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黃玉芳/台北報導】
幾波油品風暴,讓消費者疑惑,「到底還有甚麼油可以吃?」北醫大公衛系教授韓柏檉表示,消費者應該改變用油「一罐到底」的觀念,家中準備多種油品,依不同的烹調需求使用,不僅可攝取不同油品的營養,也能分散風險。
|
|
幾波油品風暴,讓消費者疑惑,「到底還有甚麼油可以吃?」北醫大公衛系教授韓柏檉表示,消費者應該改變用油「一罐到底」的觀念,家中準備多種油品,依不同的烹調需求使用,不僅可攝取不同油品的營養,也能分散風險。
罹癌後更加重視飲食安全的韓柏檉表示,他什麼油都吃,家中有苦茶油、橄欖油、大豆沙拉油、椰子油、核果油,有時青菜燙一下,淋上核果油和醬油,就是一道清爽美味的菜餚。
他說,不同油品都有不一樣的功能,若要高溫油炸或煎煮,可使用豬油、牛油、椰子油或棕櫚油,這些油比較安定、不容易氧化;若要低溫拌炒,則選擇葵花油、大豆油、橄欖油等比較健康。
對不少民眾因為恐慌,瘋狂搶購豬油,甚至全面改用豬油,韓柏檉說,臨床研究發現,同樣吃一公克豬油和植物油,豬油在體內生產的膽固醇量,是植物油的兩倍,因此常吃豬油的人,罹患三高疾病的機率吃植物油高,豬油淺嘗即可,不應全面取代其他食用油。
韓柏檉表示,植物油還是比動物油健康,但建議放棄傳統「一罐用到底」的觀念,不要煎、煮、炒、炸全都用同樣一種油,最好是多種類攝取,依照不同的烹調方式選擇油品,也不要過度吃單一一種食物。
他說,所有食安問題都是機率問題,減少接觸、養成回家吃飯的習慣,再透過運動和正常作息,就能加強身體的免疫力和自癒力,趨吉避凶、減少風險。
北醫保健營養學系主任陳俊榮說,在家裡使用油品烹調時,最好當次或當日使用,如果不想浪費,可在油炸後濾除殘渣再低溫貯存,但最好於隔天使用後就丟棄。
新舊食用油不要混用,若食用油顏色變深、黏稠,油炸時候有白色泡泡,且泡泡超過炸鍋一半以上面積,表示油脂劣化,一定要換油。
【2014/10/20 聯合晚報】
via UDN健康醫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