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藥物,亦即降壓劑,對製藥公司來說是很有賺頭的商品,使用的人非常多。在日本約五千萬名高血壓患者當中,至少就有一千萬人以上在服用降壓劑,而且,據說實際數字其實更高達兩千五百萬人。無論如何,都是非常不尋常的數字。
在以前,血壓持續出現收縮壓在一百六十mmHg以上、舒張壓在九十五mmHg以上,才叫做高血壓,也才會被當成治療對象,然而最近卻變成「必須控制收縮壓在一百三十mmHg、舒張壓在八十五mmHg以下」。
我自己也診察過許多被貼上高血壓標籤的人,對於收縮壓要降到一百三十mmHg以下的指示,實在覺得很不對勁。
在第一章也提過,很多老人家不要說降到一百三十以下了,光是降到一百六十以下就會出現明顯的身體不適。只要身處醫療現場,相信就能立刻察覺其中的不合理。如果以自己的經驗為重的話,便很難接受收縮壓控制在一百三十、舒張壓控制在八十五以下的指示。
其實,血壓低一點比較好這個意見,我原本也非常贊成。但是,那是指在自然情況下呈現的低血壓,跟以藥物強迫降低血壓是完全不同的意義。這種行為,說穿了,只讓人覺得是有意在增加高血壓患者、讓他們服用藥物。
究竟為什麼要服用降壓劑呢?服用降壓劑真的有益身體嗎?這是我心中單純的疑問。
關於必須服用降壓劑讓血壓下降的理由,經常被理直氣壯提出的,就是預防腦部及心臟方面的疾病,例如心肌梗塞、腦梗塞、腦出血。在腦出血方面,的確有資料顯示,收縮壓超過一百八十的話,風險就會提高,所以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腦梗塞及心肌梗塞方面,卻從未給人「高血壓患者特別多」的印象,而且,在原理上也還留有一些疑問。原因在於,腦梗塞及心肌梗塞都是屬於血管阻塞的疾病。
腦梗塞及心肌梗塞,其實是因為動脈硬化情形惡化,尤其是末梢血管變得僵硬所導致,血壓上升只是種結果。
血壓=從心臟輸出的血液量(心輸出量)x血管硬度(末梢血管阻力)
由此可知,動脈硬化情形嚴重、血管變得僵硬,便會出現血壓上升的結果。
不過,最近也有報告指出,有不少動脈硬化情形惡化的人,血管並沒有變得僵硬。也就是說,許多人即使動脈硬化情形惡化,血壓也不會上升。的確,血壓沒有特別高卻罹患心肌梗塞或腦梗塞的人,其實並不少見。
此外,近來也有報告顯示,即使以降壓劑降低血壓,心肌梗塞及腦梗塞發作的頻率也不會出現太大的變化。我認為那便是動脈硬化沒有獲得改善的緣故。在動脈硬化沒有改善的情況下,即使服用藥物強迫降低血壓,遲早血壓還是會再上升。到那種時候,我想一定會引發出血等問題吧!
另一方面,也有些人動脈硬化情形並不明顯,血壓卻很高。像這樣的人,每次心輸出量一定比較多,就算以降壓劑降低血壓,也不能期待會產生預防心肌梗塞和腦梗塞的效果。
via UDN健康醫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