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工淪為毒物化妝術
根據研究,現代人日常生活每天所吃的食物,至少有七成是非天然的加工食品。
「食品」與「天然食物」的差別,就在於前者經過「加工」,至於如何加工?添加了什麼?食物是否變質?營養是否還在?甚至是多了哪些毒性?這些都是台灣人長期以來忽略的問題,以致於「美食王國」的國民,慢性病和癌症年年高升,健康情形每況愈下。
食品「添加物」之所以成為食安問題的主因,在於添加的目的都是為了商業考量,美化、增香、變化口感、延長賣期,甚至是惡意偽裝混充,這些都是時下食品廠每日忙碌的工作。
為了使來自動物和植物性的食材能保存更久,符合壓低成本大量生產、儘量放到商品賣光前都不腐壞的商業期許,所以廠商必需添加一些物質來防腐、抗氧化。
另外,加工食品業者還要提高產品賣相以「色誘」消費者,如顏色、口感或烹煮方便性等,更會加入特殊的合成化學物質。例如香腸、火腿、臘肉等肉品能在室溫下存放,不須冷藏,並呈現鮮紅色澤,就因為加了「保色劑」及「亞硝酸鹽」等防腐劑;各類豆類製品如豆漿、豆腐、豆乾、豆絲等,為了防止在蒸煮時大量的蛋白質泡沬溢出,常會加「消泡劑」,為了延長室溫下的貯存期限避免酸敗,也會添加「防腐劑」,更可能違法使用「殺菌劑雙氧水」。
洋菇、蓮藕、蓮子、菜乾(如金針、高麗菜、白木耳、笙)、果乾(柿乾、芒果乾、鳳梨乾)等,為了能潔白或保持鮮豔的顏色,也會藉助二氧化硫「漂白劑」來燻蒸……,食品添加物幾乎是無所不在的。
這些具有「特效能力」的物質很少是天然物,絕大多數都是化學合成,有些還是來自工業界的強效清潔劑呢。
商業與化學工業聯手摧毀食品安全
「食品添加物」最初的動機,其實原本是很聰明而單純的,古代人類為了保存動物性食物,會用醃、燻、風乾的方法;為了保存植物性食物,會將其晒乾、鹽漬及自然發酵。
另外,為了美化外觀顏色,會用紅花來染蛋、以紅麴來烹調肉類食物:為了增強風味,會運用各式各樣的香辛料,天然新鮮的香辛料包括蔥、薑、蒜、香菜等,乾燥的香辛料則有五香粉、八角、花椒、桂花、紫蘇等;也會用香菇、海帶、黃豆芽熬湯以增強鮮味;以人工捶、搗方式,使食物變得更脆而具彈性。
現代人類的智慧與技術更進一步,開始由天然蔬果中抽取甜味料、色素與香氣,改用人工的方法萃取天然物成分當食品添加物。但是天然物畢竟有限,生產成本又高,因此隨著化學工業的興起,漸漸「智慧連結、產業結盟」,發展出低價、量大的化學合成品,食品添加物的開發更加進展神速。
因為功效好,可以讓加工食品的色、香、味、質感更吸引消費者,也使生產者的加工更方便有效率,成本也更降低,所以食品添加物的使用可說是殺紅了眼,幾乎遍及現代所有的食品了。
「食品添加物」因為大部分不是天然存在於食品中,而是另外製造添加進去的,多少對人體都有毒性,尤其是化學添加物。即使未添加進食品裡,光是加工過程中化學性的處理,也會毀掉原本營養安全的食物,像是天然奶因化學添加物、對乳牛施打荷爾蒙等處理而產生毒性,進口水果因打蠟和防腐而變成毒水果,非常令人惋惜。
為了「方便商人」且「不過度毒害消費者」,世界各國訂出「添加物的最高允許量限制」,這些數據多是經過動物毒性試驗,或參考其他國家的標準來訂定。但由於管理不夠嚴密,食品業者常超量使用,甚至違法使用一些禁用的化學性、工業及添加物,例如:加工原料品質低劣、不新鮮、顏色風味變壞時,就使用漂白劑漂白、再染色,或是加防腐劑、人工調味劑、化學合成香料來掩蓋事實,這些毒物就這樣進入人體了。
「癌」這個漢字是由三個字合成的,即病、品及山,也就是說「加工食品吃得跟山一樣多的話,最後生病就是癌症」!
via UDN健康醫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