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採訪╱吳佳珍】
張先生 的治療過程,是標準治療程序,抽血後發現胎兒蛋白過高,建議回診照超音波做初步診斷,再照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確認。
肝腫瘤不大且位置合適,通常建議電燒治療,去除腫瘤,無法電燒的病患則考慮手術切除或肝臟移植,情況穩定後,視臨床情況,1至3個月追蹤治療效果。
張先生幸運在腫瘤還小時發現,B肝透過血液或體液傳染,有明確家族史,例如母親有B型肝炎,有可能垂直傳染給小孩,或張先生的父親是B肝帶原者,若配偶為B、C肝帶原者,也建議接受基本篩檢。
B、C肝帶原者轉變成肝硬化、肝癌,一般來說約需要30年,有人終其一生都停留穩定在帶原的階段,但也常見有人因飲酒過量,或免疫低下等,提早惡化成肝癌。根據統計,B、C肝帶原者,約二成出現肝硬化,肝硬化族群中,每年約有1%至4%轉變成肝癌。
肝臟發炎沒有感覺,所以建議B、C肝帶原者,每半年追蹤檢查一次。肝癌一旦出現症狀,通常已到後期或腫瘤過大,若壓迫到膽管可能造成黃疸,也可能使腫瘤破裂,造成內出血及腹痛等。而且如果出現惡性腫瘤,表示細胞已經向不好的方向走去,即使做了電燒,也要密切追蹤觀察治療效果以及是否有復發情況。
張先生提到做完電燒治療後有發燒現象,若是治療剛結束後的發燒,主要是因為體內器官的發炎反應,通常會慢慢好;但若是治療後數日才出現發燒,則要特別注意可能有感染情況發生,建議回診檢查。
諮詢╱好心肝門診中心肝膽腸胃科副主任蔡宛玲
【2014/11/07 聯合報】
via UDN健康醫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