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伯伯早年在職場全力打拚,鮮少交際應酬,一輩子就只有工作,他做事實事求是,很獲上司賞識。但幾年前光榮退休後,生活轉變,開始吃、睡不好,對任何事物都興趣缺缺,連基本的家事也做不來,他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像廢人一個,退休才不過兩、三年便選擇輕生。
病症較複雜 不容易判別
台灣老年憂鬱問題到底多嚴重?高雄長庚醫院副院長張明永曾以1500個老人為樣本,分「都會區」、「半都會區」、「鄉下」3組進行研究,結果發現21%的老人有憂鬱症,等於5個就1個,且都會及鄉下的老人,症狀比半都會區的老人憂鬱,老男人又比老女人嚴重。原因包括健康出問題、經濟多煩惱及身旁沒有支持系統。
「老年憂鬱的問題盤根錯節。」義大醫院精神科醫師簡佳璋指出,老年憂鬱常與許多問題合併產生,與失智症也互為因果,照顧者很不容易辨別長輩是否憂鬱,往往失去戒心。
常抱怨疼痛 卻找不出病因
台語俗諺形容得很傳神,指老人家是「坐著就打哈欠、躺著就睡不著、說話常提過去、說完馬上忘記。」高雄長庚副院長張明永說,老年人因機能退化,很多慢性病跟著來,一下子眼睛痛、牙齒痛、頭痛,但看起來又好好地,反覆檢查也找不到病因,這就要小心。
簡佳璋指出,其實荷爾蒙的改變、生活上的壓力、血管通透性問題,都會誘發老人憂鬱,照護者可觀察長輩早年有無憂鬱症病史,以前如果有,老年以後也常會有;除此,長輩如果常有罪惡感、負面思考,更不能大意。
一般憂鬱的症狀不外乎情緒煩躁、鬱悶,體重、食欲下降、睡眠出現障礙等;醫界發現老年憂鬱則有妄想、身體不適,記憶力、反應力、自我照顧能力下降,處理事情的彈性變差等非典型症狀,且老年憂鬱症常以身體病痛的抱怨為主,而痛又是主觀感受中最強的一種。
失智與憂鬱 常互為因果
值得注意的是,失智與憂鬱互為因果,憂鬱症常被認為是「假性失智症」,而罹患失智或帕金森氏症的老人也常合併憂鬱,張明永說明,帕金森氏症患者因為多巴胺等神經傳導物質缺乏,容易伴有失智、憂鬱等問題。
簡佳璋說,早年他父親每天必到佛堂向神明奉三杯水,有次他發現父親竟忘了倒第三杯的水,經提起後,他父親很震驚,懷疑怎麼可能,後來父親自己去查看,發現真的忘了倒,憂慮、緊張全浮上臉龐,「認知功能起變化是失智的前兆,家屬從旁的觀察很重要。」
更年期憂鬱 也不能忽略
不只失智等症狀與老年憂鬱扯不清,一般人步入「更年期」也常出現憂鬱症狀。醫師指出,男性在更年期,睪固酮、雄性素會起變化,女性則是黃體素等荷爾蒙會減少,隨之產生骨鬆、心血管疾病、睡眠障礙、甲狀腺等問題,有些婦女無法適應更年期,情緒大幅波動,甚至形容自己憂鬱到想死。
他表示,老年憂鬱的症狀多半藉「身體」表達,全身到處痛,一切都不對勁,天天嫌東嫌西、發脾氣、不講話,什麼都放不開的老人、個性龜毛的老人,憂鬱症愈容易找上門。
「努力活得快樂,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張明永鼓勵老人家要多運動、多接近大自然、多與年輕人在一起、多學習新事物、即使打麻將都好,最好去當志工、回饋社會,但絕對不能在家養尊處優,否則生活沒有重心,憂鬱病痛很快找上門。
▇ 長輩的五大困境
張明永說,老人有以下五大困境,總和來說,老人憂鬱最大的原因就是「失落」,因此周遭的支持系統很重要,但老人自己力圖改變,更重要。
1.尊貴價值的減少
2.生活調整困難
3.慢性疾病激增
4.世代間適應困難
5.權威隕落
▇ 長輩有哪些症狀 應求助精神科?
1.過度焦慮 、過度求醫
2.重複行為
3.明顯記憶力損失
4.處理事情能力出現障礙
5.睡眠障礙
6.價值觀改變
7.常出現負面思考
8.妄想、幻聽現象
9.對事情不感興趣
製表╱記者王昭月
■聯合報
via UDN健康醫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