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林上祚、沈婉玉/台北報導】
|
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據估算,十年內高達七十二萬人將有長期照護需求,但衛福部的「長照十年計畫」僅能照顧八萬多人,剩下的六十幾萬待服務的銀髮族群,包括經濟部、勞動部與財政部分別動起來研擬行動方案,解決長照需求不足的問題。
因應高齡社會長期照護需求,經濟部與勞動部正研擬行動方案,政府將輔導長照機構轉型社會企業。
財政部也擬推動促進民間投資長期照護產業,但財政部促參司長曾國基表示,民間投資長期照護產業意願高,適合引入壽險業等民間資金,來提供長照服務;不過,因醫療相關法令限制多,長照投資者必須是社團或醫療法人,且政策走向是以居家及社區安置為主、機構為輔,使相關促參案推動困難。
他認為,大型的長照機構才有經濟規模,較有能力添購設備、增派人力,提供養生、教育及休閒等更多元的服務,並維持一般人可負擔的收費,因此引進民間資金,是補充政府財源不足的方式之一;但長照與醫療很難區分,長照產業能否發展,仍有賴長照法等相關法令的突破及鬆綁。
經濟部去年起推動「健康產業發展計畫」,希望長照機構引進資通訊技術,發展客製化專業健康服務,並且與上下游產業跨業整合,明年底前,將帶動十億元以上投資。這項計畫除了專案輔導民間一些非營利長照機構外;另外,工業局也輔導萬通人力仲介公司,轉型為長照服務業。
但經濟部官員表示,並非所有民眾都有能力負擔安養中心費用,目前國內老人安養機構平均占床率僅七成,空床率達三成,非營利老人安養機構轉型為社企安養機構仍有困難。另外非營利組織要轉型社會企業,目前除缺乏相關法令配套外,轉型過程也常面臨理念掙扎;以雙連教會成立的雙連安養中心為例,因為雙連是教會組織,對於安養中心轉型為營利機構,內部意見一度分歧。
【2014/08/25 聯合報】
via UDN健康醫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