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日 星期六

凡事靠3C 記憶力未老先衰

【聯合報╱記者王麗娟/輯譯】

上次花腦筋記憶友人的電話號碼,是什麼時候?可能是十幾年前的陳年往事。上次與友人聚會以手機上網查詢,答覆對方問題又是什麼時候?答案可能是上周。


科技正在改變人類生活、學習與注意力運用的方式,科學家提醒,這些轉變可能影響人類的記憶力,尤其是短期記憶或是所謂的工作記憶能力。


腦袋瓜裡 只剩短期記憶


《淺薄:網路如何影響大腦》作者卡爾(Nicholas Carr)在《Wired 》連線雜誌寫道,一個人能有多少智慧深度,和他將工作記憶(意識便條紙中的資訊)轉換成長期記憶(大腦的建檔系統)的能力息息相關。卡爾說,當真相與經驗被轉化成大腦的長期記憶時,我們才能將見到的資訊編織進複雜的思考中,讓想法變得豐富多變。


卡爾說,人類的長期記憶能力接近無限,短期記憶的儲存卻非常有限,而且這項儲存功能非常脆弱,注意力一中斷,短期記憶的內容即從大腦消失。


拍照動作 也會攔截記憶


此外,新的研究結果顯示,拍照的動作,也會阻礙我們記憶所拍內容的能力,而相機是所有智慧型手機的功能之一。


瑞典電算科學專家法蘭森說,即使只是使用網路一段時間,也會提高將資訊歸檔送進記憶的困難度。生產力專家史瓦茲說,多數人無法有效管理不斷轟炸我們的資訊超載問題。


資訊超載 腦袋難以消化


史瓦茲以水杯說明科技與記憶的關係。當工作記憶面臨數位超載時,它像杯滿水的杯子,一整天不斷注水,上方的水也會持續溢出,換句話說,新注入的資訊不斷溢出,不斷被取代。


結果是,所有經驗都變得非常膚淺,留存的僅是當下的記憶。人們變得很難消化資訊,將資訊合理化,保留在長期記憶中。因為資訊排山倒海而來,而且個個引人入勝,最後你只覺得一團亂,眼前有不計其數的真相,卻無法將它們連結成有意義的故事。


網路成了 大腦外接硬碟


研究人員指出,當我們知道有某種數位裝置或工具可替代我們記憶某項資訊時,人腦便會傾向不去記憶它。


有人將網際網路比喻為是人類大腦的「外接硬碟」,說明記憶的社交面已被新工具取代。


傳統上,記憶是一種社交過程,人們記住特定的人事物並與人分享,同時仰賴他人填補自己遺忘的部分。就某種程度而言,我們習於將一些大腦的工作,例如記憶真相,分派給社交團體中的其他成員,如今這分工作已被網路取代。所有人都上網查詢,不再向友人求救。


※延伸閱讀》

‧時常忘東忘西 過度忙碌徵兆







via UDN健康醫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