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1日 星期二

癌症止痛靠打針?有氧阻力運動有效

【華人健康網╱記者趙萱/台北報導】

癌症患者經常會出現疼痛、噁心嘔吐、呼吸困難、食慾不振、吞嚥困難等症狀。尤其當疼痛無法有效緩解,會產生憂鬱哀傷,尤其是疼痛的痛苦經驗愈多之後,就會愈害怕痛苦再度來臨,進而降低對疼痛的耐受性而難以忍痛。所以,疼痛的控制在癌症療程中,扮演關鍵性的角色。


雙腳原地踏步如走路一般,雙手彎起,從腰腹兩側前後擺動。(攝影/江旻駿)


中華安全行動照護協會講師林昶霆示範,雙腳原地踏步如走路一般,雙手彎起,從腰腹兩側前後擺動。(攝影/江旻駿)


對於癌症患者的疼痛治療,患者已經不必再咬牙忍痛,目前已經可以針對癌症疼痛採取有效控制方法。除了止痛已經有「痛前用藥」的新觀念與作法之外,美國也有一研究指出,乳癌病友透過阻力和有氧運動,能降低20%疼痛感,有助於增加面對癌症時的正面力量,以及提升生活品質。


乳癌藥物引起關節痛 運動減低20%疼痛感


2013年,美國耶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慢性流行病副教授Melinda Irwin在德州乳癌研討會上表示,乳癌患者接受芳香環轉化?抑制劑(aromatase inhibitor)藥物治療時,常會伴隨關節疼痛及肢體僵硬,成為病患要求停止用藥的一大原因。


Irwin副教授為了探討運動是否能改善關節疼痛及肢體僵硬的狀況,將使用芳香環轉化?抑制劑藥物治療的乳癌病患分為兩組追蹤對象,一組療程中加上阻力和有氧運動,另一組只有藥物治療,沒有運動。她發現,有運動的病患,不論有沒有額外的化、放療,疼痛感都減低了20%。而沒有運動的病患疼痛指數沒有下降,有些人反而上升。


交叉擴胸動作,能夠打開肩關節,減少僵硬帶來的不適,促進淋巴循環功能。(攝影/江旻駿)


交叉擴胸動作,能夠打開肩關節,減少僵硬帶來的不適,促進淋巴循環功能。(攝影/江旻駿)


Irwin副教授指出,有氧與阻力分別對疼痛的減緩效果有待更多研究探討。不過,運動的好處是強身壯體與提升免疫系統功能。此外,運動時體內會釋放出腦內啡,俗稱「體內嗎啡」,可以阻止疼痛的信號傳送到大腦,也能夠誘發快樂的感覺,抑制由心理引起癌症的痛。所以在治療期間需要運動,改善酸痛、增加體力,並帶來快樂的感覺。


有氧阻力運動 控制癌症的痛


中華安全行動照護協會講師林昶霆指出,癌症引起的疼痛可以透過簡單的運動控制,並不使其加重。其中有氧運動如走路或跑跑步機,有助於增加血中含氧量,進而修復受到化、放療而損傷的血管細胞,強化血管彈性,能讓血管回復健康狀態。此外,受到腫瘤壓迫的組織,在血管日益健康的影響下,也能加速修復,減緩疼痛。


而阻力運動如伸展、舉啞鈴等主要是增加肌肉強度和改善柔韌性,進而紓緩關節及肌肉痠痛,癌友可提升生活品質。若是體力狀況穩定,每週運動量應至少3天,可以依照體力,從10至15分鐘開始做簡單的動作,待體力許可時,可加強到30分鐘,若是天天做更好。


林昶霆講師介紹「站、坐、躺」三類簡易運動,融合了有氧及阻力的動作,讓癌友能夠在安全的狀況下,輕鬆運用到全身的肌肉,強化身體抗癌力。


【癌症減痛有氧運動】


「站」的動作:上肢擺動 促進淋巴循環


雙腳原地踏步如走路一般,雙手彎起,從腰腹兩側前後擺動。慢慢將手臂角度抬高至胸前,做交叉擴胸動作。


雙腿稍微抬起,將雙腳交叉夾住,後腿推前腿,前腿抵住後腿,輪流互推,能夠減緩下肢因循環不佳產生的脹痛感,並加強下肢肌耐力。(攝影/江旻駿)


雙腿稍微抬起,將雙腳交叉夾住,後腿推前腿,前腿抵住後腿,輪流互推,能夠減緩下肢因循環不佳產生的脹痛感,並加強下肢肌耐力。(攝影/江旻駿)


這個運動主要是上肢的運動,透過手臂擺盪及交叉的動作,能夠打開肩關節,減少僵硬帶來的不適,並透過活動胳肢窩的同時,按摩腋下淋巴結,促進循環功能,有利於緩解水腫脹痛及增強免疫系統健康。


踏步走的同時也可以訓練到腿部及膝關節,更帶動心肺循環的功能。


「坐」的動作:髂骨關節運動 增強下肢肌力


坐在椅子上的動作適合有跌倒顧慮的癌友。雙腳先原地踏步為接下來的動作暖身。踏步時膝蓋可抬高至胸部以下,以髂骨不疼痛為原則,雙手可以握住椅子以將強穩定度。


暖身完畢後,雙腿稍微抬起,將雙腳交叉夾住,後腿推前腿,前腿抵住後腿,輪流互推。


躺姿下肢運動:背躺平,將雙腳彎曲至胸前,用雙臂抱緊雙腿,身體左右擺動。(攝影/江旻駿)


躺姿下肢運動:背躺平,將雙腳彎曲至胸前,用雙臂抱緊雙腿,身體左右擺動。(攝影/江旻駿)


這個運動運用到髂骨關節以及腿部肌肉,能夠減緩下肢因循環不佳產生的脹痛感,並加強下肢肌耐力。不僅如此,在雙腳舉起交叉時,也會需要腰腹的肌肉力來穩住身體,所以軀幹及上肢也能夠感受到整體動作的進行,帶動整體血液循環順暢,也可以活絡身體排汗功能。


「躺」的動作:上下肢運動 促進血液循環


對於下半身淋巴水腫,或化、放療完行動不便的病友,臥床容易造成血液循環阻塞或肢體僵硬,而肌肉和骨骼可能因此流失,進而造成骨質疏鬆。所以躺著時也要做些運動,能夠避免循環淤滯,減輕酸楚感。因為躺著時比較不易全身筋骨活動,所以上、下肢可分別進行運動。


下肢運動:背躺平,將雙腳彎曲至胸前,用雙臂抱緊雙腿,身體左右擺動。


上肢運動:背躺平,將雙手舉直交叉,身體左右擺動。


林昶霆講師建議,每個動作可以20次,三個循環為基礎。因為每位肌肉耐力不一樣,所以要小心檢視心跳狀況,也要注意是否有胸悶的狀況出現。若是感到不適,則應暫停運動,多加休息,待體力回復才繼續。


躺姿上肢運動:背躺平,將雙手舉直交叉,身體左右擺動。(攝影/江旻駿)


躺姿上肢運動:背躺平,將雙手舉直交叉,身體左右擺動。(攝影/江旻駿)


【健康小叮嚀】:


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提醒,癌友在治療期間及術後,得到主治醫師許可之後,即可開始簡單的運動。不過,當身體有出現以下狀況時,則不適合運動。


1.化療進行期間之前3天,可能體力差,抵抗力弱,可暫停運動。


2.白血球太低(3000/mm3)時,有感染的危險。


3.血小板太低(50000/mm3)。


4.血紅素太低(10 g/dl)。


5.發燒超過38°C。


6.休息時心跳過快(>100),心跳不規則。


7.異常疲倦、(肌)無力、暈、酸痛、骨頭痛。


8.運動時很喘、噁心、血壓急速上升。


9.運動後感覺非常疲倦,休息30分鐘依然無法恢復。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華人健康網」】





via UDN健康醫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