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永遠記得去年那個下雨的早上。」職能治療師呂忠益說,「大仁哥」第一次來上課,氣嘟嘟的大聲吼:「很多同學都討厭我。」他沈默一陣後大哭:「我不要被討厭,老師教教我。」
小四兄弟讓阿嬤常跑學校道歉
就讀小四的「大仁哥」和弟弟都是經診斷注意力不足的過動兒,平日由阿嬤教養。由於兩兄弟經常「鬧事」,上小學後,阿嬤三天兩頭到學校道歉。經由職能治療師呂忠益一年多來的行為治療,兄弟倆現在已可好好坐下來寫功課、不再經常和同學吵架、打架,還會幫阿嬤做家事。
阿嬤說,兩個孫子是她帶大的,兄弟倆自小就愛打打鬧鬧,怎麼說也說不聽;上幼兒園時就坐不住、不專心,常在教室大聲喧鬧。哥哥國小三年級時在老師的建議下,到醫院經醫師評估,才知道兄弟都是過動兒。
「大仁哥」跟念小二的弟弟,之前都是學校的「風雲人物」;不是無法坐下好好聽課,就是跟同學打架,要不就賴在地上,任憑老師好說歹說就是不甩。阿嬤常要去學校向老師、同學或其家長彎腰說「對不起!」
呂忠益指出,過動兒通常在視覺及聽覺的專注力不夠,書寫能力也跟不上應有進度,再加上情緒控制力不足,以及不知如何跟他人互動,常常與同學玩一玩便莫名其妙的打了起來,因此,容易造成自我認知不足及缺乏自信心,一個人才往往就這樣被淹沒。
「不是每位過動兒都需要吃藥」
「不是每位過動兒都需要吃藥。」呂忠益說,找出每個孩子需要被協助的地方,透過遊戲往往就可以給孩子最大的幫助。
呂忠益指出,像「大仁哥」經感覺統合和專注力評估,發現他注意力不集中,很急躁、坐不住,動作不協調,雖然握筆很用力,但是抄寫時跳漏字很嚴重,不愛寫字。而且由於情緒控制能力差,無法表達內心的想法,也因此不喜歡自己,也討厭別人。
一年多來,「大仁哥」和弟弟經類似123不能動的「剎車遊戲」學習控制暴衝、「情緒引導」練習表達喜怒哀樂,還有跟著治療師的口令做動作,來訓練忍耐及人際互動等,兩兄弟進步神速,現在可以坐下來好好寫完功課了。
家長要先了解孩子的行為表現
呂忠益指出,家長必須了解過動兒的行為表現,絕非是孩子頑劣或自己管教失當,要知道這些孩子的問題是長期的,為了他們健康的成長,需要特別的醫療幫助,加上專業人員持續的協助,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via UDN健康醫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