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吳佳珍、詹建富/台北報導】
醫師表示,抗藍光眼鏡產品是否能保護視力,國際間至今未有定論;藍光對人體並非全然有害,建議根本之道是養成健康的用眼習慣,避免眼睛過度疲勞。
三軍總醫院眼科部視力保健科主治醫師戴明正昨天表示,一般來說,鏡片色澤偏黃,過濾藍光的效果較好,但如此也會降低色彩的亮度和鮮豔度。近年來民眾看3C產品、霓虹燈的時間增加,抗藍光商品應運而生,但他表示,國際至今尚未訂出抗藍光產品的標準規格,對於要阻隔多少比率的藍光,沒有定論;與其使用抗藍光眼鏡,不如減少看螢幕時間。
戴明正指出說,從動物實驗發現,長期接觸藍光,會刺激視網膜細胞受傷,造成黃斑部病變等,但對人體的確切影響,還在討論中。眼科醫學會常務理事何一滔則說,並非所有的藍光都有害,其實在自然界中,藍光可分為有益藍光和有害藍光,因此過度阻隔藍光也不行,藍光與褪黑激素分泌有關,若完全阻隔藍光,會造成生理時鐘錯亂,過猶不及都不宜。
萬芳醫院眼科主任吳建良說,藍光的波長僅次於紫外光,紫外光已證實會傷害視網膜,現代人又過度暴露在手機、平板等人造光源下,所以醫師建議重視藍光對視力的影響。他說,養成健康的用眼習慣更重要,每看卅分鐘螢幕,就休息十分鐘;國外眼科界建議,每看廿分鐘螢幕、休息廿秒、看廿呎(約六公尺)外東西,讓眼睛肌肉放鬆。
【2014/11/07 聯合報】
via UDN健康醫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