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3日 星期四

海水殺孑孓/水溝僅家蚊 學者:力量用錯


【聯合報╱記者吳曼寧、蔡容喬/台北、高雄報導】


高雄市衛生局昨天起在高雄市五個疫情嚴重的行政區大規模展開「海水殺孑孓」行動,但有學者整理國外研究投書本報,指淡鹹水可能反而助長斑蚊大量生長,極可能改變環境生態。對此衛生局表示,都會型水溝結構並不會長期蓄積海水,只是將海水當成另一種「天然滅蚊藥劑」投放,不會影響生態。


蚊子專家台大昆蟲系教授楊平世表示,生活在水溝的蚊子,屬於熱帶家蚊,不會傳染登革熱,「力量有點用錯地方」。他說,會傳染登革熱的蚊子,為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只能在較乾淨的水源生活,通常棲息在有積水的瓶罐內。水溝內的水比較髒,不是牠們生存的地方。


楊平世警告,蚊子從幼蟲長到成蟲,只需一星期,繁殖速度非常快。面對嚴重疫情,高雄市已經必須發動「全民總動員」,家家戶戶清除積水容器,並在高密度人口區噴藥。


高市衛生局疾管處技正陳朝東強調,都會型水溝與下水道系統相連結,就算灌入滿滿海水讓孑孓死亡,一周內就會自然流失、蒸發,並非整個下水道都充滿海水,不會影響原有生態。


陳朝東指出,目前高雄市水溝防治登革熱的最大困境在於,乾季時水位低,溝底凹凸不平,包括粗鹽、漂白水和環境用藥都無法均勻分布到整個水溝中,殺蚊可能出現死角,但若灌入大量淡水後再添加藥劑,成本再怎麼算,都比天然海水貴上數百倍!他表示,海水殺蚊只是眾多防治方法之一,會視情況交替運用,不會對生態造成影響。


【2014/11/14 聯合報】







via UDN健康醫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