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我孩子一到晚上就哭個不停,覺都睡不好、真得好可憐,我更可憐,為了安撫他,也沒得睡!」馬偕小兒腸胃科江椿彬主治醫師一聽,馬上替小病患檢查。江椿彬醫師解釋,嬰幼童沒有辦法用言語表達,不舒服只能用哭來表達,常常讓父母不知所措,趕緊帶孩子來就診。
江椿彬醫師表示,臨床上最常來小兒腸胃科看診的病患多半有脹、痛、吐、拉等症狀,他會細心詢問病患的狀況,檢測頭圍、身高、體重…等生長發育數字,判斷病因再做近一步診療處理。
根據江椿彬醫師的觀察,新生兒腹脹是普遍困擾家長的問題。「很多爸媽覺得寶寶的肚子鼓鼓的,一喝奶就特別脹。事實上,新生兒和成人的身體結構不一樣,他們是用肚子在呼吸,加上喝奶,腹部就會變得更大!」
如果察覺孩子喝奶後肚子異常地脹,建議哺餵母乳的媽咪盡量親餵,「寶寶在吸吮母乳時,不容易多吸到空氣。不得已採用瓶餵時,務必要注意奶嘴的大小。孔洞過大,會吸入過多空氣;反之,奶嘴扁了,寶寶得非常用力吸吮,一樣會吸入大量空氣,如果拍嗝不完全,自然腹部鼓脹,甚至容易吐奶!」江椿彬醫師說。
喝完奶拍嗝的動作、時間一定要確實,也可以試著幫寶寶按摩。「喝完奶之後,讓寶寶躺著,順時鐘方向慢慢按摩,對舒緩鼓脹有效果。」江椿彬醫師表示。
容易吐奶也是小兒腸胃科常見的求診問題。江椿彬醫師表示,如果沒有消化道結構問題,會建議家長調整寶寶喝奶的姿勢,採取少量多餐餵奶。喝完奶,讓寶寶右側躺入睡、加速乳汁往下,都是減少吐奶的方法。
此外,寶寶的消化系統慢慢成長,媽媽若能哺餵母乳當然最好,因為母乳含有sn-2棕櫚酸,而一般配方奶的脂肪結構多在sn-1以及sn-3位置,兩者大不相同,脂肪位置大多分布於sn-2位置的母乳,在寶寶吸收的過程中,最不易和鈣質結合、皂化反應排出,因此整體的鈣質和脂肪的吸收率也較高,助於嬰幼兒的骨骼生長並減少硬便的機會,寶寶比較不會有便秘的困擾,腸胃道順暢,就能解少腹脹所帶來的不適。
寶寶若是夜半容易哭鬧,江椿彬醫師提醒,要注意是不是嬰兒腸絞痛的問題。小兒腸絞痛常見在出生一到三個月的嬰幼兒,在晚間連哭3小時、每周發生3次、持續發生3周,就得特別注意。
「嬰兒腸絞痛發生的原因不明,如果孩子喝嬰兒配方奶,建議媽咪讓寶寶換奶試試看。」江椿彬醫師解釋,嬰兒腸絞痛會隨著時間症狀緩解,其實不必過度擔心。
via UDN健康醫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