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過癌症艱苦的治療,並不是抗癌旅程的終點,接受治療的癌友承受各種治療後,接踵而至的是虛弱的身子和排山倒海的副作用,掉髮、惡心、嘔吐、腹瀉、免疫力下降等,此時又是另一個為生存而奮鬥的開始。
沒吃飯就沒體力對抗病魔,但各種副作用容易讓癌友胃口不好,加上化療同時破壞正常細胞與癌細胞,口腔容易潰爛,進食加倍困難,甚至不少患者僅能透過鼻胃管補充綜合營養品。因此幫助癌友吃下東西,成為重要課題。
原則一╱鼓勵進食 但不能勉強
郵政醫院資深營養師黃淑惠說,鼓勵癌友進食的原則就是「不勉強」,要先問對方想吃什麼、以他為主,讓他吃現階段能接受的食物,別逼著進補,否則吐出來了就前功盡棄。願意吃、開始進食是首當要務。
成大醫院營養部主任郭素娥說,尤其不少病友治療後味覺改變,有些人口腔出現金屬味,有人對苦味特別敏感。此時家屬可避免如苦瓜、芥蘭菜等苦味較重的食物。有些人甚至會開始想吃以前從不吃的東西;另一部分病友則會有味覺遲鈍狀況出現,建議家屬可以適時加重調味料,增加風味;有些人容易口乾或口渴,此時可吃些勾芡後的食物、喝檸檬水或嘴含冰塊,增加口腔滋潤度。
原則二╱先願意吃 再吃得營養
黃淑惠說,就算剛開始癌友只想吃簡單、少量的食物或是單一種類的食物都無妨,家屬先別擔心營養問題,只要願意吃就是好的開始。
一旦能吃、且胃口較好時,再慢慢增加熱量和營養即可。例如患者原本只想吃白稀飯配醬瓜,就先讓他吃,有熱量總比沒有好。隨著可吃下的量慢慢增加,就可適時加料,放些軟花椰菜、豆腐或蛋增加營養。 以下是癌友的進食技巧:
1、用餐地點換一下
家中或醫院容易讓癌友產生「自己是病人」的氛圍,而食不下嚥,有時光是換個場地就能開胃。黃淑惠曾遇過一位病友會自己準備健康餐盒到咖啡廳揀個舒適的位子,點杯花草茶、伴著音樂好好吃頓飯。
2、一天五餐到七餐
癌友不必一次吃太多,可改成少量多餐,一天吃五到七餐或是每兩、三小時進食一次都可以。
3、少油少糖不反胃
郭素娥說,聞到食物容易感到惡心也是許多癌友的困擾,常有惡心嘔吐現象者,要吃得清淡些,少油少糖能減少惡心感。另外,遠離油煙味、強烈辛香料、油膩感等味道,吃較乾的食物如餅乾、吐司,或低溫帶涼感的食物,較不會引起嘔感。
4、乾濕食物分開吃
黃淑惠建議採「乾濕分離」吃法,即濕的食物和乾的食物不要同時下肚,而是隔一段時間再吃,以降低食物脹起或體積過大而引起嘔吐的機會。
舉例來說,新鮮果汁下肚後就先別吃麵包,等幾個小時後再吃,如此不只降低胃脹、不容易吐,還吃下了足量的食物,是個不錯的策略。除了乾濕分離,也要注意別「忽冷忽熱」,因冷熱食物交替會刺激腸胃,為大忌。
5、產氣食物少吃點
易嘔吐的患者也應避免容易「產氣」的食物如洋蔥、韭菜、青椒及紅豆、綠豆等豆類。
6、酸味飲品可開胃
可準備溫的紫蘇梅汁、桑椹汁、檸檬汁或洛神花茶等天然帶點酸的飲品少許,有紓緩、開胃之效。
7、餐後起來走一走
而身體狀況還不錯、能下床走動的患者,建議用餐後適度運動、散步,可促進腸胃蠕動。
黃淑惠提醒,每個癌友各有不同狀況,像是口腔有傷口的患者可能就不適合直接喝蔬果汁,此時可加些吉利丁將果汁製成果凍,反而比較不刺激傷口。
但無論如何,切記先找出合適的進食方式,之後再調整熱量與營養。如此便能打造對抗癌症的最佳身體,更進一步回歸原本的生活。
降低副作用
化療前漱口 減少口腔潰爛
基隆長庚醫院癌症中心主任王正旭表示,化學治療因同時破壞正常細胞與癌細胞,容易產生副作用,其中一項是口腔潰爛。為降低口腔潰爛程度,病友可在化療前與化療期間,使用低刺激濃度的漱口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潔,另可搭配白開水與軟毛牙刷使用,以免殘留在口腔的食物加劇口腔潰爛。
via UDN健康醫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