治療藥物採「全面通殺」方式對抗疾病,效率較差,用藥時間長,且容易造成腸胃不適等副作用,影響患者對治療醫囑的遵從性。現行採「標靶治療」針對發炎物質直接抑制的生物製劑 是病患的另一種治療選擇。


i台大醫院健康教育知識中心知識庫(衛教文章) 楊曜旭醫師 台大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http://ift.tt/1pePTWr

ii台大醫院健康教育知識中心知識庫(衛教文章) 楊曜旭醫師 台大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http://ift.tt/1pePTWr

iiiJ, G.S challer,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Pediatr, Ann,11:375~380,1982







via UDN健康醫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