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
6歲的蔡小弟近半年來看電視時總是將音量轉很大聲、注意力也不集中,因平常早就有鼻子發炎、咳嗽、鼻塞等情況,就醫檢查發現他因雙耳中耳積水,內耳毛細胞早已受損,出現聽力障礙。醫師提醒秋冬季節孩童易感冒,康復後若出現聽力減退情況,應及早就醫檢查、及早治療。
收治這名男童的高醫耳鼻喉科主治醫師王遜模指出,蔡小弟因長期黏稠鼻涕、咳嗽、鼻塞等症狀,固定至小兒科回診治療,不過半年來,媽媽發現要跟蔡小弟喊話兩、三次才有反應,老師也察覺他反應和專注力遲緩,說話時也有構音困難,就醫發現已有傳導性聽力障礙,須裝置中耳通氣管矯正聽力。
王遜模表示,幼兒因耳道較短、較水平,約有八成孩童罹患中耳炎後,因鼻涕等液體積在耳咽管內,會有中耳積水現象,不過約三個月後就會逐漸康復,僅10%小朋友不僅持續發炎,還合併傳導性聽力障礙,若未及時治療,可能會造成聽力永久受損。
王遜模說,一般而言,耳聲傳射檢查可確認幼兒的內耳毛細胞及聽覺是否受損,若小朋友已經出現聽力障礙,就需透過藥物治療發炎並長期持續追蹤。
【2014/11/21 聯合報】
via UDN健康醫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