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0日 星期二

脾虛胃弱 中醫有撇步

【聯合報╱本報訊】

病例:30歲黎姓男子時常頭痛眩暈,無食慾、胃口差、腹脹、腹痛,飯後就想上廁所,且大便稀軟不成型,飲食稍油膩就到廁所報到,看中醫被診斷出「脾氣虛弱」。


苗栗縣頭份鎮為恭紀念醫院中醫師杜旻峰:脾氣虛弱患者常有身體倦怠、疲憊無力、四肢倦怠、呼吸淺短與食量減少等症狀,容易肚腹脹滿、言語虛弱而懶言,面色蒼白或萎黃。


脾氣虛弱可見於多種病症過程中,尤其多見於慢性疾病,如久瀉、腹脹、嘔吐、胃脘痛等,西醫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慢性結腸炎、腸道激躁症也常見,治療方法以強健脾胃之氣、按摩幫助運化與補益元氣為主。


中藥處方多使用四君子湯,處方包含黨參、茯苓、白朮及甘草,專為脾胃氣虛加強,運化無力之症而用,另配合服用黨參、太子參、白朮、茯苓、山藥、白扁豆、陳皮、半夏、甘草、黃耆等藥物。


食療部分則用山藥薏仁粥及四神湯,山藥薏仁粥將山藥與薏仁共煮,可加米烹調增加口感,四神湯可用山藥、芡實、蓮子、茯苓,可加其他輔助脾胃的藥物,非素食者也可搭配豬小腸煮服用。


按摩治療可在肚臍下兩指及四指間,在氣海、關元穴位置及足三里(膝部之外膝眼下四指,脛骨外一指處)輕壓或按摩,可幫助脾氣運化與吸收。


黎姓患者身高178公分、體重58公斤,經兩個月治療後狀況漸佳且體重增加到66公斤,使用中醫調理脾氣需長時間治療,遵照醫師藥物、按摩等方式輔助,且過程中切勿食用性冷的食物,才不會前功盡棄。







via UDN健康醫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