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老是抬不起來。」年紀愈大,愈覺得雙腳不靈光,不只無法爬樓梯,連走路都不能走太久。元氣周報與輝瑞大藥廠在台南舉辦「喜樂保骨新生活系列講座——退化性關節炎」,邀請骨科醫師與物理治療師帶領民眾正確面對關節退化問題。
|
脊椎、膝蓋、髖部及手部等處都有關節,成大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黃國淵指出,關節炎患者容易出現疼痛、僵硬、腫脹,甚至行動困難等症狀,好發年齡平均為65歲以上;體重過重者對關節負擔大,也容易磨損退化。
女性關節磨損 較男性早
長期姿勢不良如O型腿與X型腿,或是長時間站立、過度激烈運動、關節曾受傷,都會讓關節受壓,造成關節面軟骨磨損、纖維化及關節囊潤滑液改變,導致退化,最常發生於運動員與勞工等職業。
女性關節磨損退化平均年齡較男性早,手指關節退化更為顯著,女性為男性10倍,平常應多活動手指。醫師提醒民眾隨時保持「腰桿挺直」,搬拿東西須將身體靠近重物,靠手力量拾起,減少脊椎發生病變。膝關節為全身最大的關節,也是最容易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的關節之一,控制體重、步行或使用輔助器具可避免膝關節受損。
退化性關節炎無法完全治癒,僅能控制病情。醫師治療一般以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為第一線藥物,通常在數天內都可達到減輕疼痛效果,當症狀減緩或消失後,並不建議長期服用。許多病患在服用該類藥物時,常有腸胃不適的症狀產生,甚至胃腸潰瘍、出血或穿孔;最新COX-2專一性抑制劑,除了具傳統止痛藥物療效,還能降低腸胃副作用,不會造成血壓升高及水腫,對於併有高血壓的關節炎病患,不會惡化心腎相關疾病。
把握黃金時期 即早治療
|
「把握黃金時間治療。」醫師提醒,早期關節炎治療以藥物治療或運動為主,可攝取葡萄糖胺、注射玻尿酸,也可進行PRP療法(富含血小板的血漿),利用自體血小板再生修復。一旦關節嚴重退化,外觀變形、浮腫,甚至造成尿失禁、運動神經受損,就須針對狀況進行滑液膜切除術、關節鏡手術或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怕痛也要運動 加強肌力
「怕痛還是要動。」樹人醫專物理治療師傅士豪表示,年長者害怕運動會痛,但規律運動可改善關節僵硬與促進肌力,游泳、散步等低衝擊有氧運動可強化下肢肌力、肌耐力及骨骼強度。
在家邊看電視就能邊運動,利用高度適中、有扶手、沒滾輪的椅子做下肢交替關節運動,利用牆面做胸廓運動,並伸展身體,活動身體各關節。
運動前可熱敷 減緩僵硬
治療師建議每周進行二至三次阻力訓練,游泳可同時增加肌肉強度、減少關節疼痛、改善末梢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幫助減重。但蛙式重複彎曲易傷膝,不適合膝蓋退化者。運動前可用濕熱毛巾或溫水浴來減少疼痛及僵硬情形,或是每周溫敷三次,溫度以40度較適當,一次敷30分鐘。
膝蓋退化該怎麼上下樓梯或爬斜坡?傅士豪表示,民眾可記住「好上壞下」口訣,好腳先踩第一步上樓梯,由好腳支撐身體往上的重量;下樓梯則是先踩受傷的那隻腳,因為當時身體重量還在上方。若平常要拿拐杖,應拿在好腳那邊,除了方便走路,也能平衡左右兩邊施力。
via UDN健康醫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