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陳沛佑/內埔報導】
|
76歲的醫生杜英吉行醫半世紀,今天醫師節,他獲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表揚50年行醫獎。他目前是屏東現在還在執業年紀最大的耳鼻喉科醫生,行醫多年時常幫助窮人。他說,當醫生對他來說就是「尊重生命」的實踐,希望能做到不能做為止。
杜英吉出身嘉義,父母務農,小時候弟弟得到腦膜炎,看到弟弟痛苦的樣子,加上看到家人四處借錢求醫,讓他決定要當醫生。他因家窮,每天早上4點起床要幫忙父母摘菜,6點再去學校。從小愛念書的他,常被家人唸「讀書有甚麼用」,阿公更每天都將書包藏起來,不讓他去學校。
杜英吉堅持學醫夢,但因家中缺錢供應他念書,大學聯考只填不用學費的「國防醫學院」,順利考上,畢業後,到屏東的空軍醫院服務,從此在屏東展開50年的行醫路。
他原本學外科,後來決定改學當時較冷門的耳鼻喉科。那時,鼻竇炎、扁桃腺等小手術還可以在診所開刀,但一次費用一萬元,當時的月薪僅有一千元,不少病人因沒錢而無法做手術,「我就免費開刀」。
杜英吉說,二十多年前,治療過一名不小心溺水的小兒麻痺患者,恰好這位患者是伯大尼的院生,他發現孩子因衛生條件不佳,有的長頭蝨、皮膚病,於是他不僅捐款給伯大尼,還捐了張大理石的餐桌取代長年使用已經腐爛的木桌,老婆也投入當志工,一做就是30年。
二兒子杜佳樺說,目前經營身心障礙療養院,就是因為小時候常和父母一同到伯大尼服務影響所致,希望能和父親一樣,用自己的力量回饋社會。
【2014/11/12 聯合報】
via UDN健康醫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