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線上企劃/聯合報/記者趙容萱/北區報導】
女性發生率是男性9倍 好發於中老年 「及早治療緩解機率高」 否則關節破壞、變形 嚴重恐感染致死
60歲李姓婦人10年來受盡類風濕性關節炎折磨,腫脹疼痛全身僵硬,直到最近她接受生物製劑療程,疼痛減緩,病情控制良好,被侵蝕的軟骨回補,她現身說法,鼓勵其他病患及早就診。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藍忠亮說,類風濕性關節炎在20年前幾乎無藥可治,隨著醫藥進步,病患及早治療,緩解的機率越高,對關節損壞、失能都有較好的保護,病患的健康、生活品質、職場競爭力、生產力都能被保留。
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簡稱RA)為自體免疫造成的多發性及慢性關節炎;典型症狀為全身多處小關節的腫痛或晨間僵硬,若不治療,可能造成關節的破壞及變形,嚴重恐感染致死。
類風濕性關節炎盛行率約占人口0.4%到1%,台灣約十萬名患者占免疫風濕科門診大宗,可說是「關節炎之王」,好發於中老年女性,其次為年輕女性,女性發生率是男性9倍。
藍忠亮說,由於類風濕性關節炎沒有特定病理或影像學特徵,診斷不易,主要靠病人描述症狀以及醫師臨床經驗判斷,日本厚生省曾召集專宣研訂出「早期類風濕關節炎診斷基準」,可以做為民眾自我檢查基準。
藍忠亮指出,日本厚生省「早期類風濕關節炎診斷基準」簡化為六項觀察重點,民眾可透過自我檢測、勾選,若有超過四項條件相符,應速就診,由醫師排除紅斑性狼瘡、僵直性脊椎炎、乾癬性關節炎等其他自體免疫問題後,針對病況治療。
藍忠亮發現,有的病患在治療後,因症狀緩解自行停藥,或者因服用藥物產生不適,自行停藥,往往因此加重病情,建議治療過程中,能充分與醫師溝通,並經由醫師評估調整藥量,或由醫師診斷再行停藥。
【2012-12-16/聯合報/B2版/大台中綜合新聞】
via UDN健康醫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