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30日 星期日

情緒過亢或低下 五臟易受傷

【內容摘自《用自然律例,做自己的醫生》,作者陳堅真,時報出版】

中醫主張「心主喜、肝主怒、脾主憂思、肺主悲、腎主恐」,心肝脾肺腎和狂喜、憤怒、憂思、悲傷、恐懼等五種情緒的變化有關,當五臟都獲得很好的滋養,這些情緒就會消失,心情就會持平。當養分不均或作息不正常時,會造成陽實或陰虛(註3),影響身體器官運作,如果是陽實,情緒就會高昂;如果是陰虛,情緒就會低下。根據前文所提,情緒過亢或低下,會分別對五臟造成傷害。














圖/時報出版


1.喜傷心


過度興奮、狂喜或心惶不寧會危害心臟功能。長期下來易出現神經官能症、心絞痛、休克、心力衰竭、心律不整、身體虛弱、健忘、心跳過快、心肌梗塞、腦血管意外(血管爆裂或阻塞)、貧血、精神分裂症、高熱脫水、口腔炎、舌炎、舌癌、泌尿系統感染、.症、癲癇、危重病昏迷等。


2.怒傷肝


暴怒會導致肝氣亢奮(實症),而生悶氣的人會過度消耗肝血(虛症),使肝血不足,影響到內臟功能。長期下來容易出現神經官能症、腦炎(腦膜炎)、高熱驚厥、腦血管意外、肝炎系統炎症(B、C、猛爆性肝炎)、肝癌、肝硬化、貧血、高血壓危象、血癌、急慢性膽囊炎、膽結石、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上消化道出血、疝氣、睪丸、副睪丸疾病、會陰部濕疹、癲癇、更年期症候群、慢性肝炎、盆腔炎等。


3.憂思傷脾


長時間思考或思慮某件事情而未獲解決,容易導致氣血受阻、鬱結,無法通暢運行到全身。長期下來容易出現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腸炎、腸功能混亂、胃炎、胃下垂、胃痙攣、慢性腸胃炎、慢性痢疾(脫肛)、子宮脫垂、痔瘡出血、婦女白帶多(無菌)、急性黃疸性肝炎(猛爆性肝炎)、潰瘍病、胃腸神經官能症、急性膽囊炎、消化不良、糖尿病、牙齦炎、口腔炎、再障(子宮、卵巢內有不明增生物)功能性子宮出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


4.悲傷肺


情緒低落、過度悲傷容易導致肺氣閉塞,長期下來容易導致肺氣腫、肺結核、肺炎、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胸膜炎、感冒、氣管炎、大葉性肺炎、病毒性肺炎(如危急症SARS)、支氣管炎合併感染、肺膿瘍、肺癌、喘息性支氣管炎等。


5.恐傷腎


恐懼會先影響心理,進而由腎承受,例如毒澱粉事件爆發,新聞不斷報導讓觀眾心生恐懼,就可能影響到腎功能。長期下來容易出現神經衰弱、高血壓、甲狀腺機能衰退或亢進、肺心病、肺氣腫、慢性氣管炎、哮喘、結核病、糖尿病、腎上腺皮脂機能減退、慢性腎炎、慢性腸炎、前列腺炎、攝護腺炎、腎結核、不孕症等。


















註3:

陰陽:陰是指涼、寒;陽則是指溫、熱。

虛實:虛是正氣弱與邪氣盛,也是不足的意思;實則是正氣盛與邪氣弱,也是指過盛。正氣指養分足、抗體好,邪氣指養分不足、抗體弱;陰虛則代表涼、寒不足,所以是熱症;陽虛指溫、熱不足,所以是寒症;陰實指涼、寒過盛,所以是寒症;陽實指溫、熱過盛,所以是熱症。







via UDN健康醫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